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老年人失能程度及影响因素
2020-04-30陈小燕侯利莎沈妍交林旭董碧蓉
陈小燕 侯利莎 沈妍交 林旭 董碧蓉
(1成都医学院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05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失能老人是指由于年迈体弱、疾病等原因导致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1〕。截至2015年,我国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高达4 000万例,约占老年人口的19.5%〔2〕。失能程度是影响长期照护需求的关键因素〔3〕。随着失能程度的增加,所需照护和实际接受照护的比率会显著增加〔1〕,同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会随着失能程度的增加而降低〔4〕。本研究旨在探讨成都地区老年人失能程度比率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5~12月失能者9 471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日常生活能力受限≥6个月;③常住地址或户籍地址在成都;④在成都市连续购买社会保险≥15年或间断购买社会保险累计时间≥20年。排除标准:①精神病者;②拒绝进行评估者;③评估期间因急性疾病入院者。
1.2失能评估内容及量表 (1)初筛评估:采用自评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自评等级达到E级后进入下一级评估。(2)正式评估内容: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自编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自制量表包括对精神状态、视力、听力、沟通/社交问题及常见照护问题(意识、生命体征、管道、皮肤、辅具使用等)进行分析。
1.3评估员遴选与培训 将评估工具电子化,开发成PC版和便于大量评估员易于使用的APP版。评估团队由210位复审专家及1 070名评估员组成。评估员由具有医学背景知识医师组成,分别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养院、综合医院,其中以康复师居多。复审评估专家由成都市三甲医院副教授及以上级别的医生组成。复审评估专家及评估员必须统一参加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西医院)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团队开班集中培训,通过考核合格,拿到评估合格证方可进入评估团队开展工作。
1.4评估程序 评估流程见图1。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评估工具的信度、效度、实用度检验 自编改良巴氏指数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及重测信度均为0.91,因子载荷为0.7、-0.9,与老年失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失能评定量表的相关系数分为0.93、-0.89,因此该修改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失能人群基本情况与失能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失能程度分布为轻度348例(3.7%)、中度1 206例(12.7%)、重度7 917例(83.6%)。见表1。
图1 评估流程
表1 基本情况与失能程度的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基本情况与失能程度的单因素分析〔n(%)〕
2.3一般特征与失能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重度失能为对照,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人、受过文化教育者、未与家人居住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均P<0.01);视力正常者、认知功能正常者倾向于发展成更低的失能程度(均P<0.01)。见表2。
表2 一般特征与失能程度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4常见疾病与失能程度的相关性 疾病排名前八的分别是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骨质疏松、便秘、糖尿病、冠心病、骨折、高脂血症。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骨折在不同失能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2.5疾病对失能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矫正年龄、性别、经济来源、居住情况、婚姻状况、认知功能及视力情况后,将各疾病带入统一模型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但平行线检测显示P=0.001,因此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重度失能等级作为参照组,结果显示,骨折病、脑卒中后遗症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P<0.05,P<0.01),见表4。
表3 常见疾病与失能程度的单因素分析〔n(%)〕
表4 疾病与失能程度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增龄是失能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5,6〕,尤其85岁以后日常生活能力急剧下降〔7〕,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人较非高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重度失能。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功能障碍、视力受损均是增加失能程度的危险因素,随着受损加重,失能程度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和视力受损直接影响老年人外出活动能力,一旦老年人活动减少,运动功能则进一步衰退,失能程度进一步加重。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较低老年人的失能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受高等教育及收入高的老年人〔8〕。主要考虑受过更高文化程度教育者更关注自身健康问题,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因此疾病可能会在早期得到明确诊断,而且该类人群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疾病可以得到及时诊治,身体可以得到更好的康复。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过文化教育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可能原因是大多数从事脑力劳动,养成了久坐不动的方式,而体力活动相对较少,身体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锻炼,从而出现更为严重的失能程度。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9〕。既往研究显示与配偶居住失能风险较低〔10〕。也有研究显示,独居者失能风险低〔11〕;但也有研究显示居住方式与失能状况并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6〕。虽然目前居住环境与失能风险的报道不一致,但张钦等〔12〕研究显示,失能严重程度在是否与家人居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校正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未与家人一起居住者倾向于发展更严重的失能程度,主要原因在于居住方式同时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3〕和心理健康〔14〕,与家人一起居住者得到的照顾可能更为精细,心情也会更好。曾毅等〔15〕发现,老年人失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相比男性失能程度更加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轻体力劳动,而且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内分泌系统变化更明显,但同时也有研究〔16〕得出相反结果。研究显示〔17〕,慢性疾病是导致大部分老年人失能加剧的重要原因。本调查表明,在未矫正基本情况时,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及骨折在不同失能等级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矫正性别、年龄及居住情况后,高血压与失能程度无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并未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进行采集,尚无法对高血压病进行分级,忽略了各级高血压值对失能程度的影响。骨折病史者更容易发生重度失能,一方面可能因为骨折后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骨折后长期活动受限或卧床,最终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失能程度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特殊部位的骨折(胸椎、颈椎)患者直接损伤脊髓,导致躯体截瘫,从而造成严重失能。脑卒中被列入导致失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8〕。本研究显示,有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主要原因在于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遗留偏瘫等后遗症,少部分患者能够恢复部分自理能力,但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且多数为重度受损。综上,成都地区老年人重度失能比例较大;老年人的失能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视力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