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2020-05-03张鹏路赵银祥荣芳芳
张鹏路 赵银祥 荣芳芳
摘 要:新的时代催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进方向,不仅事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还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命运、人类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期下中国面临的难题、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体布局等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双一流”高校
文章立足于当今时代,主要分析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等教育布局、“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展现的新的历史契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战略
(一)将教育放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早期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在后面的一系列报告会议中也多次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要想变得强大,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中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要将竞争的关键点放在科技上,而科技说白了就是人才,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二)坚持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十九大报告又再次强调,高校培养学生们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明确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们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都需要有人才作为支撑,我国的教育应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国家不仅仅需要高学历的人才,更需要知识、技能、品德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次,各个高校要基于这个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为国家提供优秀的知识人才,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思想纯正,积极向上的人才。
(三)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放在今天,坚持党的领导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要思想就明确提出各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由党委制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成就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關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时期,国内外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针对教育方面来说,我国的教育在过去的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从整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当前已经可以超过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提高的最主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入学率的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教育入学已经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的基础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总之,从数字方面来看,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第二点,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强。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西部和农村的教育比较薄弱,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差,但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中部、西部一些比较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都有了明显的加强。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西部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升学率提高等等。第三点,教育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能力显著增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储备地。现在我国高校大约每年向各个企事业单位输送近八百万人才,中高职业院校每年向各个企事业单位输送近一千万技能人才,这已经实现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能的基本任务。第四点,教育质量逐渐增强。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在世界高校的排名逐步上升,部分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有了提升。第五点,教育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逐渐提高,并且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第六点,教育体制改革加速。当前,我国根据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制度,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现代大学制度,教材管理、考试招生制度等等。这些改革都在高等教育中进行了具体的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和其他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与中国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为政府输送人才能力方面也还有待加强。面对社会主义新阶段的任务和形势,我国当前的教育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教育体系也还不够健全,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例如全面教育公平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地方推进改革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可以看出,我国在教育方面还存在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着力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我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就是党的领导,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更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党委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学校党委机关要牢牢掌握对学校的领导权,明确学校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任务,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离轨道。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党课培训等工作,用党的思想来武装教师和学生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教师要明确自己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工作,要从思想上和专业技能上去培养学生,而学生们要明确自己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自己的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做贡献。因此,学校党委一定要承担起切实的工作、统筹全局、引领方向、敢于决策,同时还要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程度,加强学校内的党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强起来,引领师生党员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时一个高校工作的核心,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要建立完整的体系,同时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方面,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课外和课内的时间,在课外,积极开展思想教育讲座,在课内要充分利用课堂,将新时代下的思想观念充分深入到各个方面。老师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们形成四个“正确认识”,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将学生培养成为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要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另外,还要贯彻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思想,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去接受再教育,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全面深化学校教育事业改革
相关的部门要将教育事业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战略谋划,从整体来说,学校要针对当前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改革。从小方面来说,要针对学校内部的就是要针对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本阶段的工作,同时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之成为有机系统,使学校各个部门能够协同合作,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到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四)加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在实事求是,慎重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双一流”高校建设时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住时机,找准坐标,科学选择双一流建设的路径,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作出新贡献。具体来说,如何加强双一流建设有以下几点:
(1)将服务国家作为战略的根本使命。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要明确: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服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发达国家都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双一流”高校建设是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根本使命,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等,他们都是世界一流行大学,他们培养出了数不尽的领导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都在各个行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双一流”高校建设一定要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坚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明确建设“双一流”大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双一流”建设要立足本国实际,根据国家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又要焦聚于世界前沿技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跟上世界科技潮流最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成果和贡献并不是指多发文章,也不是指单纯追求指标排名,而是要加强基础性的研究、应用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上做出实际的、对人类发展有益的成果。同时也要注重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引领前沿技术、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争取能在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得到丰硕成果。
(3)“双一流”高校建设要为发挥引领性作用。“双一流”建设是“突破性工程”,同时也被赋予 “引领性工程”“示范性工程”的新使命。即“双一流”建设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2500多所,每一所高校的水平都不同,其中就很容易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质量也不高。此外,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一样,这就导致高等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双一流”高校要发挥建设示范和引领作用,和之前的“985工程”、“211工程”不一样,“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特点就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打破“终身制”,避免贴标签、身份固化。通过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引领高等教育从一流的大学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我们要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突出的领域,因此在高校建设当中一定要统筹兼顾,多元发展,把“一流”的精神推进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与学科,以此引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防止“双一流”的高校和学科成为“独行侠”。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层面来看,“双一流”高校建设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在国家的基础上走出去。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都得到了各国广泛的支持和赞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更要从国际角度出发,明确“双一流”高校建设不仅是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更是为了世界人民做贡献。综观世界一流大学,总是处于世界科研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比如,麻省理工在雷达、原子弹方面比较突出,剑桥大学在麦克斯韦方程、凯恩经济理论等方面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因此,“双一流”高校建设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学术、站在科学技术的前端,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在这些领域积极开展国际项目和学术交流合作。世界一流大学是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国际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双一流”高校建设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视野,为全球性的发展做贡献,建立全球性的发展坐标,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新的时代下,国内和国外的经济、政治等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坚持新时代下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旭.新时代高校文化教育的历史新使命——2018年湖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征文稿[J].才智,2019(12):109-110.
[2] 仇永民.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2):5-8.
[3] 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師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04):1.
[4] 程建平.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党建,2018(10):22-23.
[5] 刘於清.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43-51.
[6] 梁臣.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J].当代广西,2018(10):21.
[7] 吴玉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01):1-4.
[8] 郝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双一流”建设 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1-4+9.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2018-08。
作者简介:张鹏路(1963.02- ),男,河北冀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赵银祥(1972.11- ),女,河北滦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荣芳芳(1992.05- ),女,河北滦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