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与创新

2020-05-03俞以撒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承新时代

俞以撒

摘 要: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大国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积淀,是一种职业精神的至高体现。工匠精神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统一。是精神追求与职业行为的融合,也关乎工匠人和现代人的幸福指数。只有倡导和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品质精神、创新精神、师道精神、担当精神,才能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雕刻艺术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通过鼓励建立雕刻艺术家族传承人和普通传承人制度,建立雕刻艺术专门学校或专业教育联盟,推动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保障雕刻艺术的人才输出才能实现。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传承;创新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学界一直无法给出确切的、准确的内涵定义。但大都给予了工匠精神以合理的阐释,这些阐释中包含了多重维度和多重意义。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和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包含三个层面的精神追求,第一是对于产品或技艺的精雕细琢的精神追求。第二是对于产品或技艺品质的精益求精精神追求。第三是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由此延伸的对传承与创新的追求。其次,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的传承也不仅是经济决定论使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甚至是一种“物以载道”的精神诉求、“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形式。是工匠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五位一体”的最好诠释。

在综合上述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后,我们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再来看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首先,新时代是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全面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基础上开创的时代。这一时代预示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时代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而工匠精神是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必须使工匠精神与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效的融合。基于此種判断,我们总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蕴含以下几种新的品质,第一,新时代工匠精神应该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统一。“匠心”是工匠精神的起点,没有“匠心”就没有工匠精神的产生。“匠行”是工匠精神发生、积淀、传承的关键。工匠精神绝不是“空心无物”的状态,精神一定是在行为和实践中传承的。“匠德”是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匠心”、“匠行”发生后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提升。具备“匠德”之人才能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第二,新时代工匠精神应该是新时代现代人精神追求与职业行为的完美融合体。新时代的现代人只是一个“虚化概念”,其重点在于作为新时代现代人更多的将职业作为谋生手段和方式,而非事业和追求。这就导致了职业行为中缺失了精神追求的层面。对于现代人而言,工匠精神恰恰是在职业行为中得以展开的精神特质。第三,工匠精神不仅关乎生存现状更关乎幸福现状。工匠精神作为职业人的一种高级精神家园地,从表面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拥有更高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从实质看,工匠精神带给职业人的是对生活、事业、社会的热爱。这种热爱相较于现实的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幸福感的满足。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课题,是践行“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必然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要大力弘扬“崇技尚德”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深化和提升,工匠精神是基于某种职业而诞生的精神,有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有的体现在现代制造业中,有的甚至体现在日常的普通工作中。而职业精神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崇技尚德”,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如果没有高超精湛“技术”的底蕴,很难形成某种精神凝聚。这里的“技术”不一定是指需要多么复杂的程序或作业流程,更不是体现了多少科技含量。以雕刻艺术为例,雕刻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雕刻艺术的细分种类也非常的繁多,但无一例外雕刻艺术是基于雕刻工匠的超高雕刻技艺而成的艺术类别。雕刻工匠的“技术”就是雕刻工匠精神的起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尚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门技艺或则一门艺术,只有“技”而没有升华的“德”,是无法凝聚和提炼出“精神”的。工匠精神的“尚德”是“师道精神”、“乐业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体现,工匠精神只有包含了崇高的道德属性和道德规定才会被人铭记和传承。(二)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工匠精神不是“花架子精神”,工匠精神的直接体现是产品或作品的品质,雕刻艺术的产品品质就是雕刻作品的艺术性与价值性。工匠精神必须涵盖对于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必须涵盖对于产品品质的专一、严谨、规范、控制。精益求精即是对产品的追求也是对于产品或艺术品对象的承诺,精益求精就是新时代“对客户负责”最好的精神追求之一。(三)要大力弘扬“专注卓越”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对传统的一味遵从而是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的持续创新。追求专注就是追求传统的精华与升华,追求卓越就是追求时代背景下的卓越。创新精神不是普通创造,而是更高基础之上的创造。因此要持久专注、追求卓越。创新精神的起点不在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之前的工作。工匠精神本身是工匠对于作品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体现。雕刻艺术的创新精神首先来自对雕刻作品的专注,来源于对传统雕刻艺术的研究与创造。创新精神的价值在于既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现代”。(四)要大力弘扬“尊师乐岗”的师道精神。工匠精神大多来源于传统艺术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在传统行业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尊师”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仁师”的尊敬就没有对行业或项目的尊敬,就不会有创新和发展。而“尊师”更多的体现的是情感与技艺的双重尊敬。“乐岗”是对于岗位和职业的尊崇。是爱岗敬业的起点。一个雕刻艺术从业者既要有市场观、利益观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观和价值观。“乐岗”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基于对所从事职业的情感认同。这就是新时代的师道精神的最好体现。(五)要大力弘扬“求是奉献”的担当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工匠自身或则工匠行业的精神,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的体现。这一精神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体现。而工匠精神要注重追求“求是奉献”的担当精神,追求真理、追求规律、追求实践是工匠精神的一个方面,而甘于奉献、甘于承担的担当也是另外一个体现。因此“求是奉献”的担当精神必须注入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中。在求真务实中追求创新创造,在甘于奉献中寻找文化自信。

三、新时代雕刻艺术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明渊源流产,产生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雕刻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古人们利用玉石、木质、动物骨、象牙等进行雕刻,这些雕刻之物最早是满足日常生活用品的美观,渐渐的雕刻艺术成了文化传承和艺术的创作。在中华文明的光辉史册上注入新的更多亮点。雕刻艺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產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和艺术上的享受,也带来了无限的自豪与骄傲。然而随着生产生活的进步和日常需求的改变。雕刻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新时代背景下传承雕刻艺术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目前雕刻艺术最大的问题是新的以电脑设计和雕刻为主的雕刻方式代替了以人工雕刻为主的雕刻方式。雕刻作品成了批量复制的商业雕刻并大行其道。商业雕刻作品外表或许美观好看,但是却生冷的和缺乏生命力与想象力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创新雕刻艺术中的工匠精神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建立雕刻艺术家族传承人和普通传承人制度。雕刻艺术是一项以手工创作为基础的活动。雕刻艺术的传承人问题至关重要,首先是子女或家族成员从小就接受耳濡目染的雕刻艺术熏陶。“子承父业”或许可以成为雕刻艺术保护与开发的一条路径,更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一条有效捷径。而建立普通传承人制度的原因是因为很多雕刻技法和雕刻种类既有的门户之争。雕刻创作人很多布套愿意将一些技法和技巧传授给“外人”,这是认知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打破这种认知思维方式,通过鼓励和奖励等政策来打破这种“界限”。实现雕刻艺术传承的跨越,从而保证雕刻艺术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后代有人。(二)建立雕刻艺术专门学校或专业教育联盟,推动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雕刻艺术不是“过时”的艺术,只是雕刻艺术本身的艺术性、市场性、价值性受到了人才缺乏、市场经济冲击导致的。只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雕刻艺术的专门学校或相关的专业教育联盟,筑牢人才基础,培养市场认同和市场价值,雕刻艺术的工匠精神才能良性传承。

参考文献

[1] 朱永跃,马媛,欧阳晨慧.工匠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2] 王明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青年传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5).

[3] 郑平.我国传承事业快速发展——如何对待雕刻艺术的传承能稳步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8(0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传承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