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原则和规划布局
——基于湖北荆州高新区的实践

2020-05-07侯玉巧朱建强李敬华

生产力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荆州高新区农业

侯玉巧,朱建强,李敬华

(1.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3.长江大学 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4.荆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湖北 荆州 434000)

一、引言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补齐农业突出短板,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1]。创建农业高新区,是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发挥农业高新区的带动作用,必须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原则,做好农业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使农业高新区的发展真正起到引领农村、示范农业、带动农民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先进的科技做支撑,通过高新技术的推动和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高新技术园区的孵化和试验推广。设立高新区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科技实力的一项有效制度安排[2]。高新区集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为一体,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提供直接通道[3],驱动了传统农业改造,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4],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高新区推动了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5],显著促进了人均GDP 的增长,且该促进作用随城市等级由低到高呈边际递减规律[6]。但一些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沿用工业化发展路径的风险、动力不足引发农业科技产业带动效益不足、趋同化发展下的城市特色不突出等问题[7]。也有些高新区缺乏实质性的产业,过度依赖招商引资和土地扩张,造成投入规模不经济等问题,限制了国家高新区对当地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8],制约了高新区产业的发展。高新区发展的成功,产业规划布局是关键。因此,基于湖北荆州高新区发展实践,研究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原则、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对于指导农业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业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原则

(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不仅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9]。科技创新能加速新型产业的诞生,能够有效带动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进而从多方面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10]。农业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新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着力构建示范推广新格局,全面提升集聚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荆州高新区一直秉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全面创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打造经济综合实力新跨越、产业结构优化新突破、创新创业生态新局面。

(二)坚持产业突破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引擎

坚持产业突破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荆州高新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引领,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区域资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发展农产品加工名牌市县、加工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建设。荆州高新区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手段,重点在农业智能主设备制造等方向发力,打造产业发展引擎。筹建荆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形成产学研合作模式。荆州高新区以信息化、数字化为重点,引进互联网企业及软件研发应用企业,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中心。提高荆州高新区产品的科技化、高端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坚持自身特色突出,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农业高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自身特色,突出地方特色,避免高新区趋同现象。荆州高新区在布局规划时,依据所处的地理空间条件与区域历史文化,以及产业发展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着眼于“聚”和“高”,避免与周边区域的重复。在规划布局中明确强调产业类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内外先进农业高新区的经验表明,农业高新区需要与周边产业、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相互支持的格局,推动农业高新区快速健康发展。

(四)坚持产业聚集原则,实现规模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理论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优势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通过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的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11]。荆州高新区的发展遵循产业集群理论,坚持产业聚集原则。产业聚集能够带来规模经济与分工细化的双重好处,减少了合作风险,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与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利用,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化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增值

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引,将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保护好本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2]。既要提升高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又要营造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示范基地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应加强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高新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综合效益增值。

四、农业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

产业规划布局是产业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是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流动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13]。荆州高新区按照产城融合、校企联动、绿色低碳和智慧集成的理念进行产业规划布局。

(一)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总体思路

荆州高新区按照“一城三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规划发展成为江汉水乡特色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田园生态科技城,并确定了三大发展战略:即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荆州高新区规划以人地关系为抓手,统筹规划、管理和实施,协调产业、生态、空间、科技、文化和制度,提出七大策略:即水绿融城、创新聚产、活力链、单元营城、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智慧引领。

1.用地功能空间合理分布。以荆州高新区发展原则和总体思想为指导,结合荆州高新区实际情况,合理分布荆州高新区用地功能空间。荆州高新区根据科技产业孵化的需要,用地功能构成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

(1)以核心区为主体,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核心区是荆州高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立足于集聚创新要素,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科研开发、产业转移等配套条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创新、创业平台,成为农业高端技术产品的发源地。核心区重点建设8 个功能分区,其中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园用于汇集各种创新主体,搭建农业产业创新平台,重点包括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围绕园区主体产业发展,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园用于建设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所及拍卖中心;农业信息及物流中心用于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对转化科技成果、扶植新创企业等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科技博览中心用于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及成果“展示窗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立农业金融等中介服务中心,企业总部办公中心等园区配套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园区运行发展的需求对接。

图1 核心区功能分布

(2)以示范区、辐射区为基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示范区立足于建设特色化、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大型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区主要包括三大园区:优质粮油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等科技示范基地;名贵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主要建设速生林及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名特优水产科技示范园主要建设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辐射区重点围绕江汉平原产业基础优势,依托核心区、示范区资源要素和龙头企业,通过科技示范推广,将核心区先进的技术成果、信息服务快速辐射到河南、安徽、山东、湖南等地,带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图2 示范区、辐射区功能分布

2.促进产城融合程度提升。产城融合程度体现的是产业空间与城镇化空间的一体化协调发展[14]。荆州高新区与其所在区域进行空间整合,能够提高农业高新区与所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产城融合程度主要体现在交通区位、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道路交通系统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农业高新区的发展与交通通达程度息息相关。交通通达度越好,交通网密度越大,越有利于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荆州高新区规划围绕荆州“长江中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构筑“开放畅达、优质高效、绿色活力”的荆州高新区综合交通体系,形成高铁、高速、港口、口岸和快速公交于一体的高效便捷、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系统。荆州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内外开放双重属性,处于二广发展轴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目前,荆州铁路线有三条,焦柳铁路和荆沙铁路以及沪蓉铁路贯通荆州;公路线纵横交错,宜黄高速、318 国道横跨西东,相连京珠高速,荆东高速、随岳高速、襄荆高速、以及国道207 纵横南北;水路方面,荆州素有长江黄金水道之便。

(2)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产城融合的根本是以人为核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有助于集聚人气、留住人才。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商业设施、医疗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荆州高新区规划形成服务对象年龄全覆盖、设施类型丰富多元、空间布局均好性强、具有创新磁性和文化艺术性的新型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构建均衡合理的公共服务系统,规划市级文化艺术(体育)中心1 处,小学32 所、中学20 所,规划医院4 座,其中三甲医院至少2 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 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体育中心各10 处。引用新型市政设施,规划水厂2 座,污水处理厂2座,220 kv 变电所2 座,110 kv 变电所4 座,电信支局和邮政支局各1 座,规划天然气储气站1 座,天然气调压站1 座。规划建设支撑城市大脑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 通讯网络、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二)荆州高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

荆州高新区从三个维度导入产业,一是基于高新区、荆州市的现有产业基础,强化和完善产业链,从产业链的延伸角度引入产业;二是紧抓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机遇,从国家与湖北省大的产业格局入手导入产业;三是落实国家高新区使命,抢占产业制高点,从培育区域产业引擎的角度导入产业。基于以上三个维度,荆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石油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氢能产业四大产业。规划布局1 个产业服务中心、4 个产业园区(石油科技城、氢能产业园、现代农业高端产业园和文化数字产业园),并形成多个产业创新平台。

1.以现代农业为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荆州高新区现代农业主要以粮食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产业及林浆产业为代表。粮食产业利用荆州市粮油农作物种业优势,以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园区现有标准化农田4万余亩,研发成果由当地农户就地种植,种植期间种子研发机构安排专人进行实时监控指导,粮食成熟后由园区食品加工园内企业统一收购。畜禽产业按照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向定位高端化、产品功能化、渠道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园区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禽畜产业全产业链。水产产业重点以高品质水产养殖技术集成创新为主,重点开展黄鳝、小龙虾、鮊鱼、鳜鱼等产业技术研究,以及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及养殖水产品品质管控技术等方面研究。同时,园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速生造纸林基地30 万亩,主要由周边农户进行种植。通过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提高纸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循环经济。

2.以氢能产业为特色,打造绿色发展体系。荆州高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以氢能产业为特色,打造绿色发展体系。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可通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工业领域等多种途径获取,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电力行业,是未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15]。荆州高新区氢能产业重点发展氢能汽车、氢能源和氢能电池。以格罗夫氢能汽车中试线项目为龙头的800亩氢能汽车产业园正在快速形成。

3.以数字经济为抓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知识获取的方式,而且也改变着传统行业资源与需求的匹配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并重构产业生态规则[16]。数字经济具有渗透性强的特征,是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将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产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荆州高新区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集成电路、5G 技术、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产业。荆州充分利用在国家信息网络上占有“八纵八横”节点的优势,加强与移动、电信、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运营商合作,完善5G、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大脑。高起点规划了占地200亩的中农绿网农产品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及运营中心,集农产品检疫、仓储、办公等系列功能于一体。

(三)落实产业规划布局的配套措施

1.土地集约利用,功能合理布局。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度和利用率,促进荆州高新区用地结构优化,在建设模式上,采取统筹商务办公空间、生活居住空间、商业娱乐配套空间、教育医疗公共配套空间等功能的建设,实行混合建设模式,提高荆州高新区综合用地效益;在土地用途管制上,极力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鼓励采取土地使用权调整、土地置换、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盘活用地,对现有高新区用地转型改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鼓励企业高效开发利用高新区地上地下空间,加快高新区闲置土地的建设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创新开发方式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形态,土地开发转变为增量开发与盘活存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镇化格局、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同时,集合构建高新区内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为高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2.注重产城融合,完善配套设施。为了促进高新区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提高服务管理体系承载能力,注重高新区产业空间与市区的空间整合,优化高新区自身建设与市区发展的动态互动。一方面,加大功能组合,促进产城功能互补。荆州高新区的建设要充分依托城市功能,同时逐步完善自身功能。在规划中明确荆州高新区产业创新和生态休闲功能,提升荆州高新区城市地位;延续荆州千年古都历史轴,完善轴线功能和空间布局;凸显水绿特色,协同打造长江生态景观带,彰显文化生态格局;积极向上争取高铁、城际,将荆州西站打造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另一方面逐步完善荆州高新区配套文化教育,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与荆州高新区相匹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以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商贸娱乐设施以及体育设施建设等。

3.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产业。为了提升高新区工业化程度和产业化规模,园区坚持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引领,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手段,打造产业发展引擎,特别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主线。同时,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成长型产业,打造产业之芯、区域之心、动能之“新”。园区坚持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以“数字经济”为特色,着力提升石油智能装备优势,聚焦发展氢能产业等战略性产业,加快培育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培训、科技金融、现代商贸和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园区立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发展差异化、个性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集聚和品牌效应,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产业,促进高新区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华中自主创新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迈进。

猜你喜欢

荆州高新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