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当从细节始
2020-05-06姜桂平龙渊
姜桂平 龙渊
名家作品不仅以思想深刻取胜,细节描写也功不可没,如《济南的冬天》《昆明的雨》《一棵小桃树》等。着眼生活,方能取得源头活水;指导学生描写,从细处着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捕捉生活细节,尝试情境体验
细节在习作中的呈现,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捕捉生活细节,可以尝试情境体验,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写起来也更容易。
截取生活场景来指导写作,能让学生倍感亲切。“我家的饭桌”这类容易提笔却难以出彩的生活细节,学生大多泛泛而谈:“我家饭桌上可丰富了,有红烧鱼、糖醋排骨,还有妹妹最爱吃的春卷,奶奶最爱吃的米酒汤圆。”也有学生不知如何描写:“饭桌上,妈妈炒的青椒肉丝可真辣!一下子就把我和爸爸辣倒了。”
针对第一种情况,笔者首先肯定学生能够写出菜肴种类,然后指出“这种描写过于宽泛,不能给读者深刻印象”等不足。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种情况:“这盘辣椒炒肉到底辣不辣?究竟怎样才能更生动地写出辣椒之辣味儿呢?”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言,但发言多是简单地回答了笔者的两个问题。于是,笔者板书写作提示:从进餐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回顾。并要求学生四人一小组,表演“吃辣椒”,学生把笔当作辣椒,塞到嘴里,就体验起吃辣椒来,有学生龇牙咧嘴,不停用手扇着风,眼泪似乎都快出来了。
情景体验让学生的细节描写有了依托,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写作片段:
只见爸爸把脖子一缩,面部肌肉挤成一团,八字眉紧皱,张大嘴巴,仿佛喉咙里着了火,大喊一声“哇,好辣!”他的舌头吊在外头,半天缩不回去。我强忍住泪水,嘴里火烧火燎的,坐不住了,站起来蹦跳着,哈着气,好像空气流动才能消弭满嘴辣火。
观察生活,为写作打好基础。但对于“酸甜苦辣的味道、害怕、担心、难过等情绪”这类最难描摹的抽象事物,要启发学生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用心的体验者,描写的诀窍就是要有深刻的体悟,把抽象情感变成具体可感的事物,还要抓住其特点,选择准确的词语,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如此训练,学生的描写水平很容易提高。
二、品读细节内涵,尝试场景描摹
细节描写往往能将复杂的情绪、深刻的情感描摹出来。而借助教材,品读经典文本的细节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描写水平。
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的《背影》时,笔者特别将“月台买橘”作为学生习作的借鉴对象,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尝试场景描写。
通过品读“月台买橘”,学生从父亲“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青布棉袍”的衣着描写上体会出家境的惨淡;通过“蹒跚”一词体会到父亲年迈而腿脚不灵便;由“探、攀、缩、倾”这几个动词体会到父亲攀爬吃力却又非常努力的样子。于是,笔者提示:这样的细节,只有善于观察、情感丰富的儿子,才能体会得到。那么,作为中学生,作为父母的子女,你将如何借鉴这一写法去描寫自己的父母呢?学生跃跃欲试,于是,笔者要求学生以“灯下的母亲”为题,写一个特定场景,传递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有学生写周末与母亲闹了矛盾,但下晚自习回家却依然看到母亲在等候自己并为自己打开的一盏灯,彰显了母亲的包容和爱:
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昨天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厌恶至极,伸腿踢飞楼梯口的一枚小石子。母亲肯定睡了,如果没有和她吵架,她会等着我,陪我聊天,但是今天,她肯定睡了。客厅里橘色的落地灯如往常一样温暖地亮着……我房间的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纤细而略显粗糙的手与温柔的灯光格格不入。她随手撩起耷拉在脸庞的一缕头发,低着眉,目光好像逃避我似的,低声地喃喃自语。她把牛奶搁在桌上,缓缓走出我的房间。我仰起头,瞥见灯光下的母亲的身影,瘦弱而坚强,我的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
场景描写能够让作品丰满而不空泛,让作品增色而不单调,让作品深刻而不肤浅。所以,笔者又加以提示:对生活场景的描摹不需要过于夸张,不一定要多有文采。首先,得老老实实地写,写清楚写具体,就是准确到位了;其次,要有感情地去写,只有饱含感情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感悟细节情致,尝试融情于景
如果说结构是文章骨架的话,细节则可赋予其鲜活的生命。用情感来体悟自然之景,用自然之景来烘托情感,情感的酝酿与发酵,可以使客观的事物变形虚化,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课本《社戏》中“月夜出航图”富有诗情画意,不仅是因为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真挚的情感,即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
在分析“月夜出航图”时,笔者相机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与习作训练结合起来。特别向学生强调: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都是表现手法,这两种手法不仅仅为了写景,更是为了抒情,写景只是手段,抒情才是写作目的。景是优美的景,情是真切的情,这样的情与景才能交融。写作时一定要让景物为情感服务,而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
学生听了笔者的引导,非常惊奇:原来,我们写景的目的是抒情!笔者再次指导学生回到“月夜出航图”的分析上,让学生从中找出景物背后的情感——快乐、急切、纯真。学生恍然大悟,写作热情被激发了,笔者顺势让学生借鉴“月夜出航图”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一名学生以“考砸了”为话题,由实而虚、由浅入深地描写了自己由失落到振奋的心理变化,并且融情于景:
一场失意的雨洒向大地。踏着雨点,我想用它浇一浇失败的愁绪。一片小小的落叶在不远处飞舞、旋转,久久不愿落地,它似乎在苦苦挣扎,试图回上枝头,但事与愿违,如我般无奈,我暗自叹息。一只枯叶蝶!被雨淋湿的翅膀让它不能飞翔,在我想要触碰它的那一刻,它逃离了,时高时低,时远时近。落地的短暂休息让它有了尽情展翅的力量。我恍然大悟:雨水洗去了它周身的污秽,让它更轻松、自信地迎接阳光的到来。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细节是琐碎的,又是饱满的;是片段的,又是完整的。犹如一帧帧画面,有情致有韵律,有层次有张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让作品丰满有味。生活的细枝末节,展露出悲喜情思,变化出异常美丽的场景、念想,成为读者解读文本的钥匙,成为写作者思索行文的落脚点。
一枝一叶总关情,细枝末节见真章。关注多元生活,捕捉细节,品读细节,感悟细节,不仅是细节描写的基础,更能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和写作张本、蓄力。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