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后习题实现课堂突围
2020-04-28李友军
李友军
【关键词】语文教学;《四季之美》;课后习题;课堂突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9-0055-03
王荣生教授指出:“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每篇课文后的课后习题都是针对“这一篇”精心设置的,形式丰富,指向目标,蕴含着策略和梯度,给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五上《四季之美》的教学为例,围绕课后习题,开发和确立“这一篇”的教学意蕴。
【教学目标】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的两点教学目标如下:(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独特韵味,能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悟景色的变化,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2)学习用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
【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回忆全文脉络,回顾写法,品味“独特”
师:作者选择了独特的时间段、独特的景物来描写四季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作者分别选择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对应来写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时间选择很独特。
生2:在每个季节,作者都选择了独特的景物来写。
师: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春天的美最让你回味的是什么?
生1:作者用三个动词、两个叠词、三个表示颜色的詞语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语言非常独特。
生2:其中的动态描写更有一番韵味。
课后习题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文章结构,把握写作顺序,对每个季节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了然于胸,为后续背诵课文奠定基础。学生对时间和景物独特之处的发现,为深入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做了准备。师生间和谐、有效的交流,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
二、感受夏天之美,领悟写法,感受韵味
师:“漆黑漆黑”和“暗”连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边想象,一边读读这暗夜。
(生想象朗读)
师:当这样的黑夜遇见无数翩翩飞舞的萤火虫,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联系上下文体会。
生1:这是“黑”与“亮”的对比,萤火虫的光亮更加迷人。
生2:安静的夜晚有了动态之美,多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师:这样美好的景致,想看吗?(出示图片)再读课文第二小节,读出“黑”与“亮”的对比,读出静中有动的感觉。
师(出示: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对比阅读,你发现这段话与原文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发现,这段话比原文少了“固然”“也有”“即使……也有……”几个词语。
生2:这段话少了“固然”一词,就看不出作者描写“月夜”时一笔带过的写法。
生3:我从原文中的第一个“也有”体会到作者对“漆黑漆黑的暗夜”十分喜欢。
生4:我把“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三种不同的夏夜联系起来看,通过“即使……也有……”一组关联词体会到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夜晚”情有独钟。
“反复朗读课文”是习题1指明的要求,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就能走进夏天的暗夜,脑海中浮现出美好的意境,真正体会到夏天的韵味。“联系上下文”是习题2指出的学习策略,通过体会,学生对动态描写的妙处有了深刻的认识。连词的理解和品味容易被忽视,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看似不重要的几个连词,既把三种不同的景色连接起来,又在告诉读者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这就是在课后习题的指引下,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的顿悟,是“联系上下文”策略的具体实践。
三、领略秋冬之美,自主学习,交流收获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第三、四小节,体会作者笔下秋冬之美的独特韵味。
生1:我发现作者通过“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等词语描写秋天的景色,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生2:常人眼里的乌鸦并不美,在作者笔下,“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归巢的情景,令人感动。
生3:作者的语言独特有韵味,如“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的场面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充满了动态美。
生4:冬天,作者闲逸的心情与寒冷的冬晨非常和谐,但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要写“扫兴”?
师: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适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其实,情趣未必都是美好的,扫兴也是一种独特的情趣。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策略、审美意识、语言技巧等都在迁移中得到了运用,充满自主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学习作者的写法,背诵积累,仿写景致
师:作者清少纳言通过细腻的观察,写出了她眼中独特的四季景致。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但只要有爱,就能遇见美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这也是课后选做题的要求。
激发学生留意生活,热爱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景物的独特,记录瞬间的美好,让四时景物皆能成趣,学生的生活便会更加丰富多彩。课后选做题所安排的言语表达实践,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促使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后反思】
1.课后习题为课堂突围提供了内容。
课文篇幅简短,结构简单,但文笔生动,笔触细腻,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所感受到的微妙的四季变化之美。笔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品味语言,迁移写法。这样的教学,突破了常规思路,立意高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课后习题为导向,让教学内容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课文真正成了一个例子,学生学到的是如何真正读懂一篇散文,这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课后习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想象,获得美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课教学由回顾春天之美引入,重点指导学生品读夏天之美,让学生自主欣赏秋冬之美。如此,“独特韵味”的体会便有了极大的迁移价值,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增值。
2.课后习题为课堂突围搭建了支架。
一是让目标更清晰。课后习题明确提出需要“体会”“独特韵味”和“动态描写” 。所谓“体会”,是体验,是领会,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和语言经验加以品味,同时体悟语言的“独特韵味”。这才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带学生最终到达的那个目的地。
二是让过程更优化。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朗读作为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如何品读语言,体会景物的动态美,课后习题也给出了“联系上下文”的品读策略,同时还给出了三个句子,这样的习题设置让教学更聚焦,使学生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受到了美的熏陶。三道课后习题,从朗读到品味到运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三是让学习更自主。课后习题3是仿写练习,是选做题,教学时,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有梯度的指導和评价。大部分学生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美的景致,营造出美的氛围。少数学生能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出景物的变化,突显动态之美,更值得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
3.课后习题为课堂突围指明了方向。
吴忠豪教授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本课教学中,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陌生感的语言,从对表示颜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到韵味十足的词语的品味与感悟,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对高质量的语言表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立足于课后习题,确立“这一篇”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文本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为课堂突围指明了方向,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灵动而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