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2020-04-28吉海荣王松
吉海荣 王松
【摘 要】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有效把握《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并开展游戏化、思辨式、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从而让文明礼仪教育丰富多彩、高效生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文明礼仪教育;游戏化学习;思辨式学习;情境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9-0052-03
【作者简介】1.吉海荣,江苏省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高级教师;2.王松,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
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礼仪文化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和风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则能起到涵养儿童道德的作用。
一、《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文明礼仪内容寻绎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从低年段到高年段,安排了自我修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个层面的阶梯式礼仪内容。
(一)自我修养礼仪:在尊重、沟通、宽容中促进儿童成长
讲文明、守礼仪的基础是尊重。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如一上《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了您》《课间十分钟》《上课了》、一下《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大家一起来合作》等课,就渗透了仪表礼仪、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礼仪、课堂礼仪、文明游戏等内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和宽容,如三下《我很诚实》、四下《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当冲突发生》、五上《学会沟通交流》、六下《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等课,对学生的沟通交流礼仪就做了很好的指导。
(二)家庭生活礼仪:在关心、参与、担当中促进儿童成熟
在家庭中讲礼仪,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家庭生活礼仪的关键是关心、关爱。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爱很容易,但感受爱就没那么容易了。学生需要在参与中体会,在参与中学会担当,这样才能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教材中,一上《吃饭有讲究》讲的是餐饮之礼,一下《家人的爱》则体现了“出必告,返必面”,一上《早睡早起》和一下《让我自己来整理》体现了文明的生活习惯,三上《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四上《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以及五下《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等课,则通过完成家庭任务单、照料金鱼责任单,“如何让父母和好”“如何照顧离家远的外婆”等话题讨论,以及“有客来我家”等礼仪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能力。
(三)公共场所礼仪:在守规、礼让、维护中促进儿童成人
在公共场所讲文明礼仪是尊重社会的表现,也是促进儿童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有效方式。在公共场所要爱国守法,要遵守规则、讲究公德,要学会礼让、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一上《上学路上》渗透了行走之礼,一下《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大自然,谢谢您》说的是观赏之礼,二上《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声》,五下《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 我奉献》等课渗透了公德文明意识,四下《买东西的学问》讲的是文明购物礼仪,二下《我的环保小搭档》、三上《心中的“110”》、三下《大家的“朋友”》、四上《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启发儿童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进而引导儿童学习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教材对公共场所文明礼仪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
二、《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文明礼仪教学策略探寻
对于文明礼仪内容的教学,我们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设计游戏、辩论、体验等活动,进而让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游戏化学习:点燃儿童文明礼仪学习的热情
1.对比式游戏,感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对比式游戏可以让儿童的文明礼仪行为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二下《大家排好队》教学伊始,教师通过“钻山洞”游戏,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必要性。游戏开始,学生处于无意识状态,一切从自我出发,急切而又无序。此时教师叫停,学生诉说玩游戏的感受:太乱了,糟糕透了,一点也不快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一点拨,学生马上提议“排队玩”。在后续的游戏中,学生排队“钻山洞”。通过前后对比,学生明白还是排队好,从而体会了文明排队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通过自身感悟而获得的道理,学生才会真正认同并践行。如教学《我们不乱扔》《说话小点声》《大家一起来合作》《同学相伴》等课,教师都可以通过对比式游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2.闯关式游戏,增加礼仪探索的趣味。
将礼仪学习的目标转化为游戏闯关的目标,然后创设具有一定规则的闯关游戏,可以让学生的礼仪学习变得有意思、有意义。
教学一上《吃饭有讲究》一课的“餐饮之礼”时,教师安排了餐饮之礼闯关游戏。教师在教室里重新摆放课桌,设置了饭前洗手礼仪、摆碗筷礼仪、尊老礼仪、吃饭时打喷嚏礼仪、饭菜不乱翻不浪费礼仪、饭后离席礼仪等闯关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组外求助的方式进行游戏,每一个关口有志愿者提醒学生游戏的规则,并与大家商定打分。有意思的是,面对教师扮演的“奶奶”上场时,学生一开始茫然无措,在志愿者宣布此项闯关不得分,回到游戏起点时,学生醒悟,争相扶着老奶奶来到餐桌旁。小小餐桌体现的是文明、尊重、关爱。
(二)思辨式学习:开启儿童文明礼仪学习的智慧
1.辩论,在儿童道德批判思维的发展中开智。
当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碰到和文明礼仪的观念相冲突的言行时,我们就需要借助辩论来帮助他们化解难点,开启智慧。
学习四下《当冲突发生》一课的交往礼仪时,有学生质疑:只说“对不起”的道歉有用吗?此时,教师顺势开展了一场题为“道歉时说‘对不起有用吗?”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逐步认同正方的观点:道歉是有用的,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原谅别人也是在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有时,道歉者要承担责任或进行物质赔偿。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辩论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必要的礼仪技能,同时能获得生活的智慧。
2.讨论,在儿童道德辩证思维的发展中启慧。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在多变的生活中该如何讲文明、守礼仪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探析不同情境中讲文明礼仪的方式。如在教学二上《大家排好队》一课时,面对插队行为,到底让不让呢?什么情况下该礼让,什么情况下不能让呢?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面对插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那些想占便宜的插队,我们坚决不允许;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插队则可以礼让。学生悟出“遵守规则排好队是一种文明行为,而懂得礼让则是更高层次的文明行为”这一生活智慧。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设身处地地从自己和对方两个角度考虑问题,儿童的道德辩证思维雏形在这里形成,德性的光輝在闪耀。
(三)情境式学习:促进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1.体验式情境,在边玩边学中养成礼仪。
创设体验式情境进行文明礼仪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自身行为文明与否并及时纠正。此外,创设体验式情境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这能增强学生学习礼仪的主动性。
四下《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关乎文明购物,教学时,教师把班级“打扮”成购物市场,学生分成售货员、顾客以及文明购物指导员,营造购物情境。“市场”上有售卖“三无”产品的商家,有在电梯旁独自玩耍的儿童,有随便拆开包装的顾客,有没把商品放回原处的行为等等。如此开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边玩边学中对文明购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2.生活大情境,在不断实践中涵养德性。
儿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在反复变化的情境中不断实践才能形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活大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二上《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说话小点声》这四课都涉及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的学习。在教完这四课后,笔者把四课内容整合起来,创设了一个“秋游花果山”的生活大情境,并设计了学生排队坐公交车、车上礼让乘客、下车礼貌询问路线、爬山时爱护景观文物、不乱涂乱刻画、不招惹猴子、聚餐讲文明等一系列情境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仪表之礼、行走之礼、待人之礼、言谈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以及餐饮之礼进行了全面学习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