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0-05-03李树德向洪郭华
李树德 向洪 郭华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我国软实力提升要求,提出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拟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运用理论推演与质性分析方法,界定了智库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分析了智库专业化建设的动力机制,探讨了智库的专业服务功能,并结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定位,依靠专业团队,以专业问题为导向,努力产出专业产品,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善于发出自己的专业声音,使中国模式得到世界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智库 专业化建设 公共决策 智力支持
分类号:G252.8 G254.97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0.02.05
1 引言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得极其复杂,传统单一静态的竞争环境转向动态多变,公共决策必须紧跟形势变化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需要政府开展适度超前的政策研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做出精准预判,并拟定多种备选的政策方案,以应对现实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而智库作为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专业方法,结合专门的数据分析模型与统计分析工具,展开对具有重大意义或理论价值的现实或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并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和智慧服务方案[1],因而成为咨政服务、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有力支持工具。早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就曾指出,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经济社会的深化改革,我国必须根据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需要,适度开展储备性政策研究[2]。而智库就是开展“储备性政策研究”的重要机构。正是鉴于智库内在的战略设计与服务决策功能,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智库专业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对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提出了明确规定,也为智库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3]。
2 智库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研究表明,智库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通常是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和提高智库服务公共决策的能力[4]。结合智库独立性、高质量和影响力的内在特征,智库专业化建设至少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在既定领域不断树立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三是智库服务公共决策的质量长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5]。结合上述论断,根据中共中央和國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关于智库必须“围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的论述,本文认为,中国新型高端智库的专业化建设必须通过智库专业团队的专业研究,促进智库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以保持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特定的影响力,从而为公共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6]。简单而言,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就是要求智库必须具有专业定位、专业团队、专业领域、专业方向和专业影响力。因为,专业化建设是智库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提升智库内生力的基础。通过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智库内在的服务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研究表明,政府决策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进行宏观驾驭、动态把握和综合平衡,需要集中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智慧[7]。智库作为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除了必须运用专业的研究工具与方法,对现实和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以外,还必须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和战略备选方案,从而为公共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智慧服务。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那些深层次问题,智库绝不能就事论事地给出政策建议,应加深对深层次问题的调查分析,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如果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纵使再疲于奔命地反复研究各种表层问题,终究无济于事情的解决。只有理清深层次的问题,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出相对全面的对策建议,智库的专业性才能得到体现[8]。
因为从政策研究实务来看,战略问题的层次越高,对思维方法的深度、广度与创造性要求越高。如果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与深刻的社会洞见,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容易出现偏差,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将是十分短视和极不全面的。而智库的专业化建设可以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并且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专业性问题展开全方位和系统性研究。智库研究的专业性也就可以在全面梳理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选题方向,再结合现实因素和约束条件,运用成熟的基本理论和相互匹配的方法与工具,深刻地解构和剖析现实问题,逐步完善政策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最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之策,真正达到将理论服务实践这一目的。因此,智库专业化建设不仅要求智库研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而且必须站在战略前沿,充分结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应用现有科学技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工作相结合,内在地提高自身服务决策的能力[9]。由此可见,智库专业化建设要求作为政策研究机构的智库,不可盲目地追求效率,轻易地对问题下结论。除了追求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外,还必须为方向性的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自古以来,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中华民族就十分讲究韬略,极其注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谋划。而类似于宾客、幕僚这样的智库机构在中国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智库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极其显著。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硬实力已经得到不断增强,未来必须在软实力方面逐步提升。而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必须着力加强专业化建设,内在地提高自身服务党政决策的能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视,我国智库也迎来了专业建设的良好时机。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决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后,智库被提高到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不同类型的决策咨询机构纷纷涌现,服务于党政决策的新型高端智库专业化建设得到加强[10]。未来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定位,依靠专业团队,以专业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努力产出专业产品,善于发出自己的专业声音,使中国模式得到世界认可和肯定。
3 智库内在的专业服务功能
3.1 咨政参谋
为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备选方案,为执政者提供决策参考。智库是政府决策者的“外脑”和“思想库”,以为政府决策提供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为己任。智库遵循决策者意愿,根据决策者的实际需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决策者提供全局和系统性的思想策略,全力协助和全程配合公共决策者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促进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时至今日,尽管世界各国智库形形色色,规模大小、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各不相同,但在服务政府决策上却是一致的。特别是许多全球知名智库由于研究经费十分充足,拥有的社会资源极为丰富,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现实和重大的战略问题提出富有远见的政策主张,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服务;而中小型智库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只能专注于某些既定公共问题的研究,其影响力局限于特定领域[11]。
3.2 服务社会
针对时政热点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对未来形势发展进行综合研判和谋划。随着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发展,政府决策需要依靠智库作为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智库结合政策关注的现实热点与前沿问题,综合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展开对问题的深层次诊断,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思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服务。比如自工业革命以来引发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需要智库帮助政府进行战略谋划。而针对当前恐怖主义泛滥所引发的全球安全危機这一问题,世界各国尚未能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需要各种智库探究恐怖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并根据恐怖主义发生的现状,预判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措施[12]。
3.3 引导舆论
形成具有公共价值的政策思想,引导社会舆论和教育公民看世界。智库作为思想库既需要对现实和重大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为公共决策提供解决思路与战略方案;也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教育公民如何看世界。尽管舆论引导和公民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智库作为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因其追求独立研究的价值品性和高质量的专业水平,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尽管媒体和智库被并称为与“立法、行政、司法”齐名的第四部门,但相比较而言,媒体机构主要承担舆论传播与思想宣传等职责,对重大政策展开独立调查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弱。而智库则承担问题解构、技术分析、原因探究和思想创新等重要功能,这些成果可以为媒体评论和新闻报道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过来,媒体对智库研究成果的引证与宣传也较好地扩大了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智库与媒体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成就,共同促进相互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大多数智库研究者都是行业或领域内的专家,对各种社会问题有着自己深刻的洞见,起着引领社会思潮和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许多智库不仅产出全新的思想观点,而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主张,因而成为大众媒体捕捉的焦点;另一方面,媒体又是智库传播自己政策主张的重要渠道,对智库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有些思想观点可能短时期内未必受到决策者重视,但在媒体长期宣传下,最终可能成为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13]。
3.4 凝聚人才
充当政界和学界的“旋转门”,做好公共决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研究表明,世界各国“智库”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方式各不相同,但旋转门机制几乎是所有智库的共同特征[13]。这种机制使智库成为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企业高管等各种高层次人才实现身份转换的理想平台。智库因为承担公共外交和服务政府决策的内在功能需要“亲近政府”,但由于研究的独立与客观性需要“远离政治”,从而使得智库的运转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个性。一方面,智库是学者型官员的重要培养基地,智库通过承担公共决策咨询课题来促成自身研究型人才向决策型人才转型。另一方面,智库又接收企业高管和离任政府官员,使其能够参与到政策研究中来,因而成为社会精英的“集聚地”和高层次公共决策人才的“流转地”。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知名智库中,既有“学而优则仕”的学界精英,又有“华丽转身”的离任高官[14]。
4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4.1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智库强化专业化建设
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社会,智库作为专业的政策研究机构,需要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各种战略设计方案,因而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智库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并不直接参与到公共决策中去,只是为公共决策提供各种智慧服务方案,从而打破了学术研究与决策制定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成为知识与权力之间的联接纽带,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因而成为国家治理中重要的政策建议源泉[15]。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动态多变的全球化时代,智库通过独特的话语体系,能够将各种社会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在政治资源和学术资源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机制,并且通过思想市场将抽象的理论研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达到服务决策和教育公民看世界的目的。这些功能的产生与形成内在地要求智库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4.2 国际争端和外交斡旋需要智库强化专业化建设
近年来,为了解决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多元共同发展的问题,我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具有非官方背景的智库则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互动交流,在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中,灵活地发挥遥相呼应的蝴蝶效应[16]。如在外交斡旋和军事冲突方面,智库能够较好地发挥“第二轨道”的民间交流作用,对于政府无法直接出面解决的问题,智库成为非官方接触而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渠道。在国际矛盾冲突的解决方面,随着全球化一体化格局的不断深化,世界正朝多极化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依靠单一的政府渠道或几个超级大国是很难解决的,需要依靠智库凝聚民间智慧和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智库的专业化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4.3 公共决策要求的提高需要智库强化专业化建设
智库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提供智慧服务来影响公共决策的专门研究机构。智库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集中了高校优秀专家和政府离退休官员等优秀资源。从国际知名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专家和政府离退休官员交叉和灵活任职的方式多样,并由此形成“旋转门”机制。同时,智库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明显,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齐全,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广泛,可以为政策研究和战略方案设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智库提供的许多理论、策略与方案,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军事、文化和外交等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智库服务公共决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智库专业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1 智库的话语权不够,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不大
目前,与官方性质的政策研究机构相比,我国许多民营性质的智库组织管理机制极不健全,智库在研究经费、人事编制和课题申请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我国民间性质的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迄今为止尚未建立有效磋商机制,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也不畅通,导致智库研究成果无法对外进行有效推广,智库在主流媒体中的话语权并不高。此外,许多智库在运营过程中缺乏品牌塑造意识,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无形中削弱了智库的影响力。特别是由于缺乏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导致许多智库未能吸引到高层次人才,无法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研究过程中的公正性和结论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并不高。
5.2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对外传播机制有待完善
研究成果的转化直接关系到智库服务公共决策的程度及其智慧支持作用。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各种小微媒体和推送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各种信息呈现出裂变式传播,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智库研究成果借助大数据传播手段可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推广和接受,给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传播带来了便利。然而,我国传统智库不仅在人员编制、活动经费和运营空间方面受到许多限制,而且智库与新媒体技术之间也未能实现有效对接,有的智库甚至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许多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对外传播渠道和发布平台,对外宣传推广的力度也不大,许多智库成果难以得到高效输出,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体现[17]。
5.3 智库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研究成果的公信力不足
研究表明,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确保产生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智库研究成果的基本前提[18]。保持研究过程的独立性,以及确保形成公正客观的研究成果,是智库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国内外一些依附于政府的智库受到权力的影响,部分地丧失了研究的独立性,导致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受到严重质疑。而我国官方性质的智库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政府的“外脑”,既为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也导致智库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依附性。一方面,由于长期拥有政府的庇护和信任,导致智库放松对独立研究高质量成果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事、行政和资金都来源于政府,智库研究过程难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智库研究的独立性无法得到完全保证,智库研究成果的公信力相对不足。
5.4 智库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导向不合理
长期以来,智库作为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智库的现实身份也显得相对尴尬。现实中,我国智库的组织形式相对单一,结构层次相对简单,运营管理相对松散,导致许多智库研究的深度和涉及的领域远远不够。同时,由于研究团队不固定,研究过程的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拉郎配”的临时组合现象,导致研究成果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不高。此外,由于资金和规模方面的原因,导致智库组织机构极不健全,特别是同行评议和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构建相对欠缺,智库研究评价体系主要以領导批示为导向,导致智库研究质量并不高,许多成果缺乏实际应用性,甚至长期被束之高阁[19]。
6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6.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政决策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天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应该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心来开展选题和进行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在于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智库必须把“中国特色”作为理论支撑和思想储备,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展开对各种现实和重大问题的专业研究。智库必须多角度地展开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智库必须在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着这一目标指向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坚持专业化发展和多样化研究,并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思想观念并借鉴其成功的治国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方向。曾经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智库在研究过程中未能把握好自己的站位和立场,公共决策的能力与水平也不高。目前,经过清理整顿后,智库在独立性追求和服务导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部分智库研究并未回归理性,智库服务党政决策目的仍不明确,甚至给党政决策带来失误风险。智库专业化建设必须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
6.2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智库的独立研究能力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和寻找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和潜在的重大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决策方案和具体对策措施,这既是智库专业水平的体现,也是智库专业化建设之本[20]。因此,智库专业化建设必须区别于学术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需要研究社会治理、经济增长和民生发展等宏观问题,又需要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智库产品是通过独立研究形成专业思想或问题解决方案,智库以此来影响政府决策并获取民众支持。因此,从现实问题出发,以服务决策为导向,由此设定研究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既是决策研究的基本思路,更是智库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如果偏离了这一路径,智库研究将回到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研究上。
6.3 保持研究过程的独立性,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智库的专业化发展对智库研究的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有着特殊要求。其中,保持研究的独立性是保证智库研究成果客观真实性、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维系智库影响力的基本前提,但这并不排除智库和政府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作为专业的战略研究机构,智库的专业化建设只须把握好“亲近政府、远离政治”的基本原则即可。亲近政府在于智库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远离政治在于避免权力对智库研究过程的过度干预。因此,智库专业化建设既要求智库研究的问题正是政府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要求智库平衡好研究的独立性,避免政府对智库研究的干扰和影响。
6.4 改善智库运营模式,寻求智库可持续发展
智库大多具有非营利性,依靠政府资助维持运营。而智库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获得经费维持长期运营。因此,如何寻求适度的知识付费与商业运营模式,向市场充分释放知识服务潜能,成为绕不过的现实问题。事实表明,发达国家除了非营利性的政府智库以外,还有许多带有营利性质的社会智库,它们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政府公共决策,也为商业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拥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并不完全依靠政府扶持,通过自己的营利来维持可持续运营。因此,未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智库的运营模式。
6.5 创新智库组织管理方式,改进决策支持服务方式
中国传统的公共决策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依靠政治精英及其团队展开对公共问题的解决,社会力量和民间智慧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相对较少,由此导致我国公共决策中产生了不少的失误与问题。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公共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提上了政府的日程,相对单一的政府决策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府管理与公共决策中来,既为更多的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决策中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要求强化智库专业化建设,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智慧服务。因此,智库必须不断探索其组织管理方式,紧密围绕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国际会议、发展论坛、专家座谈、公共演讲、研究报告、图书出版等多种形式,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决策支持服务体系。
7 结束语
长期以来,由于对智库专业化建设认识的不足,导致我国智库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研究质量不高,影响力相对有限。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智库迎来了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推进,智库必须强化专业定位,夯实专业团队,整合专业资源,明确专业方向,确立专业领域,通过主动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着力构建专业协作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而如何寻求智库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智库的市场化服务方式,推动智库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下一个有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卓君, 余敏江. 政府决策与新型智库知识生产的良性互动: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的研究[J]. 政治学研究, 2016(6): 105-114.
[2] 李慧莲. 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N]. 中国经济时报, 2014-03-18(11).
[3] 杨谧. 中外智库齐关注: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智库建设[N]. 光明日报, 2016-03-23(9).
[4] 汪建, 王裴裴, 陈悦. 支持高校智库专业化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型[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 3(1): 30-37.
[5] 房宁. 中国智库以专业化研究影响和改变社会[J]. 智库时代, 2017(3): 39.
[6] 褚鸣. 欧美智库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98-103.
[7] 卢文超. 政府决策如何向智库借智[J]. 人民论坛, 2017(12): 46-47.
[8] 李伟. 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N]. 人民日报, 2014-04-22(9).
[9] 任恒. 政府购买社会智库服务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探讨[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4): 39-46.
[10] 马仲平. 智库如何创造高质量成果[J]. 现代国际关系, 2016(4): 13-14.
[11] 任林茂,王伟静. 我国新型智库的分类、特点和能力提升策略[J]. 高教探索, 2017(4): 37-42.
[12] 文少保. 我国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价值、困境与路径选择[J]. 云南社会科学, 2016(1): 6-11.
[13] 文少保. 我国政府向智庫购买咨询服务的制度安排[J]. 社会主义研究, 2016(2): 86-91.
[14] 彭伟,李树德. 智库独立属性研究: 理论、动因与路径选择[J]. 情报杂志, 2017, 36(6): 40-44.
[15] 郭华, 史健勇, 曹如中. 情报机构向智库转型发展的契合关系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7): 84-89.
[16] 张心源, 赵蓉英, 邱均平. 面向决策的美国一流智库智慧产品生产流程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2): 132-138.
[17] 陈振明, 黄元灿. 智库专业化建设与公共决策科学化: 当代公共政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 公共行政评论, 2019(3): 104-117.
[18] 曹如中, 郭华, 梁亚丽等. 智库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5): 97-103.
[19] 郭華, 宓一鸣, 袁正光. 新型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创新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4): 12-15.
[20] 罗繁明. 利用大数据推进新型智库建设[N]. 人民日报, 2017-07-15(6).
作者贡献说明:
李树德:确定选题,框架设计;
向 洪:撰写初稿,论文修订;
郭 华:资料整理,数据处理。
Research on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Shude1 Xiang Hong2 Guo Hua3
1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Economy Management Department, Changsha 410208
2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Changsha 410208
3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Library,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 of soft power upgrading in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new high-end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Method/process] By using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analyses the motive mechanism of that, probes into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fun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at. [Result/conclusion] The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rely on professional teams, take professional problems as guidance, strive to produce professional product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be good at making their own professional voices, so that the Chinese model can be recognized and affirmed by the world.
Keywords: think tank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ublic decision-mak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收稿日期:2019-11-04 修回日期: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