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4-30杨治芬
杨治芬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精神面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健康教育;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是由饮食、精神等因素引发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造成的,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胀痛、嗳气、餐后饱胀等。该病起病缓慢,但易反复发作,且持续性长[1]。本研究以我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教育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3.27±2.75)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5.55±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排除不配合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了解、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教育水平,并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3)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专业知识宣讲,可以“一对一”或讲座的形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在宣讲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互动沟通,了解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宣讲内容;(4)了解患者心理和情绪状态,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5)告知患者平时多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舒缓心情,避免出现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6)叮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并调整好心态,劳逸结合,乐观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作息时间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对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调查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对疾病认知程度越深。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焦虑程度越深。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和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治疗后一般都能得到治愈或改善,但如果患者长期不注意饮食或情绪低落容易复发[2]。因此,要重视治疗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劳逸结合,适时加强体育锻炼,整好心态,面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预防疾病再次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精神面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36-337.
[2]孙卫.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及施行效果评析[J].医药界,202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