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习仲勋的群众观思想

2020-05-06吉孟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群众利益

摘 要:习仲勋作为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践行者,毛主席称他为“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一生,有很多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群众观思想。他的群众观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共产党人群众观思想,而且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创造性吸收,创新性发展,最终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维护群众利益的习仲勋群众观思想。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当代中国,研究习仲勋群众观思想对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习仲勋群众观;群众利益;政治建设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一路走来,背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梳理习仲勋的群眾路线思想来源是研究他的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前提。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与过去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比,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里,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也是历史剧中的“剧中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开创者,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习仲勋一生勤奋好学,不仅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刊物,并把这些刊物里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具体实践中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从儒家中孔子的“仁”再到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想无不体现出以民为重的思想。法学学派的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固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从政治角度揭示了“民”的重要性。习仲勋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吸收、创新性发展,将自己的群众观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实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转变,也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习仲勋在兵变失败后在刘志丹的启示下开始了了解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后来刘志丹决定将习仲勋留在照金区域时,叮嘱习仲勋要牢牢依靠群众,谢子长则鼓励他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这些都对习仲勋后来群众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毛主席作为群众路线的集大成者,提出的诸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习仲勋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生中,习仲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怀广大人民冷暖,情系人民群众忧愁,为党和人民群众作出伟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称他为“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习仲勋群众观的基本观点,也是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仲勋认为,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全面了解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1946年8月,西北局召开组织部长联系会议,他明确指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讲阔气、讲排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盛行。他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党员干部忘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民主原则、民主作风的教育,使得他们围绕群众、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向人民群众学习

习仲勋的群众观中主要内容还包含了党员干部要向人民学习。要不断发挥群众智慧,按照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做事情,既是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也是在实现党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习仲勋指出:“成千上万的事情发生在人民中,最适当的解决办法,也就在人民中。只有通过人民,才会解决的最快、最正确。”习仲勋的群众观及其实践使得群众的信任不断强化,党群关系不断密切,群众工作深入人心。

(三)一心为民,维护群众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在习仲勋这里,他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的比自己要重,他不光自己这么做,还教导下面的各级干部在任何时候考虑问题都要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主政广东初期,面对关系到整个广东发展和全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改革,他在中央会议上为广东挺身而出,敢于向中央为地方的发展要权。时时刻刻将群众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使得习仲勋深受群众拥护与爱戴。

三、习仲勋群众观的实践路径

(一)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前提

大革命时期让中国共产党明白了“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出来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必须要政权。武装斗争是取得政权的一个根本前提,习仲勋深知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把武装斗争取得政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习仲勋一方面在陕甘宁设立根据地,发动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捍卫人民群众利益。

(二)经济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

能否实实在在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关系到民心向背和各项事业成败的大事。群众利益怎么维护、从哪里维护,关键还是在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习仲勋了解到导致广东省人民群众生活困苦的原因后,不仅他本人亲自兼任农业委员会主任,还要求省委多数领导下基层进行指导。他鼓励农业生产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过生好日子都可以运用。在习仲勋的关心下,广东经济出现了明显好转,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还使得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真正维护。

(三)政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障

与国民党派在中国执政时期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相比,中国共产党自日以来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点上,习仲勋用自己实际行动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习仲勋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不要当“官”和“老爷”,要站在老百姓立场上……习仲勋还制定严格的纪律,整治不正之风、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力度,与此同时,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教育,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

(四)文化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

习仲勋还很重视文化建设中宣传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紧密相连,1951年初的宣传工作会议上,针对官媒群众性大足、观赏性不强的问题,习仲勋专门进行过部署“我们的报纸,‘群众看了面目生疏,很难亲切……学习群众中、干部中国那些智慧生动的语言,来充实我们的作品。要用群众的语言写群众的东西,群众的报纸就要用群众的语言去办,那些群众就会欢迎了。”习仲勋的群众观正是通过这些一个个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得以体现。他的群众观渗透他的一生,反映在大大小小的事情里面。

四、习仲勋群众观对当代的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一再证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能否切实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实际上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充分挖掘习仲勋群众观的当代价值,对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有重大意义。

(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习仲勋群众观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同时也是其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着“四大危险”与“四大挑战”,其问题根源在于党员干部没有践行好群众路线,发挥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功能。中国梦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都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为其提供政治上的保障,因此习仲勋的群众观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强调了作风建设的重要地位与重大意义。作风建设涵盖颇广,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到生活作风、领导作风等多方面。习仲勋的一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三个不同的时期,始终不忘自身作风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他在离开西北局在去中央工作前,对各级干部多次强调,要注意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三反运动”后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习仲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将群众路线、群众方法、群众思想贯彻到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习仲勋群众观对于解决当前我们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有一个积极的作用。

(三)有助于坚定“群众至上”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觀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也是历史、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党的一切哲学基础都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能够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与中国人民群众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人民是组成一个国家最基本要素,没有人民,就没有一切。所以,坚持“人民至上”“群众至上”的价值立场,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提高党自身的纯净性与先进性。习仲勋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的领袖”,就在于他始终坚持“群众至上”的价值立场。学习习仲勋的群众观,不仅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提高党员干部自身思想水平有着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万丽华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上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42.

[4] 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5] 习仲勋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6] 习仲勋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8.

[7] 李文珊.习仲勒研究现状评述[J].党史博采,2010.

[8] 田飞.论习仲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D].南昌大学,2012.

[9] 官丽珍.浅析习仲励对陕甘边区的革命贡献[J].广东党史2010(04).

[10] 贾巨川.习仲励与狭甘宁边区土地改革[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11] 祝彦,贾巨川.习仲勋与党的群众路线[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03)

[12] 高民政,邢晋.“群众领袖”习仲勋的群众观念及其实践[J].湖湘论坛,2014(01).

[13] 朱文武.习仲勋的群众观及其当代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03).

[14] 旭东.习仲勋群众观的价值内涵及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启迪[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15] 王飞,张婧华,韩静.习仲勋群众路线思想述论[J].陇东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吉孟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群众利益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