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0-04-29耿俊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4期
关键词:双孔内环单孔

孙 鹏,耿俊超

(北京市仁和医院,北京 102600)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一般为1~4%,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斜疝为主。形成原因通常都是由于先天性鞘突未闭,而小儿腹腔内的腹压增高,脏器被挤入鞘突中形成疝。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将其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类型,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美观性强等优势,是目前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根据手术戳孔数分为单孔法与双孔法,不同的戳孔数其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中抽取50例作为实验对象,经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25例)与参照组(25例)。其中,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均介于2~6岁之间,平均年龄(4.12±0.35)岁。参照组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范围介于2~7岁之间,平均年龄(4.01±0.34)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与男女比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为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内容符合诊断标准,并和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顺利开展。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取双孔腹腔镜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对患儿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协助患儿采取头低足高位,取患儿脐上缘皮肤作一切口,长度约为5mm,使用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维持在6mmHg~10mmHg之间,提起腹壁,在脐上缘用5mm Trocar穿刺,成功后接气腹机以保持腹腔内恒定压力。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在腹腔镜监视下,脐下4cm正中用5mm Trocar穿刺,放入无损抓钳。经腹腔镜观察患儿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5mm,用带7号线腰穿针穿刺至内环口上方腹膜外,使用无损伤抓钳作为辅助钳提起腹膜,腰穿针先潜行绕内环口内侧半环后,进入腹腔,留线退针。同法潜行绕内环口外侧半环后,进入腹腔,留线退针。男性患儿注意保护输精管和生殖血管。无损抓钳辅助,将第一根线穿过第二根线的线环,向外拉出第二根线,同时将第一根线沿第二根线的路径带出体外,完成荷包缝合。挤压阴囊,使气体进入腹腔。将荷包线收紧,皮下打结。用腹腔镜检查荷包缝合确切,术区无出血。手术完成之后将Trocar退出,可吸收缝合线皮下减张缝合切口,外涂生物胶粘合切口。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实验组患儿采取单孔腹腔镜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麻醉、体位、置入腹腔镜步骤同参照组;在腹腔镜下检查患儿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使用疝气针按下弹簧,将7号线放入管芯中,松开弹簧,关闭管芯。疝气针穿刺至内环口上方腹膜外,潜行绕内环口内侧半环后,进入腹腔,按下弹簧,抖落结扎线后退针。用疝气针穿刺入原穿刺点,潜行绕内环口外侧半环后,进入腹腔,按下弹簧,打开管芯后,勾住7号线后,松开弹簧,将丝线卡入管芯当中。男性患儿注意保护输精管和生殖血管。抽出疝气针至体外,线头也一并带出;后续处理同参照组一致。

1.3 研究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阴囊肿胀、皮下气肿、医源性隐睾。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手术各项指征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以(±s)、百分比(%)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由于鞘突关闭不全,加之患儿易哭闹,腹压增加使肠管从内环口脱出。1岁后如果鞘突还未能自行关闭,腹股沟疝自愈几率很小。如发生嵌顿,可造成肠管坏死,故应及早手术治疗。由于小儿腹股沟疝是由于鞘突关闭障碍所致,并无腹壁肌肉薄弱缺损,故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治愈。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经典传统手术方法。但传统开刀手术创伤较大,需破坏腹股沟区解剖,易造成精索内血管,神经,输精管损伤,术后还可并发阴囊血肿水肿等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在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到内环口,腹壁下血管,输精管,精索血管。操作时在腹膜外无血管区潜行游离,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不破坏睾提肌,不游离精索。如遇游离困难,可以进行腹膜外注水,运用水分离,保护精索及血管不受损伤。并且是在直视下将内环口高位环绕,结扎确切。能够减少术后阴囊水肿积液,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复发几率。术中同时探查对侧是否有隐匿疝,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

近年来有研究文献表明:相比于双孔腹腔镜来说,单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效果更加显著,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微创目标[3]。为了证实这一点,我院以50例患儿为例,对比分析单孔与双孔两种治疗方法带来的效果。通过2组对比,实验组患儿的手术各项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由于穿刺针方法改进,单孔腹腔镜只需要脐部上缘放置一个5mm Trocar(双孔法需要在脐下4mm正中加放置一个5mm Trocar),减少穿刺时间,切口缝合时间等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腹膜裂口,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脐部切口更隐蔽美观,最终减少患儿家庭的经济支出[4]。并且使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双孔内环单孔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双孔腹腔镜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对比分析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东北地区双孔石刀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