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习近平青年观指导高校思政课改革

2020-05-07安亚萍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革探究高校思政课

安亚萍

摘    要: 习近平青年观,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描绘了新蓝图、指明了新道路、提供了新方法。新时代思政课更加注重理论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得以巩固和提升。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观    高校思政课    改革探究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青年观是在认真分析新时代青年的性格特征、深入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大势之上逐步提出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内容丰富、思考深刻、高瞻远瞩,对思政课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青年角色论。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立足点。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大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和喜爱程度及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分析国内外局势的基础上,对青年的角色、地位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青年向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他们思维活跃、热情度高、创造力强,“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①。

(二)青年教育论。

1.就教育内容而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对青年的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历史观教育。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是强党、强国、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②。二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长期实践和积淀而来的,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动力之基和信心之源;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道德养成和行动践行的内在标尺和外在依据,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推动作用;四是坚持历史观教育。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可让我们汲取教训,增强预见性和行动性。

(三)青年成才论。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青年以“六要”为目标,努力使青年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勇担使命、热血澎湃的时代新人。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具有辩证统一性,青年要自觉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的理想和国家理想融合为一体;二是要热爱祖国。我国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传统,青年大学生要时刻谨记祖国的命运是和个人紧密结合的;三是要勇担时代责任。青年大学生的身份地位决定着他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既要做时代的追梦人,更要做时代的圆梦人;四是要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的靓丽底色,青年大学生身负重任,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五是要有真本领。真本领、真才干是青年大学生立身的坚实基础;六是要有良好的品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③(173)。青年大学生要修养身心,将“国家大德、社会公德、个人私德”紧密结合,自觉做道德模范者。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维度

(一)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新方向。

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是社会主义高校的亮点和优点,“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④(38)。高校思政课应构建“以爱国主义和树立崇高理想为前提、以高尚道德品行和过硬本领为核心、以勇担重任和砥砺奋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真正发挥思政课的积极作用。

(二)为高校思政课提出新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我国培育更多政治坚定、综合素质良好、使命感强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三)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新途径。

青年大学生处于“拔节孕穗”的黄金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④(37),思政课要发挥“各级党委与政府、共青团、学校、家庭等”多方协同效力。

三、以习近平青年观助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

(一)突出理论性,充实思政课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⑥。新时代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在多变的世界形势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树立坚定的信念,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示”①(7)。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课中,一方面为思政课找到了情感之基、力量之源,克服了思政课“空”之窘境,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领,学生上思政课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将被广泛带动。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价值养成至关重要。核心价值观在凝气聚神、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思政课是宣传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

4.以历史观夯实青年大学生。历史“可以让我们的课程内容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可以有效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⑧(55-57)。思政课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真相、掌握历史规律,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突出实效性,拓宽实践路径。

1.搭建平台,实行走出去战略。广大青年大学生渴求知识并对新生事物具有好奇心,可以鼓励广大青年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实际交流中切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中国影响力带来的优越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2.建立思政课网络实践平台。当今世界是一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愈来愈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思政课要紧紧抓住网络这一重要平台,积极建立思政课网络实践平台,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讲好思政课。

3.开展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鼓励青年大学生“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⑨。高校可以利用学生课余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去社区或农村等地进行志愿服务,一方面使青年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践行“诚信、友善”带来的喜悦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让其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四个自信”,同时正视我国处于攻坚克难期出现的一些问题。

(三)突出协同性,发挥合力效应。

1.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⑩。思政课教師要以“六个要”和“八个统一”激励和鞭策自己,勇担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2.充分发挥校党委统筹作用。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⑩各级党委要为上好思政课搭桥出力。陇东学院校党委向来重视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全局、协调各方工作,在教师队伍选拔方面严把关,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全面配齐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在经费方面大力支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等。陇东学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评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为思政课教师排忧解难,推动思政课更好地进行。此外陇东学院还开展了“新生之友”等工作,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进学生宿舍,关注学生学业、生活和思想,将师生双向互动、面对面交流与“教学相长”相结合,将“学业指导、人生规划、思想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3.调动家庭引领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新时代要上好思政课,除学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教师尽职尽责讲好思政课之外,更需要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1}。

注释:

①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1(2).

②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④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⑤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⑦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⑧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2008(04).

⑨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1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2(2).

基金项目: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SK1801)。

猜你喜欢

改革探究高校思政课
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