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4-29袁春琳

医师在线 2020年3期

袁春琳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刘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达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但考虑到长期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一般认为社区防治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本研究针对社区综合管理应用于高血压病患的具体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的120 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常规组)和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组),每组60 例。均符合WHO 高血压诊断标准,无误诊。排除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合并恶性肿瘤病患[2]。常规组男34例,女26 例,平均年龄(63.49±4.18)岁,平均病程(5.40±1.37)年;社区组男37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64.09±5.32)岁,平均病程(5.88±1.62)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从负责社区工作的医院中协调抽调6 名全科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负责常规组和社区组病患。

1.2.1 常规组

按照已有治疗方案,由全科医师督促病患按时服药,在进行血压监测时口头嘱咐高血压健康知识,并电话随访了解服药情况等。

1.2.2 社区组

(1)在医师指导下,定期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致病原因、日常注意事项等;(2)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对降压治疗方案予以调整;(3)定期对病患的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采取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3]等。

按上述管理模式执行3 个月后,评估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调查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调查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服药率,知晓率采取自制高血压知识量表进行测量,满分100 分,分数不低于80 分为知晓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知,干预前两组的血压水平差别并不显著,干预后社区组的SBP 及DBP 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

表1: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s,n=60)

表1: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s,n=60)

组别 SBP(mmHg) DBP(mmH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社区组 152.04±17.39 125.21±9.45 106.54±8.02 87.60±3.29常规组 151.89±15.44 137.85±10.33 106.39±9.14 94.32±4.07 t 0.85 9.53 0.42 7.66 P>0.05<0.05>0.05<0.05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服药率对比

社区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33%(56/60),服药率为85.00%(51/60),均高于常规组的80.00%(48/60)、66.67%(40/60)。不难发现社区组的指标水平均相对更优质,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χ²=5.68,6.20;P<0.05。

3 讨论

有数据调查[4]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但高血压病患的普遍知识知晓率仅为25%左右,控制率也低至6%。综合考虑,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单纯院内治疗无法解决高血压病患的治疗难题,做好医院到社区的治疗延伸,是帮助改善病患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5]。本研究在社区综合管理中,主要从知识水平、病情监测、降压方案调整等方面进行干预管理,从血压控制、知识宣教等多角度改善病患认知和整体感受;随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社区组的SBP 及DBP 血压水平、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服药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系统性社区综合管理,能够很好地帮助其控制血压,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病患的居家治疗有确切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