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2020-05-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9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

张 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三六三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00)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以男性较为多见,该疾病早期症状呈缓慢性,且伴有腰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在休息或弯腰后可逐渐缓解或消失,但站立、腰部后伸、行走后可逐渐加重。其主要病因以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等,以间歇性坡行为典型表现,若未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严重危及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疗效,而手术治疗是缓解不良症状的必然选择。传统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案存在多种,常见的如椎间植骨融合、椎间盘摘除、腰椎后路椎管减压等,且已在凌晨得到广泛应用,其能够有效缓解临床效果,但存在较大的创伤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现象,进而直接降低临床疗效,且众多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随着我国微创技术不断完善,椎间孔镜逐渐步入临床,且治疗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相比较传统手术方案,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小等优势[1]。受到众多医师的青睐。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将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8例纳进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案),剩余38例纳进实验组(给予斜外侧入路椎间孔镜治疗),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8:20、19:19;年龄分别为67-86岁、67-85岁,均值分别为(73.45±1.35)岁、(72.42±1.12)岁,2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1)经各项检查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2)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腰腿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并伴有神经性间歇性跛行;(3)术前无邻近节段手术史;(4)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皮质。排除标准[3]:(1)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不符合入组标准:(3)患者临床资料不全;(4)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5)存在手术禁忌证;(6)存在精神异常,无法与医护人员实施交流;(7)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案,对其实施全麻,,俯卧位姿势,选择C形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变椎体,依据病变椎体为中心,以正中为方向,做一条10-15cm长切口,并分离骶棘肌,充分暴露病变肢体棘突和椎板关节突,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保障螺钉的长度、方向、位置,随后实施病变椎体棘突和椎板切除减压术,安装融合器,将双侧关节突保留,若黄韧带出现明显增生,需将其切除。最后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口。

实验组给予斜外侧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对患者实施局麻,并选择C形臂X线机透视标定椎体病变位置,位于椎间盘上缘,标记腰椎棘突中线。其中L4、5间隙穿刺点位于L4椎体下缘水平线中点向外约12.5cm处,L5S1间隙穿刺点位于髂嵴最高点连线水平中点向外约13.5cm。将穿刺点确定完毕后实施穿刺,并选择1%的利多卡因3ml对关节周围实施注射,随着穿刺针将导丝插入硬膜外间隙,以插入导丝为中心,做一条0.8cm的切口,最后将导丝插入3级扩张管内。同时进行疼痛诱发试验及椎间盘造影,验证诊断,椎间孔扩大成型,并置入经皮椎间孔镜,在连续液体冲洗下,选择内镜实施观察,射频止血,将复方倍氯美松注入伤口后拔除外套管,对其所造成的小切口实施无菌包扎。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卧床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其中VAS评分如下[4]:0-2分无痛,3-4分轻微疼痛,5-6分中度疼痛,7-8重度疼痛,9-10极度疼痛。(2)观察2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ODI)[5],包括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站立能力,分值为0-10分,分值越低表示恢复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各项指标变化

实验组疼痛VAS评分、卧床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变化(,n=38)

表1 2组手术指标变化(,n=38)

2.2 2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分),n=38]

表2 2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分),n=38]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由腰椎管容量减少,神经根及硬膜囊的神经受压,进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在CT断面上测量椎管前后径,若<11.5mm,即为腰椎管狭窄,若未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可直接危及其生活质量。

腰椎管狭窄以50—70岁人群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可达到1.7%—10.0%。该疾病发病较为缓慢、隐匿,且持续治疗较长,是造成下肢行走无力的主要因素。同时腰椎管狭窄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如常见的外伤性、先天性、退行性、代谢性以及分泌性疾病等,发病后可产生下肢逐渐麻木、乏力、腰髋底部疼痛等,若未予以针对性治疗,可随着病情逐渐恶化,导致大小便异常,进而直接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时间长、术后恢复慢,且伴有剧烈疼痛,进而易诱发不同程度并发症。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有效弥补传统手术的缺陷,该方案与脊柱内窥镜存在一定相似,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相应的微创手术器械,组成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局麻穿刺,通过微小皮肤切口完成操作,且对椎管内无干扰、未破坏椎旁肌、未影响脊椎稳定性、手术创伤较小。不仅有效切除脱垂髓核,还可治疗椎管狭窄、清除骨质增生,进而促进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属于纤维环之外手术,因此可有效保障纤维环的完整性,能够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已被国外脊柱专家称为椎间突出症的终极疗法[6]。而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功能障碍评分明显对于对照组,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充分说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能够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