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评估制度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0-05-07白雪敏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白雪敏

摘    要: 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顺应国家发展和改革的表现。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形势,大学生必须尽快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在高校评估制度背景下,完善民办高校的内部评估工作体制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效率。本文从高校评估制度的内涵出发,分析民办高校的自评内容体系,探讨高校评估制度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评估制度    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是评价、监督、保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培养工作。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建立以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加大民办高校自我评估力度,完善民办高校自我评价约束体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民办高校建立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评估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础

民办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内部自我评估制度,才能有效促进政府对民办高校实施宏观管理并指出指导意见,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参与高等院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教学进行评价和监督[1](85-88)。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监督和指导都是基于民办高校的自我评估体系进行的,所以民办高校要保证内部评估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避免民办高校内部评估制度实施过程中不良行为。毕竟,学校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民办高校对自身的发展状况、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信息的认知最明确和清晰,所以民办高校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评价是作为政府和社会对民办高校评价最直接的理论支撑。

(二)高校评估制度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高等教育在国内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但我国高校在扩展学校规模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民办高校,面对急速的扩招,学校面临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不全面、学科专业配置不合理等不利因素。这些情况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公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2](114-116)。在我国社会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民办高校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校评估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民办高校构建完善的教学规划,并且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建立教学质量监督系统。这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重大,完善的高校评估制度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

(三)高校评估制度是民办高校自我约束有效机制

民办高校通过建立高校评估制度,可以有效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教育教学评估监督体系,通过高校评估机制,准确地发现民办高校在办学和教学方面的问题与漏洞,并且评估制度可以帮助学校领导根据问题和漏洞制订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因为高校评估制度有利于收集学校办学和教学各个环节的数据,从而为学校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另外,高校评估制度可以随时纠正和规范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民办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指导学校领导从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迎合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感。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进行“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建设、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途径、教学环境、管理监督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要在高校自我评估体制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构建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新形势”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还要坚持以培养“创业家”和“创客”为核心目标,注重引领学生朝向能够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家层面前进。高校在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坚持创新创业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机智,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并为此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时,还要通过“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激发教师、学生及高校领导参与“双创”人才培养的热情,提高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三)“双创”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构建

高校在构建“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其主要目标在于激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在构建“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注重构建二级目标,二级目标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市场嗅觉、产品意识、风险防控、成本管理、商业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进行。

三、高校评估制度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观念与体制创新

民办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其专业教育相融合,从而一步步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3](41-47)。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落实创业咨询、创业基金管理等工作,还要对学校创新创业观念与体制进行创新,切实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在高校评估制度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建立第一级自评体系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与体制创新工作。民办高校各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应该提交相关教学数据,通过组织学校内教学专家的讨论,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依据,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和状态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各个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面评价机制。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每个年度整理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规划的自评分析报告,并将其提交给学校领导进行审阅,为接下来的教学决策和培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二)创立“双创”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一方面要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或完善相应的专业学科,比如创业学、创业素养、创业实物、成本核算、企业战略规划、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设置这类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清晰的创新创业意识,规划创新创业目标,并有效地让学校掌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4](1-11)。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活动,为此民办高校应该组建一支“双创”师资队伍,专门负责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工作和实践课程指导工作。为了保证师资力量,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相关教师准入标准和培训工作制度,从招聘和培训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思想观念先進、学习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培训资源,加强对于这类教师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为了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还应该与企业相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创业实践工作的机会,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模拟经营等实践创新活动。

在这一阶段,学校可以建立第二级评估制度,在第二级评估制度中主要对教学管理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价。学校的评估制度应该紧密结合教育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要求,还要实事求是地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具体的教学工作为依据,建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自我评估工作。比如,教育管理水平评估要着重检查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师资源配置协调性,以及相关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审查学校是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具体的教学计划,各个教学环境是否完善、合理。学校还应该考查实际教学管理情况、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重点监督主要的教学环节。

(三)建立“双创”平台推进商业运营

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模拟实施平台,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及当地企业文化,进行校企合作,使得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更加多元化和完善化[5](23-28)。在建立“双创”平台过程中推进商业运营,有助于保障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增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构建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调查研究的机会,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建立桥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对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这部分教学目标,民办高校可以建立第三级自我评估制度,在第三级自我评估制度中,民办高校应该设立各种专项调查和监督活动,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进行微观察、微探访。学校可以组建一支调研队伍,通过实地考察及时反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具体情况,详细研究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工作的认知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第三级自我评估的特点为全员参与,操作简单易行,实效性强。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调研、督查和评价活动,使教职员工充分参与各项评估工作之中,积极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沟通交流充分,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高校评估制度背景下,完善民办高校的内部评估工作体制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作效率。民办高校应该通过逐步完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管,加大管理控制力度,不断完善其制度建设,形成与学校具体情况相联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从而切实提高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费宏达.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

[2]唐德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

[3]瞿晓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5]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3).

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名称:我校“整体、专项、各环节”三级自我评估制度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9JG5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