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中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0-05-07王延明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中小学生实施路径

王延明

摘    要: 法治社会需要每个公民遵守法律、熟悉法律,坚决与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法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增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互联网+”时代,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在分析新时代法治教育要衔接“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互联网+”环境中实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为促进我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水平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生    法治教育    实施路径

开展法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开展法治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才能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懂得哪些事情是法律允许做的,哪些事情是法律不允许做的,知道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从而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影响已初见端倪,在“互联网+”环境中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意义重大。

一、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正处在各种观念和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开展法治教育正是大好时机。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法治观念,对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明确,做事情往往从自己出发,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因此有时会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另外,中小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有待培养成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和栋梁之材,因此对他们开展法治教育特别重要。“互联网+”环境中,网络已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教师要真正掌握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全面而丰富的法治教育素材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断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二、新时代法治教育要衔接“互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工具,对中小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视互联网的影响是不可取的,隔绝中小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更是不可能的。对此,我们必须理性认识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及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将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互联网+”接轨。

1.“互联网+”给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造成了影响

(1)中小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余经常接触互联网,互联网也是中小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网络时代信息繁杂、真假难辨,中小学生很难辨别大量信息的真伪,易受到信息中情感因素的影响,盲目听信虚假信息,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当今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往往炮制一些醒目的新闻标题,极易对思想单纯的中小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从笔者的教育经验来看,当前已有部分中小学生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响,滋生了不良想法,甚至对老师和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小学生网络法知识欠缺。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29亿,其中学生群体占网民总数的25%左右。中小学生在运用网络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当前,中小学生获取网络法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对于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有限,即使遭遇网络诈骗等问题,有的学生也不会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的学生不愿意请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这就为我们开展法治教育造成了一些困难。

(3)传统法治教育方式受到冲击。

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法治教育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将课堂作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唯一阵地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微博、网站,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实时交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旧局限于讲授教材上的那些“陈词滥调”,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运用互联网优势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互联网+”使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面临新机遇

(1)丰富了法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以往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时,通常采取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中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环境中,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可有效强化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在线教育能够轻松获取和使用开放式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大大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收到良好的法治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运用网络工具(微信、微博、QQ)等随时了解中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中小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并采取引导措施,彻底摆脱以往法治教育受时间、空间束缚的困境。

(2)丰富了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资源。

传统的法治教育受条件限制较大,教育者搜集信息的能力有限,主要从书本、杂志、报纸上寻找教育素材,内容滞后,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导致法治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量大、及时的特点,且可以连续报道,广泛收集信息,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例如,各种法律网站(中国律师网、中国法院网等)只要登录就可以快速获取各类信息,教育者只需选出合适的素材即可,这种时效性强的素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促使中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法治教育上,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中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1.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可以有效推动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开展,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素养。

首先,國家要加快网络立法,不断优化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网络违法现象较多,仅靠道德教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国家要对网络行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同时,国家要从技术上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利用网络安全系统、网络预警系统、病毒防火墙等把好网络安全关,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其次,学校要营造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校园法治环境。校园是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法治环境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深刻影响。因此,学校要制定符合法律规定且贴合学校实际的章程制度,做到依法办学、从严治学,在执行制度时应做到公正、公开,为学生营造公正公开、积极向上的校园法治环境。

2.依托“互联网+”丰富法治教育形式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政府有关教育部门应强化政策指导,积极引导中小学校不断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改革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模式。

首先,要依托“互联网+”对课堂法治教育进行创新。教育者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依托案例讲解法律知识,以案例剖析代替法条讲解,使学生感到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学法、懂法和守法的重要性。

其次,要依托“互联网+”构建网络法治课堂,运用数据协同、视频传输等技术模拟真实的课堂环境,使中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从传统课堂上延伸出来,拓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时空范围。

再次,要依托“互联网+”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是学生获得校园信息的首选,来访者主要是学生,因此校园网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义务。学校要在校园网中打造法治教育板块,列举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时上传各种法治教育资料。

第四,要发挥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的作用,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推送中小学生身边的法律知识、法律相关新闻,如中小学生上当受骗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最后,依托“互联网+”建立专门的“互联网+法治教育”平台,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拓宽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渠道。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提供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设立法治教育基金等方式,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申报有关开展法治教育的项目,为中小学校建设“互联网+法治教育”平台提供资金保障。该平台建成之后,可以开设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体师生进行信息互动与交流。利用这个平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表对法治教育的意见和看法,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法治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育需求、教学对象等各个方面,以更好地发挥法治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

3.依托“互联网+”丰富法治教育内容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在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不但增强教学影响力,还大大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利用微课方式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学,不但可汲取原来的教学资源建设经验,还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重用性。中小学校要积极学习借鉴各类微课网站的内容和设计,将法治教育课程内容通过微课小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强化法治教学效果。另外,中小学校应及时对法治教育内容进行更新,积极打造法治教育精品课程,让中小学生对微课内容更感兴趣,提高法治学习的积极性。

在法治教育内容建设上,应做到简单易懂、主题突出、受众易于接受、播放更加便捷。另外,还可通过开发法治教育APP或开通法治教育公众号等方式,在手机客户端上展示有关法治教育的微课内容。目前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上传微课内容到手机终端,能随时随地交流和学习微课内容,增强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开发中小学生的法治思维。

4.依托“互联网+”督促学生自我教育

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理论知识,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法治教育模式表现出了非常强的适应性和敏锐性。中小学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自觉和自发地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在传统的法治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互联网+”环境中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应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积极利用“互联网+法治教育”平台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互联网+”环境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承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在确保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应不断拓宽中小学生学习渠道,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自觉开展法治学习。可利用“互联网+”平台给中小学生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制订学习计划,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法治素养。

5.依托“互联网+”做好法治教育考核

“互联网+法治教育”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但应当看到,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法治教育,会出现社会性知识缺失、情感教育弱化、泛用和滥用信息技术等情况。因此,要依托“互联网+”做好法治教育考核,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健全“互联网+法治教育”体系,提高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中可利用绩效考核、分类考核、网络考核等方式,全面掌握教师在法治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情况,给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学的教师提出科学的要求和建议,建立科学的考核模式,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水平。

6.强化法治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首先,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要由法学专业的教师讲授,避免出现其他专业的老师“客串”的现象,要通过专业法律教师、法律从业者对中小学生进行正规法治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权威性。

其次,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人员要学习一定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增强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法治教育的能力,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互联网技术培训,确保法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并依托网络优势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育。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可通过依托“互联网+”建立法治教育平台、丰富法治教育内容、督促学生自我教育、做好法治教育考核等几项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宁萍.网络时代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探析[J].求知导刊,2019(5):126-127.

[2]梁香.在网络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7):85-86.

[3]由丽环.网络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探讨[J].视界观,2019(11):210.

[4]范玉英.浅析网络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化[J].读天下(综合),2018(9):47.

[5]雷永.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网络时代的冲突与对策[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3):72.

[6]王刚.网络环境下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方法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9(1):40-41.

[7]易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普法宣传教育:机遇、困境及对策[J].中国司法,2017(3):16-19.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中小学生实施路径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