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20-05-07于俊
于 俊
(滨海康达医院内科,江苏 盐城 224500)
在临床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患者一旦发病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脑栓塞以及动脉栓塞等。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给予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有关研究表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脑梗死的风险性[1]。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波动非常大,在药物和饮食的影响下,部分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不够正规。本文择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45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观察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于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4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开展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对照组:女10例、男12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65岁,年龄最大值为91岁,平均年龄值(79.33±2.53)岁。观察组:女10例、男13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66岁,年龄最大值为90岁,平均年龄值(79.98±2.49)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采用哈尔滨格拉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国药准字:H51021475),初始剂量为每次300mg,1次/d,患者在早餐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坚持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30d[2]。
观察组利用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法林实施抗凝治疗,(国药准字:H31020993),患者在早餐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为每次2.5~3.0mg,在治疗3d后,对患者INR进行测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华法林的剂量,每周测量1次INR。在治疗4周后,每月测量1次INR[3]。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根据不同的症状类型可分为:外周动脉栓塞、出血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4]。②分析内皮功能,主要分为:CEC、ET-1,主要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ET-1实施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CEC利用PercoⅡ梯度离心法进行测定[5]。③分析脑梗死发生率,统计患者脑梗死发生例数,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
④分析患者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以SPSS20.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形式表述,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27.27%)更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n/(%)]
2.2 分析内皮功能
结果显示,观察组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分析内皮功能()
表2 分析内皮功能()
2.3 分析脑梗死发生率
结果显示,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31.82%)更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4 分析心功能指标
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大,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产生血栓性栓塞等,危害较大。近年来,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房颤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尤其是非瓣膜病房颤。针对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是主要的治疗目标[7]。同时,应该对血栓栓塞事件进行预防。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多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效果。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27.27%)更低,观察组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实施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患者凝血酶血小板聚集反应。通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血小板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药效比较稳定,但是部分患者抗凝效果不佳。给予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能够快速在消化道内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华法林可在患者肝肾代谢中清除,对肾功能的影响微乎其微。和阿司匹林进行比较,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对脑梗死的预防效果更好。倘若患者药物使用剂量不当,会导致出血现象,降低了实际的应用率。因此,在治疗期间,相关的医务人员应该和患者积极沟通,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根据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充分发挥其药物优势,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通过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可调节患者机体纤溶状态、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现象,通过规律的用药指导,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分析脑梗死发生率,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31.82%)更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的作用类似,且抗栓效果较好,能够对凝血活酶形成进行抑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血的风险性。与此同时,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可将凝血银族的生长过程阻断,有助于预防血栓现象,效果显著。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或阿司匹林,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比如:脑出血、皮肤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较大。因此,在用药后,相关医务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治疗过程,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从而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利用INR当作血液检测的指标,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治疗的风险,需对INR的靶目标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INR的数值为2.0~3.0,从而保证华法林抗凝用药剂量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患者的INR一旦超过4.0,就显示出患者出血的风险性较高。针对出血高危患者需停止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利用维生素K1进行对抗,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直至消失。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疾病非常复杂,在使用华法林抗凝药物的时候,必须加强各项指标监测,相关医务人员及患者提高警惕,对患者异常现象进行预防。分析心功能指标,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患者在实施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后,LVEDV、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开展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能够减少患者外周动脉栓塞、出血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改善患者CEC、ET-1等内皮功能,有助于提高INR的达标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