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维”教学法在“涉外礼仪”课程中的探索

2020-05-07周加李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摘    要: 本文对融入时间、空间、人物三大元素的五维教学法进行梳理,如时空结合法、教师引导法、专家讲授法、模拟演练法与小组竞争法。这种教学法经过外交学院“涉外礼仪”课多年的探索,具有高参与度、欢乐课堂、团队协作、高效学习的特点,效果较为积极、正面。

关键词: 礼仪教学法    五维教学法    TSR原则

一、礼仪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礼仪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关乎个人的素养、家庭的和谐、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形象,是一件“人、家、国”皆受益之事。公民的礼仪素养不仅体现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对于人类所有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作用尤其突出,“礼”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人对礼有特殊的情感与记忆,中国人称自己的文明为礼教文明,“礼”是融入中国人基因中的东西。“礼”被视为治国安邦最有效的武器,构建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以“礼”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为东亚地区几百年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此外,中国古人留下了大量的礼学专著,如《周礼》《礼论》《礼记》《礼书》《仪礼》等,为丰富与发展世界文明贡献了东方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礼”的回归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就个人层面而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对“礼”的需求提升了。就宏观层面而言,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硬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软实力的同步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远远超前于精神文明,公民的礼仪素养亟待提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礼仪是公民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礼仪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然而,礼仪“学什么,如何学”是热烈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应该倡导与复兴中华传统礼乐文明的精华以提高中国人的素养,也有人认为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应该多了解国际礼仪的规范与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交往的大趋势。不管是“中国礼”还是“国际礼”,都包含尊重、体谅、包容、慈悲等“礼”的精髓,掌握不同“礼”的外在表现对于中国正视自身、了解世界非常重要。

根据不同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不同门类的礼仪课程,尽管礼仪的侧重点不同,如传统礼仪、涉外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大学生礼仪等,但都归属于“礼”这个大的门类之下,都是为更好地提高素养、实现目标、维护形象服务。

二、礼仪教学法的挑战与五维教学法的提出

礼仪课程的名称各异,但课程有共同的特点,礼仪归类于行为学科,实践性强。礼仪课程的教学法需要从“知”达到操作层次,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基于传统单向式教学法的局限性,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索,如鲍日新发表的《论“立体式”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的作用》,何文发表的《高校礼仪课程“立体多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王雯发表的《翻转课堂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艳珍等发表的《模拟实训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姚丽萍发表的《实用礼仪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研究为增强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贡献了智慧,提供了方法,具有很大的价值。然而,这些教学法更多的是从比较具体的一种方法切入,比如立体式方法、立体多项互动法、翻转课堂、模拟实训、情景教学等,如何把礼仪课程从时空的角度进行多维度设计有待探索,本文就是这样的一种探索。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下属的专门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高校,对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人员而言,涉外交往中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进退应对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基本素养。从建校之初的外交官培训,礼仪类培训课就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再到后来发展成一学期的课程,外交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礼仪课程的高校之一,在多位培训教师与学院三代礼仪教师的共同努力与不断探索下,课程逐渐成熟并具有一定的特色。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程摸索出了一套五维教学法,五维教学法借用TSR原则的思想,TSR是三个英文的首字母缩写,T代表TIME(时间),S代表SPACE(空间),R代表ROLE(角色)。这个原则最初为运用于形象塑造,是指个人形象要符合时间、空间及当时个人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否则形象易流于空洞。这个原则兼顾了时、空、人三大要素,使形象的得體性、适度性、全面性得到了强调。TSR原则运用非常广泛,对于个人形象、言行举止、礼仪表现等都有参考价值。TSR原则对于课堂教学亦有参考价值,强调以人为本,兼顾时空性,如从立体的角度进行考量,既有时间(Time)的设计,又有空间(Space)的布局,还有人物角色(Role)的多元性参与,如在教师方面,既有教师引导,又有外请专家讲授,在学生层面,让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练、实践竞争等。对时空维度的角色的重视本质是对人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授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向导。

从学生的反馈看,五维教学法效果较好,获得了学生的高度参与、积极响应与正面反馈。

三、五维教学法在“涉外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五维教学法吸收了TSR的时、空、角色观点,具体由五大方法构成:时空结合法、教师引导法、专家讲授法、模拟演练法、小组竞争法。

时空结合法:五维教学法充分考虑课堂效益,课堂教学效益既要考虑单位时间内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又要考虑空间上的合理布局。目标是向一次课与一学期课要质量,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在时间上,以一次课与一个学期为时间轴,从点到线整体规划。大学的一次课由两个45分钟组成,课程时间分成导入、课中和收尾三个板块。导入包括复习上次课的内容以承上启下,增加逻辑关联;然后讲解新内容、新知识;收尾巩固新学内容以加深印象并略提下一次将要涉及的内容。一学期的课程则按照学期开始讲授一至两次理论课;之后进行礼仪知识点的讲解;学期中邀请一位外请专家授课以丰富课堂;学期推进至三分之二时举行一次实践课以检验学生之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剩下的时间进入学期收尾阶段,不再安排耗费较多精力的团队活动,在讲授少量知识点的情况下进入复习、答疑阶段,带领学生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对空间的考虑是在每次课上允许存在多种学习形式,如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模拟展示、实践合作等,在空间范围有单独行动也有集体合作。同时,建立同一空间下的互动结构,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教师引导法:多维度教学法是建立在完善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法缺少学生参与,课堂缺乏活力,然而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缺少教师主导的课堂同样是有问题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转变身份与角色。瓦尔德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从叙述到讲解,从讲解到示范,从示范到启发,指明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多维度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演练,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启发学生思考,对礼仪知识点不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生命、社会秩序、国家形象等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使礼仪这一看似实操性的科目变得厚重与有深度。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程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充当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在知识的传授上,是传授者与启发者,比如除了介绍如何吃、如何穿、如何谈、如何排位次等知识外,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礼仪背后的价值,如涉外礼仪于外交外事人员的价值?礼仪素养高低是否对一个人的生命品质产生影响?个人涉外礼仪素养高低是否会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国民礼仪素养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与意义?等等。使学生既拥有微观性的知识点,又能够以小见大,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思考礼仪的价值。

专家讲授法:为了丰富一学期的课程,借助外力仍然是必要的。首先,每一位主课教师都会有局限性,外请专家将为课程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活力、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即使主课老师能够讲授每一次课,外请专家依然是必要的,同样的知识点别的专家如何呈现?教学法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最后,外请专家授课之前,主课教师请学生准备相关问题,授课后鼓励学生与专家交流,主课教师也参与交流,形成师生交流与师师交流,教学相长,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当然,在选择外请专家时有一些要求,如专家在本领域对某个问题有深入研究,教学法有创新或亮点,等等。比如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程邀请过美国、克罗地亚、香港的礼仪专家讲授过礼仪课程;国内外请专家讲授过“仪态礼仪”“西餐礼仪”“宗教礼仪”“礼仪教学法”等内容。新的面孔、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让学生获益良多,学生的状态及精彩的问题让国内外的专家对外交学院的学生给予较高评价,形成良性互动,丰满与充实一学期的教学。

模拟演练法:礼仪是实操性的课程,必须配合大量练习才能从知礼、懂礼再到施礼、用礼。针对这一特点,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程安排大量的模拟演练,每堂课都会把学生按照各种形式分组,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不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自行分配角色、模拟场景、进行演练。基本流程是老师布置演练题目,学生自行分组,小组相应讨论与演练,然后请几组上台展示,之后老师点评,形成“教—练—评”的模式。由于模拟演练的主角是学生,有些演练有情节,还涉及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加深记忆,使礼仪的知识点易于落实到行为层面。

有些禮仪知识点特别适合模拟演练,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常常采用模拟演练的有以下方面:在位次排序礼仪中,老师讲完主席台多人位次排序的国际规则时,请六位学生上台直接演练如何排位;老师讲完介绍礼仪,请三人一组模拟演练介绍礼仪,角色涉及介绍人、两位被介绍人;老师讲完言谈礼仪中赞美的原则、方法与技巧,请学生两人一组,演练基于事实的又能打动人的高质量赞美;老师讲完着装礼仪的规范与技巧,请学生四人一组,相互点评全身上下金属配饰的颜色搭配是否和谐,并挑选出一个搭配最优者上台展示等,所有演练结束后老师都会参与点评,有些还会邀请台下的学生点评。这样不仅轻松、活泼、愉悦,还加深了印象。

小组竞争法:竞争能调动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率。小组竞争法是五维教学法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个不等的小组,每组8人—10人不等,外交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小班教学,每门课的选课上限是60人,因此,这种分组法能够有效实施。如果选课人数是60人,那么,分成六组每组就是10人,分成八组每组就是7人或8人。

小组竞争偶尔也会用于平时课堂的模拟演练,但最主要的是用于每学期课程推进到三分之二时安排的一次实践课。根据本课程教师讲授“涉外礼仪”十年的情况看,小组竞争的实践课往往是一学期中最精彩的一次课之一,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次课。实践课要成功进行,需要确定一些规则:实践课开始前二十天至一个月,老师会布置实践课的任务,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表演情景剧,老师提供几个大的选题,具体内容各组自行决定且自行选择表演形式。获得第一名的小组成员每人将能获得一份礼品,礼品并不贵重,以各种文具为主。每组的得分是颁奖的依据,打分机制需公平、合理,打分规则是每位学生为除本组之外的其他组打分,老师也参与打分,所有组表演结束后,统计出每组的平均分,这样各组的排名就出来了。竞争性的机制挖掘了各组的潜能,当规则明晰且激励机制同时存在时,实践课总是会呈现很多惊喜。每组都有自身的特色,有的小组呈现时整体效果较好,台下笑声、掌声不断,有的小组强于剧本,剧情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有的小组最大特色是表演,个别学生展现了表演的天赋与才华,有的小组服装道具丰富,代入感强。所有表演完毕后会有几位学生点评的机会,点评优异者有额外加分,这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度。点评是对各组整体表现优缺点的总结,认真听课加上认真观看情景剧才能点评出其他组的优缺点,结合老师最后的总结性点评,再次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下课铃响起之前是宣布名次与颁奖的环节,老师从低到高宣布各组得分,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在掌声与欢呼声中上台领奖。礼品很小,更多的是一种荣誉,但他们享受着竞争获胜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以小组竞争为形式的实践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表示,巩固了礼仪知识、建立了竞争的意识、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很好地展现了自我、欣赏了其他小组的表演、加深了对其他同学的了解、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等。

四、五维教学法的效果与思考

基于礼仪对于当今中国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礼仪教学已经在全国很多高校轰轰烈烈地展开,本文探讨的是“五维教学法”怎样运用于外交学院的“涉外礼仪”课程。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法可以针对礼仪课程“道”少而“术”多的特点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这五种方法期望实现三个目标:第一,各种礼仪知识能够尽可能多地落实到行为层面。第二,创建愉快课堂,使课程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第三,除了能较好地掌握实操层面的礼仪知识外,还能启发学生对深层的礼仪问题有深入思考。

通过外交学院十年“涉外礼仪”课程的授课效果看,整体较为正面:第一,选课人数较多,多年选课人数达到上限60人;第二,课程的出勤率较高,很少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愉悦,给予课程很多积极正向的评价;第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整体上比较好,根据学习过这门课程的学生反馈,学习后对大学生活、毕业求职、职场工作、家庭生活均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五维教学法是否可以适用于其他课程?五维教学法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即使运用到实践性强的课程,也有一些要求与限制:第一,学生人数过多时不易充分地运用五维教学法,尤其是小组竞争受到限制。第二,模拟演练与小组竞争,尤其是小组竞争中的实践课展示对学生的时间、态度、水平、组织策划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三,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无论外请专家还是实践课奖品的准备,基本的经费支持是必要的。

最后,對教学法的探索没有止境,好的课程总是由充实的内容与适合的教学法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仪课程突破传统的教学法应该是必由之路,五维教学法纳入时间、空间、角色元素,呈现了高参与度、欢乐课堂、高效学习、团队协作的特点,整体而言,通过多年的探索与摸索,是一种相对积极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周加李.对外交流与个人形象塑造[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

[3]方朝晖.中国文化的模式与儒学:以礼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J].理论导刊,2011(5).

[5]曹雅洁.高校礼仪教学的时间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6]鲍日新.论“立体式”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示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7]何文.高校礼仪课程“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J].梧州学院学报,2017(2).

基金项目:“外交学院2018年度教学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项目号JG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