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etic 理论概念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0-05-07

生产力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业经济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一、引言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这被认为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点[1]。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意识、环境、资源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一直在被修改与重铸。根据Mebratu 的观点,可持续概念的发展可分为3 个时期:(1)前斯德哥尔摩时期(1972年之前);(2)从斯德哥尔摩到WCED 时期(1972—1987 年);(3)后WCED 时期(1987 年至今)[2]。2014年5 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时隔一年后农业部又发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这是现阶段指导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认为:新常态背景下要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以农业主体为主导的各要素再生,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无限发展可能,趋向于主客体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针符合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但通过相关分析来看,当前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充分的情况。在农业发展经济学中,资源、环境、人才、产业、循环五大要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全部要素,只要使五大要素均充分就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把这个概念称之为Retic 理论概念或红细胞理论概念。

二、Retic 理论概念中各要素的现状概述

(一)资源的现状概述

为满足农业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这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如何实现农业经济较好、较快发展[3]的重要保障性基础。现在气候变暖、生物种类锐减、海洋资源过多开采等多方面都亟待调整,有限的资源需要重新合理配置。在粗放型农业经营中通常采取重用轻养、掠夺式经营,东北平原黑土地层由开垦初期的80~100 厘米降至目前的20~30 厘米[4],仅2017 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就高达125 839 千公顷。以水资源为例:参考我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得知,全国农业平均每年的用水量为3 707 亿m3,占总体用水量的62.7%,其中缺水量达167 亿m3,仅2018 年我国旱灾面积就有2 621千公顷。通过对河流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60%的河流的水资源并没有被引用,在剩余的40%被引用的河流水资源中[5]。因畜禽养殖、农田径流、水土流失等非点污染源形成的污染负荷COD 就有840 万吨,再加上其他污染直接导致12%的水资源不能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以南方广泛种植的水稻为例每亩用水量就需要800 m3,不科学的灌溉使得在灌溉中近30%的水量未被农作物吸收从而被浪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和浪费之间形成鲜明反差,与此同时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已导致全国超9 千万m2的地表沉降,草木干枯、土地沙化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大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度推进完善资源节约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环境的现状概述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集合,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准确把握环境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农业环境现状。我国的农业在追求产量总体提升目标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对环境的保护,但现实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回避。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每年均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农膜等(见表1)。农用柴油的使用量一方面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程度,另一方面在机械使用中大量尾气直接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生存和发展。全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达到350 kg/hm2,高于国际化肥225 kg/hm2的施用标准,大面积耕地污染减少有效耕地面积,2009 年12 月的土地普查发现人均耕地只有1.52 亩,较1996 年减少0.17 亩。截止2010 年,总氮流失约159.78 万吨,其中:黄鹤认为(2010)地表径流流失约32.01 万吨,地下淋溶流失约0.74 万吨,基础流失约107 万吨;总磷流失约10.87 万吨。种植业地膜残留约12.1 万吨。所以,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境建设,减少破坏环境的物质利用走无公害的发展道路,重新定义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优化传统生产模式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表1 我国2009—2015 年农用柴油、农药、农膜使用数据统计

(三)农业发展专业性人才缺乏

人才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新常态给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任务,而分步完成这个总体任务均需要依靠人的智慧和实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量是涉农各领域所需人才数量的水平加总。截至到2012 年我国农业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为27 032 万人,但行业“通才”和“专才”的人才的总比例还不到2%。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多领域都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

(四)农业经济产业现状和问题分析

产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血液,经济是否能够健康稳步提升其关键要看产业运行。农业属于国家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作为世界上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的超级大国,产业在大容量运行中扮演了搬运工的角色。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时期,定义的前提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克服发展方式与发展理念的约束条件,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6]。农业产业是将农业产品实现经济转化的重要工具,当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短缺等特征。农业产业加工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初加工阶段而深加工的占比较低。根据《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8)》获悉,全国农村服务组织数量为370 009 个,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77 820 家,农民合作社153 142 家,农业企业为23 951 家。但对于国民经济贡献比例不高,2018 年全年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4 734 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2%。国家统计局统计数量也表明2014—2018 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在逐年降低(见图1)。

图1 2014—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增加值

(五)循环因素分析

循环因素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心脏,也是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现在把每经历原始积累、资源回收、再生产三个阶段称之为一个循环结,诸多循环结组成一个循环体系,而且每个循环结在时空中接替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可以看出,要想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则要保证每个循环结的顺利运行。当前农业经济中因为地域、环境、技术等原因未能形成多样性的循环系统,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环境被局部污染,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农业生产中玉米种植-生猪养殖简化模型为例: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者准备收获的玉米作为饲料和猪仔(原始积累),通过饲养这个经济活动从中收集到猪粪等排泄物(资源回收),再将排泄物作为农家肥施给土壤中生长的玉米苗(再生产)。在这个简要的模型中完成了一个循环节,同时收获的玉米和地里的玉米苗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推动着农业经济的前进。但若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不能循环的因素造成了循环结内部或循环结之间的中断,那么这一组资源将成为浪费的资源,并且这种浪费会形成叠加。上述模型中,若玉米在存放过程中出现霉变后黄曲霉素严重超标,猪仔食用后中毒死亡,那么中断了这个循环节并且形成玉米和猪仔的双重资源浪费。

三、形成当前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对自然资源认识不足

资源分为可再生型和不可再生型,但总体而言都是有限的,然而人类的需求确实是无限的。在追求快速发展的经济背后,往往采用粗暴的发展手段,一直沿用高增长、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同样在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受泱泱大国物产丰富的自负思想的左右,对自然资源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国的淡水资源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这些均值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但现实中肆意挥霍和浪费自然的馈赠,并没有树立资源节约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以来,也没有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生产需求建立完善的资源合理利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缓慢。

(二)环保意识淡薄,监管难度大

意识是改变人行为的动因。只有真正将环保理念植入内心,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环境才能够真正扭转环境破坏的局面。在广袤的农村,农民本身的文化素养较低,加之政府在引导和宣传中的部分缺失,导致农民在从事农业经济生产中下意识地破坏环境,甚至是不可逆转性的污染。秸秆的焚烧,农药化肥的滥用,土地的过度使用,对鸟类的捕杀,海洋的过度捕捞等都是导致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地域的广袤性,时间的分散性使得环境的监管力度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监管空区,农民本身的弱质性也造成承担违法的惩处能力不足,执法难度较大。

(三)传统思想禁锢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从秦汉时期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成至今已经历三千年。小农思想下自给自足的思想在广大农村依然延续,农村社会学研究表明农产品的生产技能通过子承父传递已然成为了主要方式。他们通常是按照原有的作物生产周期和季节的结合,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专业技术程度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提升。加上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和劳动付出比例错位,使得大多数人产生了固化的传统思维,认为从事农业经济岗位落后于同时代其他岗位,国家培养的许多学农知农人才也在社会活动中逐渐流失,至此农业专业人才量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显得捉襟见肘。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循环受限

农业产业的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017 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占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额仅2.7%(不含农户),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机械化作业整体水平、农产品生产效率等多方面都亟待提升。在农业企业追求短期利润未能重视产业的长远发展的情况下,农产品安全也得不到根本保障。循环意识、科技手段、地域受限等因素是制约农业循环的主要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对循环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合理的规则和实施途径,把打造低碳农业、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摆在核心位置。

四、基于Retic 理论概念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完善资源节约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科学评估我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把对资源的利用率放在经济效益评估的首位,不断完善农业资源节约发展的新模式。要遵守对矿产开发规则,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积极接纳当地气候给予的自然馈赠,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结合既定的资源地域分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注重科技在资源节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在严守18亿亩耕地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证永久基本农田达到15.46 亿亩以上,这是从数量上保证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运用土地深耕、营养培植、固本防沙等措施在质量上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致使我国的水资源本身分布不均衡,2017 年全国水库的蓄水量为9 035 亿立方米,而陕西省仅94.35 亿立方米。因此,加大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重中之重。要在主要灌区集中开展河道清理和水渠改造,确保灌溉水源合理引用,同时在重点集中区域广泛推广滴灌喷灌技术,达到定时定量按需供给灌溉,学习国际先进的节水灌溉新管理模式,如Netafim Ltd of Lsrael 管理模式。在工业和农业交叉地区要提高再生水灌溉的利用率,扩充农业灌溉水源,保护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农业节水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结构

首先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思想是指导人类从事经济活动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新常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政府部门要从环保理念入手,运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现代新媒体宣传方式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期间的环保理念,特别是强化偏远农村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提升环保理念在个人思想中的位置,在从事日常农业经济活动中慎思笃行。其次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董莹和穆月英(2019)[7]在剖析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路径选择中构建了Cov-AHP-MFA 集成关联技术的效率评价模型,经过模型分析后认为:参与服务农户采用技术强度与生产前沿面呈显著的“U”型关系,具有深化采纳技术扩展前沿面的潜力。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减少因过量和滥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水肥一体的运用就可以降低30%以上的农用化肥浪费,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也能扩宽原有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多样化,保证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如无土养培技术就可以扩大生产的空间和生产的时间性,做到精细化栽培。最后要健全环境保护和恢复机制。准确把握现在农业环境污染的整体格局,分布推进环境治理和修复,将天更蓝水更绿落实到实处。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拿出具体的方案和执行时间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让农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形成不敢污染、不想污染和不能污染的环境保护新理念,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构建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和人才作用发挥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要树立人才培养来源于发展,人才培养为了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人才的培养要具备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我国现阶段已经构建完成了农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要依托全国涉农高校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培养方案,形成以点带面的理论传播新格局。现实基础就是要有“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平台,要从公共服务、社会地位、薪资待遇、职业前景上下功夫。新常态下应该从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培养农村经济带头人,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形式下新兴农业产业的新型农民培养,做好国际农业人才的交流工作,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信息化。对现有人才资源整合优化集中各方面力量,紧密围绕强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支撑这个重点,千方百计地发展、培养、深造一批符合新常态下实践需求的合格农业人才。

(四)驱动农业产业战略的实施

农业产业雏形已经形成,怎样发展和发展怎样的农业产业,进一步驱动农业产业战略的实施是新常态下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发展怎样的农业产业?农业经济不应该是高成本、低效率的代名词,而应该和其他产业一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率,建立良性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注重社会协助与分工要以社会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为产业导向,要有大型农业企业参与到世界农业经济发展舞台上竞争。怎样发展农业产业?数量不代表质量,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形式为契机,积极改进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在合理考察Retic 理论其他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控打造大型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浪费。转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身份,推动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一致是农户兼业化经营的客观基础[8]。经由多项渠道和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弥补农业经济自身发展的限制性收入,从而进一步扩充农业产业的资金来源。在经济新常态下各金融机构要重新评估农业产业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要摘掉对农业经济的传统惯性思维,加大对规模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构建农业经济循环系统

农业循环系统的构建是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循环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水平,从每个循环结的构建过程中降低耗损量,让资源在可回收环节趋近于最大值,不断提示循环系统的质量。全方面、多维度地开发新的循环体系,把农业循环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充分挖掘整个经济体系中对农业经济提升的有利元素。为了减少循环内耗,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农业循环制定可实施的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加强对循环体系的管理,突出生态绿色农产品在众多工业农产品的甄别特征,让循环体系能够得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循环系统在新常态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中国经济通过70 年的砥砺奋斗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农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阻碍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retic 理论概念所包含的五大要素的剖析,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让五大元素均充分从而促使在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人们对优质和安全的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和粮食安全保障,又保证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