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2020-05-06邱渊邱博李莉
邱渊 邱博 李莉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類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本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同样的方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类风湿因子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类风湿因子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辅助提高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效率,方便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及时诊疗,可有效预防发生进一步的损害。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类风湿因子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and Immunoglobulin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QIU Yuan, QIU Bo, LI L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0-0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and immunoglobulin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rheumatoid factor levels,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same method in both groups. The levels of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and immunoglobul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and immunoglobul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 The levels of rheumatoid facto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gA, IgG and Ig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rheumatoid facto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gA, IgG and Ig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the detection of serum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s can help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fficienc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onveni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urther damage.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mmunoglobulin Rheumatoid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Kaizhou District, CQ, Chongqing 405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1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持续侵蚀性的关节炎,属于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类疾病[1]。主要表现为滑膜炎和因滑膜炎而导致出现的骨质破坏及关节软骨破坏,最终结局会使患者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临床中的发生率在0.4%左右,假如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及干预,超过70%的患者会在患病后2年出现残疾[3]。目前,临床相关学者并未明确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多种因素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目前临床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时的主要措施依然是实验室血液检查,在所有的相关参考指标当中,最为常用、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5]。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与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群体进行相关实验室血清指标水平的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2)年龄20~60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疾病者;(2)精神异常者;(3)入组研究前30 d使用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者。本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核准,研究对象均知情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均抽取空腹肘部静脉样本血约3 mL,在非抗凝采血管中储存,离心(参数设置:2 5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冷冻待检。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均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所有检测试剂盒购自厦门海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 治疗方法 开始3 d,给予患者来氟米特片(生产厂家: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50,规格:10 mg)50 mg/d,晨服。连续治疗3 d之后,治疗剂量维持在20 mg/d,口服。待到患者完全缓解之后,改成10 mg/d,并维持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的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2)观察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3)观察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41.5±2.4)岁。研究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的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类风湿因子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类风湿因子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病变的周围关节。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受累关节功能受损、肿胀、疼痛等,且病变反复、持续性的发作[7]。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能够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淋巴腺炎、心包炎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在发病后的2年左右,骨关节出现无法逆转的受损[8]。因此,对类风湿关节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再进行具有针对性干预治疗,对缓解患者的病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类风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通常表现为IgM类,属于抗变性的IgG自身抗体之一。主要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或者血清当中表现出来[9]。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当中存在类风湿因子,并且能够跟体内的IgG Fc段发生结合[10]。健康群体中较少产生类风湿因子的细胞克隆,同时单核细胞所分泌产生的可溶性因子能够对类风湿因子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其在健康群体中的表达较低[11]。而临床中的某些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冷球蛋白血症等,都表现出较高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而在某些其他临床疾病中,如慢性感染、肝病及血管炎等,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12]。类风湿因子是临床中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的一项经典参考指标,其在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即使在类风湿关节的早期,患者关节损伤比较轻微,难以察觉的时候也能够检出,因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3]。但是因为类风湿因子同时也可以在其他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当中检测出,其特异度并不十分理想。即便对类风湿关节炎来说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特异性的,但是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滴度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存在直接关系。有研究指出,当类风湿因子滴度水平越低时,提示患者预后更理想,是一种强有力的损伤预后评估指标因子[14]。所以,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灵敏度较高、且出现较早,是临床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一项主要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中并未明确C反应蛋白的真正正常范围水平,主要原因为即使是健康的人體,每天都会发生轻微的损伤,从而十分容易导致C反应蛋白出现轻微升高[15]。假如机体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比如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等,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在72 h左右升高到顶峰,此时比正常的浓度水平要高出约百倍、甚至是上千倍[16]。而当患者体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在24 h内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会降低到峰值水平的50%。C反应蛋白在血浆浓度当中的半衰期范围在4~6 h。C反应蛋白浓度的升高幅度、升高速度及持续时间等指标,跟机体组织的病情及受损情况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跟传统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比,C反应蛋白更加可靠、灵敏。C反应蛋白在活动性的风湿类疾病当中,其升高程度表现各异,例如,在幼年型与成年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当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会出现中等程度的升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当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程度比较轻微、不明显[17]。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在化学结构方面与抗体近似,且具有一定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同时也是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免疫效应分子[18]。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当中的存在通常都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膜免疫球蛋白,一种是可溶性免疫球蛋白。本次研究中选择检测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三种指标:IgA、IgM、IgG。机体血清的免疫球蛋白成分主要就是IgG,其在免疫球蛋白当中的占比为71%左右。在机体血清的免疫球蛋白当中,IgG是免疫应答过程中最为重要、最持久的一种抗体,其存在主要表现为单体形式[19]。在机体当中IgG的合成年龄比IgM更晚,只有IgM能够通过胎盘。IgA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血清型及分泌型。分泌型IgA主要构成黏膜防御系统,是黏膜当中的一个重要屏障组成部分;同时,IgA的凝聚物可以对补体产生激活作用。IgM主要是在抗原刺激机体之后,在体液的免疫应答中生成时间最早的一种Ig。IgM可以与补体相结合,但是不能吞噬细胞。因此,IgM的结合价较高,在早期防御过程中IgM的作用十分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体内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机体出现大量的相关自身抗体,因此,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当中的相关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显著比正常值更高。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的变化跟类风湿关节炎的稳定及活动之间存现着密切的关系,其能够将机体体液及血清当中的Ig水平变化情况表现出来,以帮助临床更为清晰的对疾病发展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近几年以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指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整个发病及发生过程当中,体液免疫会发生明显的紊乱,并且在疾病的整个进展过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分析其机制可能为:致病因子进入到机体以后,会导致体内的Th细胞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对B细胞产生活化作用使其产生部分抗体;抗体与抗原进一步相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导致出现免疫反应,引发组织受损。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辅助提高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效率,方便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及时诊疗,预防发生进一步的关节损害。
参考文献
[1]孙兴,李茹,李玉翠,等.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22(4):220-223.
[2]杜晴,于晓晶,李红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及其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9):655-659.
[3]曾婷婷,谭立明,陈娟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清14-3-3η蛋白和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11):1689-1693.
[4] Wang J,Zhao Q.Expression of CCR3,SOX5 and LC3 in patients with 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J].Exp Ther Med,2017,14(4):3573-3576.
[5]熊怡淞,宋燕,俞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分泌IL-35水平检测与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8,47(5):622-625.
[6]丁思思,沈宇,刘米,等.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3及其配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22(9):621-626.
[7] Conigliaro P,Triggianese P,Giamp? E,et al.Effects of Abatacept on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and Immunoglobulin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Rheumatoid Arthritis[J].Isr Med Assoc J,2017,19(7):406-410.
[8]李晓燕,吴贵福,张慧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10细胞比例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7,57(18):83-84.
[9]蒋颖钰.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9):154-155.
[10] Zhang Y M,Yang H B,Shi J L,et al.The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PUF60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J].Clin Rheumatol,2018,37(6):1573-1580.
[11]李傳利,王延群,郭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1):28-30.
[12]黄晶,李江,舒晓明,等.两种疾病活动评分在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评估中作用的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2):151-155.
[13]陈澄,杨智,蔡月明.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调节与炎性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3):37-40.
[14] Xu W,Li Y,Wang L,et al.The negativ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para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J].Hematological Oncology,2017,35(S2):331-332.
[15]李琳,苏娟,柴克霞,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IL-11、sIL-11R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7,57(35):93-95.
[16]李学荣,陈永平,张榜硕,等.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8,33(2):141-145.
[17] Hansen I M J,Andreasen R A,Hansen M N V B,et al.The Reliability of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C-Reactive Protein Might Be Overestimated in a Subgroup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When the Score Is Solely Based on Subjective Parameters: A Cross-sectional, Exploratory Study[J].J Clin Rheumatol,2017,23(2):102-106.
[18]周浩彤,王友莲.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0):1191-1195.
[19]刘晓微.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504-507.
[20]洪雄新,胡润涛,尤美霞,等.联合检测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4):21-24.
(收稿日期:2019-06-27) (本文编辑:姬思雨)
①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5400
②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
通信作者:邱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