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低年段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0-05-06王玉洁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王玉洁

【摘要】计算是低年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载体,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健全小组合作的机制,提供有效的准备,并且优化小组合作的时机,突出算理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合作精神,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 计算教学 自主学习

计算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核算数目,根据已知量算出未知量”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在苏教版教材中,低年段的学习以加减乘除法的简单计算以及相关应用为主,因此计算教学在低年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此看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课堂上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呢?教师如何扮演好“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呢?如何将计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者兼容呢?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既能促使学生深入交流思考计算的内涵,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笔者本着以上的想法,并结合自身在低年段计算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健全小组合作机制,提供有效的准备

(一)建立小组讨论的模式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小组讨论前,应确定好小组讨论的模式,模式无固定标准,最重要的是适应班级学生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避免出现小组集中在某一两个同学说话,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局面。每个小组四人为一组,为1~4号,1号为小组长,4号一般为能力较弱最需帮助者,小组长应该为比较有领导能力、学习能力较强者,他能领导全组成员展开有序的、安静的小组讨论,同时又能为小组讨论的结果做出简单总结。小组讨论时一般从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始说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开始补充,能力最强的学生一般最后说,这样的学生一般能将思考过程完整清晰地说出,这也起到了概括总结的作用。

(二)建立评价的模式

要使学生积极地完成,少不了教师的表扬、同学的互相鼓励,课上这种评价一定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的,促使每个人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评价的方式多样,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巡视时的口头表扬、对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小红花、对积极交流的小组进行全班掌声鼓励等,必要时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量表(如表1)进行评价。

二、优化合作时机,突出算理的掌握

计算教学不同于概念或解决问题等知识的教学,它突出的是算法背后隐藏的算理,更特别的是低年段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对于算法已经了然于心,让学生装聋作哑地重新学习算法显然不符合学情。那么这时教师上课的重点应该放在算理的讲解,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释清楚“为什么可以这么算”,为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

(一)算法多样时组织小组讨论

数学是灵活多变的,为了给学生思维发展的舞台,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形成不同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执教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时,计算13-9,题目刚出示,学生七嘴八舌立马说出了结果,于是笔者组织了一次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交流时学生的方法很多:

①画图(如图1)、摆小棒。

②一个一个地数,12,11,10,9……

③把9分成3和6,先用13-3=10,再用10-6=4。

生:为什么把9分成6和3?

生1:因为13里面有3,先把3减掉,再减剩下的6。

④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9=1,再用1+3=4。

⑤想加法,9+(4)=13,所以13-9=4。

⑥先把9当作10,13-10=3,把9当作10会多减了1,再用3+1=4。

一道计算题,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想出了6种解决方法,实现了思想之间的碰撞,彼此交流启发,实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二)理解算理时组织小组讨论

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算法,却对算理不清楚,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而总结出算理。

如在教授二年级学生时,笔者采用了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内容,由于这是三年级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授课,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因此课堂中笔者三次使用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熊大买东西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3=60,第一次小组讨论20×3等于60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么算?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时出现了两种算法:

算法1:20+20+20=60,因为20×3表示3个20相加,是60。

算法2:因为2乘3得6,2后面有个0,就要在6后面加0,是60。

大多数学生都用的算法2进行计算,这也是学生之前就会的简便方法,这时教師提问:为什么要在6后面填一个0?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说不出来。于是组织第二次小组讨论,并提示: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如图2)。

小组合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好小棒后一边指一边说,明确:20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如图3),即算理。

接下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会说算理,笔者组织学生第三次小组合作,把这句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相检查。

至此20×3=60的算理,通过三次小组合作使学生牢牢掌握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为后续提炼算法打下基础,并且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的能力,不仅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算法时组织小组讨论

算法多样化要求学生在研究数学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但算法多样化离不开算法优化,笔者认为,让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而择优用”,这才是算法多样的最终归宿。

以前面所述的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学为例。

学生交流展示:

组1:第①种的两种方法一样的,都是用小棒,而且很复杂,不可能每题都这样摆小棒、画图,浪费时间。第②种也很复杂,数数很耗时间,这两种算法不喜欢。我们比较喜欢第④种,简单。

组2:第⑤种想加法也不好,如果加法想不出来怎么办?那减法也算不出来了。我们喜欢第④种。

组3:第⑥种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如果是减6减7,还这样想就麻烦了。我们小组喜欢第③种。

通过比较、交流之后学生不难发现,第①②种算法烦琐、浪费时间,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第⑤种想加法来算减法,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逆向思维,对部分学生来说想起来很困难。第⑥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适用于全班学生。这样处理,学生自己体会了每种算法的好处与坏处,自主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合作精神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好玩的、有趣的东西感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执教《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熊大过生日,要去老虎商店买东西的情境导入(如图4、图5),一看到熊大和小老虎,学生们立即哈哈大笑叫了出来,这是一个良好氛围的开始。

(二)包容学生错误的想法

教师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地方要鼓励尊重,不加以责备,注意语言的艺术,用真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18÷4=,学生认为商是3、4、5,这时教师不急着下结论,对每种答案都给予包容,请学生合作讨论出商到底是多少以及为什么。在没有压力责备的心态下,学生能够更放松地去思考和交流。

(三)关注小组合作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只有在全员都参与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它并不是少数优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团队合作的舞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结果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教师要选择、设计好小组合作的环节,明确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有自豪感和存在感,更能培养其自信和合作精神。

如教学题目:用4、7、8填算式,怎么填使积最大:  ×?怎么填使积最小呢?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这时小组可以明确分工,1人写算式,2人计算验证,1人记录结果,然后很快能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合作的好处,原来一人烦琐的计算验证过程有了队友协助便变得十分快速简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低年段的计算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真正地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林.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计算教学课堂效率[J].天津教育,2014(8).

[2]金胜.刍议低年级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计算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1).

[3]张文盛,李青林.计算教學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陕西教育(教学),2007(10).

[4]李强.低年级学生小组讨论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2016(8).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