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究

2020-05-07林俊涵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基本技能教学效果

魏 瑜,林俊涵,王 娜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医药领域中,微生物涉及药品的生产、检验、质量控制、流通等环节,因而,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中,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生物化学、发酵工程技术、药理学、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实践操作技能是各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实操的技术基础。目前,高职微生物学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优势,例如操作技能难度较小、实验现象较为直观、学生学习热情较高等,但仍存在严重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的问题,使微生物实践教学总体质量难以提升。

1.1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内容多为单一的基础性实验,主要教授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显微镜操作、染色技术、灭菌技术、培养基配制技术等。此类实验教学内容必不可少,但各项技能的教学相互孤立、缺乏关联性,尤其是各项技能的应用目的并不明确[1]。

1.2 实践课时不足

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实验时间长、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微生物学的课时为64~80课时,理论与实践课时比大多为1∶1或2∶3,这种模式仍不能满足充分的技能训练,学生的操作训练不足。

2 常见的解决方案

针对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1]。将微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等,并以具体项目作为载体,应用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法[2]等,推动学生按流程学会操作、完成项目。模块式教学优势显著,加强了技能之间的关联性,学生掌握后可直接在岗位应用。但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微生物学普遍课时有限,将基本技能学习开展项目教学,势必造成基本技能训练不足,更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操作要点,反思操作原理。

3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阐明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3],也指明产业的需求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人才培养、扩大就业创业的动力。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培养贴近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确定为强化基本技能,熟悉岗位技能,满足产业的岗位需求。在教学改革目标指导下,结合模块化教学和拟企业化生产实训[4]改革成果,本研究在充分调研企业的基础上,制订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方案,理实一体化教学贯穿全课。

3.1 教学内容的确定

校企合作就是要以企业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经调研,与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多年来密切合作的多家企业(以生物制药、产品检测企业为主)目前面向本专业学生的微生物技术岗位主要是QA、QC、菌种岗位、发酵岗位及其他微生物检测岗位等,对技能需求主要是:微生物的镜检技术、培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化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检测鉴定技术等[3]。因此,本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确定为“预备知识+基本技能+岗位应用”(见图 1)。

图1 微生物学教学内容

3.2 教学环节设计

为使学生既能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又能更直观、明确地了解微生物学技术在生物药物企业中的岗位应用,调整教学环节,将微生物基础技能教学与项目化综合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将微生物学设置为理实一体化课程。(2)在教学环节上,分为基础技能学习及综合实训两大阶段。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开展预备知识学习及单项基本技能训练,采取分模块教学,主要分为微生物观察、控制、培养、保藏、鉴定等模块,在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将基础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反复训练基本技能,提高操作熟练度。综合实训阶段通过开展贴近岗位需求的项目,如环境中细菌总数检测、药品中细菌总数检测、土壤中放线菌分离设计等项目,既能反复训练微生物基本技能,同时熟悉相关岗位工作。(3)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超星学习通、微课、视频等各种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项目化教学,每一模块均设计一个项目贯穿始终,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如“微生物培养”模块设计“细菌分离培养”项目,设置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不同环境条件培养等工作任务。每一工作任务均在课前预习中提前布置,由学生参与设计准备,课中开展任务的延续性学习,课后验证复习,强化巩固(见图2)。

图2 教学环节设计

3.3 教学配套教材的开发

目前,本团队已参与编写出版《微生物学基础(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但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仍缺乏,有待开发。

3.4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本项目采用分级考核制度进行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出勤等,能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改革成效

4.1 学生反馈

本项目以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为实施对象。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通过学习均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对新的教学方式满意程度高。

4.2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1)“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的设计既满足了基本技能熟练性训练的要求,也通过项目导向,将技能点进行联系贯通,打通与岗位的衔接。使学生对本课程在岗位上的应用更加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进入相关岗位的适应时间明显缩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基本实现课堂到岗位零距离。(2)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抽象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又能够及时获得多媒体资料,巩固记忆。(4)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来促进教学。尤其是手机直播的运用,使实践教学过程中演示教学法的缺陷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实践教学视频,手机直播在拍摄角度、距离、时长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当代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亲和性也增强了手机直播教学的吸引力,互动性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5)学习通平台的使用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的过程可以被记录,师生线上互动通道被打开,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利用学习通平台的测试等功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并推动学生积极学习。

5 结语

微生物学课程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基础技能多且零散,教学效果差,一直是困扰任课教师的主要问题。本项目通过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微生物基础技能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降低了理论学习难度,强调了岗位需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并结合岗位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本团队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建设资源库,着力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基本技能教学效果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