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地文学的英雄气质

2020-04-29钟海波

延河 2020年4期
关键词:陕北延安英雄

钟海波

金色的陕北高原是一片世界罕见的黄土高原。滔滔黄河水,从青藏高原奔来,从它的身边绕过,又气势雄浑地奔向大海。这片古老广袤的土地是一个历史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曾经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壮剧上演,这个舞台上曾有多少重要历史人物登场亮相。黄土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孕育了别样的文学,它充满慷慨悲凉,充满家国情怀,充满英雄豪气!

一、遥远古歌

陕北高原地处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北方强悍民族与汉民族在此交汇聚居,杀伐征战。几百年来,这里饱受了战乱的磨难。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崇尚英雄构成了这片土地的传统和风尚。

作为古战场,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战争和英雄的民歌与传说。巾帼英雄穆桂英、高桂英的故事妇孺皆知,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更是家喻户晓。人们传说,花木兰是延州(延安)人,自幼喜欢舞刀弄枪。这年发生战事,她可怜老父年迈,家无长兄,于是代父出征;立功后荣归故里,耕织自给而终老天年。人们尊敬她,爱戴她,在延安城南的万花山上修建了“木兰陵园”,陵园内有“木兰祠”。山上有一块平地,据说是当年花木兰练兵的地方,这里也存留半块残碑,上刻“花木兰之墓”的字样。

《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产生于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它是在陕北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群众集体加工创作而成。《木兰辞》叙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傳奇故事,塑造了一个忠孝智勇的巾帼英雄形象。前方发生战事,她家必须出丁。没有兄长,她担心父亲年迈力衰,不再适合远戍边关,于是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克制着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历尽艰辛,奔赴战场。作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了花木兰战斗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英勇作战,战功赫赫,表现出对国家、对君王的赤胆忠心,并得到了天子的嘉奖——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但是,功成名就的花木兰并没有贪恋荣华富贵,而是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希望君王让她回去尽孝。至忠至孝的品格,大智大勇的气概,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成就了花木兰的英雄传奇。

抗金英雄绥德汉韩世忠,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十八岁时应募从军,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后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屡建奇功。他与妻子梁红玉并肩抗金作战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颇受排挤。晚年,他杜门谢客,口不言兵,寄情山水。延安清凉山的石壁上至今镌刻着他的传世名作《南乡子》: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是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年迈已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老英雄的词作意境高古苍凉,表现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和凌然风骨。

多少外籍人士来到陕北常常为这里的英雄文化所感染,从而写下悲壮的作品。忧国忧民、下笔如有神的“诗圣”杜甫,是一位极有政治抱负的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的气概。在延安避乱时,他缅怀历史,观照现实,写下《北征》、《羌村三首》等传世之作。《羌村三首》中的三首诗内容各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诗人回家省亲时的见闻,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离乱图”。他的作品叙述着时代的苦难、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颠沛,具有极浓的政治和社会内容,具有很高的人民性。《北征》《羌村三首》组诗,属于“诗史”性作品。在国家危难之秋,诗人虽不被统治者赏识、重用,然而,他位卑犹未忘忧国。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使人看到这位“诗圣”勇于担当的高尚境界和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多写边塞战争。盛唐诗人王维写过《陇西行》,晚唐岭南才子陈陶游历塞外也写下《陇西行》四首。晚唐时期,统治者昏庸无能,远贤臣,亲小人,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唐王朝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陈陶通过对汉代历史故事的描写表达现实感慨。《陇西行》其二是他的传世名作。诗中写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歌用悲壮的笔调描写了汉代李陵带兵与匈奴激战的场面。面对强敌,汉军将士个个宣誓要横扫匈奴。战斗打响,汉军将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结果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沙场。诗歌虽然流露出厌战情绪,但更多表现了汉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这也是他对唐军的期望,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北宋时期,西夏崛起,并对北宋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北宋朝廷十分重视西北边防,调任有大才干的江南人范仲淹赴延安负责军事防务。为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戍守延安三年。期间,他感时伤世,写下不朽篇章《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作慷慨悲凉,意境高远,镌刻该词的石碑依然矗立在延安宝塔山上。作品表现这位老英雄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但也更多地体现出词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壮志未酬的焦虑,该词风格豪放、悲凉,一改北宋婉约词风。

二、红色诗文

延安时期,由于革命作家的参与,陕北黄土地文学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黄土地文学中传统的英雄主义升华为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作家们受到这片英雄土地的感染,以乐观主义精神表现革命的理想、信念,表达对英雄的礼赞和崇敬。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为了防止敌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指挥先遣队于10月21日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毛泽东闻听此消息欣喜无比,他挥毫泼墨写下《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诗歌生动刻画了彭总纵横驰骋,一往无前的威武雄姿和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非凡气魄。这首诗写得雄浑大气、豪情万丈。

抗战时期,一个冬日的早晨,革命领袖毛泽东迈步登上清涧的一座小山。雪后初霁,旭日东升,白雪皑皑,晴空万里。面对陕北高原壮阔的景象,追古思今,思绪万千,这位伟人不禁诗兴大发,吟诵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辞章《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气势磅礴,光耀千秋。词中“长城”“黄河”是中华的象征,“秦皇”“汉武”是民族历史的标征,诗词境界宏大,气象恢宏。伟大领袖指点江山、期待未来的豪迈情怀,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宏伟气派,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激发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这是陕北黄土地文学中最豪迈、最大气、最具英雄豪气的不朽篇章!

1940年,革命作家茅盾从新疆回到内地。在西安时,中共中央领导周恩来、朱德邀请他去延安参观、访问,他便与朱德一同来到延安。几个月的延安生活使他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的情景。黄土地上的见闻感染了他,于是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两篇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和《风景谈》。《白杨礼赞》写道:“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在抗战岁月,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白杨礼赞》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他们所体现的质朴、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风景谈》作品摄取延安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运用联想、类比等艺术手法,借景写人,以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新生活,深情赞美了延安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面貌:“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茅盾笔下的小号兵和荷枪小战士是何等的英姿勃发,他们难道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柳青很有理想抱负。他追求真理、信仰革命,喜欢进步文学,19岁开始发表作品。193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文化协会,任诗社秘书。1942年,毛主席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柳青学习后深受启发。他响应号召深入生活,到米脂县吕家硷乡担任文书三年,后创作《种谷记》。1947年8月20日,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米脂沙家店围歼胡宗南部整编第三十六师6000余人,取得了沙家店战役大捷。柳青当时不在陕北,他获悉胜利的消息无比振奋,尤其是他听到群众护粮的英雄故事十分感动。他要把群众的英雄事迹写出来,传扬出去。回到陕北后,他四处采访,把沙家店粮站从头到尾的详细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前后访谈近半个月,记下文字好几万字,而后创作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铜墙铁壁》以沙家店粮站的护粮斗争为线索,反映保卫延安的历史图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革命事业铜墙铁壁的真理。小说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石得富。石得富是陕北农民,受过党的教育,担任民兵队长。工作上,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顾全大局。遇到危急情况,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果敢。他是一个质朴、单纯,而又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在延安时期英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语境中,丁玲写下《彭德怀速写》《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沙汀写下《记贺龙》,光未然写下《黄河颂》,莫耶创作了《延安颂》,这些表现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的篇章,无不闪耀着英雄主义的光辉。

三、当代新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励着黄土地上的作家,同时,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英雄主义也影响着当代作家。在这个伟大时代,黄土地上的作家们创作了许多灌注着英雄主义精神气质的作品。

路遥有着厚重的英雄情结。在文学上,他具有雄伟的抱负和成就大事业的英雄气魄。在创作上,他不满足题材短小的作品,而是怀着“史诗”情结。他要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建构起时代精神的宏伟宫殿,力争使自己成为中国作家队伍的领军人物。在他的身上明显有一种要超越别人、独占鳌头的进取精神以及摘取文学最高桂冠的欲望与意志,甚至一种要战胜对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强悍与霸气!路遥的英雄情结投射在创作中,便是他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几乎清一色的是“硬汉子”模型,他们也构成了中国文学中“当代英雄”系列形象。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路遥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高加林最鲜明的特点是他的英雄性格。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同时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他既是一个自私的个人奋斗者,也是一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当代英雄,他的身上混合了于连与保尔·柯察金的两种气质。

《平凡的世界》以1975—1985年,改革大潮涌动的陕北为背景,全方位展示各个阶层人们的悲欢离合、心路历程。小说对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的刻画十分深刻生动。孙少安有传统农民的勤劳务实、恪守道德的品格。作为长子,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弟弟妹妹有上学的机会,他忍痛放弃学业,回乡种田。他有改变现状的要求和愿望,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机遇与平台。他克服困难投资办厂,历尽艰辛。他是一个胸中有大爱的人,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也带动乡亲致富,希望共同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孙少安是一个在改革大潮中涌现的奋斗者形象,他身上既有厚重的乡土文化的积淀,也具有新时代的风采。

孙少平是另一类型时代青年形象。他有自己的梦想。他不愿过老辈人的那种生活,渴望开拓出新的人生之路。他总感觉有一种声音在远方召唤着他。为了实现梦想,他不间断地学習,要从书籍里汲取知识、智慧和精神力量;他也不停歇地写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作家。他对田晓霞的爱情象征了一个农村青年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与憧憬。孙少平身上也有一种英雄气质。

高原之子刘成章自幼生活在陕北。威风的“安塞腰鼓”给他留下深刻记忆。当他远离家乡时,脑际常常闪现“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常常回旋“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80年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刘成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觉得“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黄土地的地域文化符号,它也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于是,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安塞腰鼓》酣畅淋漓地展现陕北人热情的生命、火烈的活力。他用“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抒写出了陕北人的精神和神魂,他用气势磅礴的文笔深深震撼了读者。作品地域色彩浓厚而且激情四射,道尽了安塞腰鼓的狂放,写尽了陕北小伙的英武:“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作品用诗化语言,急促节奏,展示震撼人心集体狂舞的场面,那种力量和气派犹如黄河瀑布雷霆万钧、气吞万里。从生龙活虎、元气充沛的陕北小伙子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巨大的生命力量,也可隐约领悟出中国命运与陕北的关系!安塞腰鼓中那股子阳刚大气象征了民族精神。

小理河畔长大的国家一级编剧张子良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他不仅有好汉的仪表,也有好汉的性情,豪爽义气,敢创敢拼。他多才多艺,擅唱民歌,书法飘逸,还能画大写意。他在西影厂担任编剧,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五代的宗师。”在中国电影的历史星空中,他是光芒独特的一颗星。张子良的战争题材系列剧本均体现出英雄崇拜意识。《一个和八个》在矛盾斗争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展示共产党员王金的精神世界。八路军指挥员、共产党员王金被疑为奸细,关押在随军监狱。与他一起被关押的八个人中有土匪、叛徒和逃兵。王金虽然蒙冤受屈,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和品质。他在特殊环境下不屈不挠地进行着特殊的斗争。《黄土地》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该电影被誉为“新时期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黄土地》透过落后、闭塞及贫穷的表象,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也揭示出这样的真理:像大山一样静穆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此外,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等陕北题材系列小说,散文家和谷的《黄河古渡》、厚夫(梁向阳)的《梦意桥山》等作品均体现出浓重的英雄情结和英雄意识,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钟灵毓秀的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貌似贫穷实则富有;貌似单调实则多彩。也许有人说它野蛮少文,殊不知它也极具文采风流!这是一片文学的沃土,沃土上盛开着多姿多彩的文学花朵。无定河四季叙说历史的峥嵘岁月;延河水终日吟诵着往昔的英雄诗篇。南国多水,文学婉约;北方多山,文学豪放。陕北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文学,既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又有慷慨悲壮的英雄气。这种英雄气是我们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

责任编辑:马小盐

猜你喜欢

陕北延安英雄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延安的故事
英雄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