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共享 智慧激荡 文化创生

2020-04-28张苾菁

江苏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摘 要】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视域下,要实现优质均衡的愿景,彰显集团各校间的共性和个性,需要聚焦教育的重点领域,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创生”,从“组织互动”走向“制度创新”,从“知识互动”走向“智慧激荡”,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研创”,以使集团内师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样态。

【关键词】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0-0038-03

【作者简介】张苾菁,江苏省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江苏苏州,215008)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江苏省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19年5月31日,由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校、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三所学校构成。集团坚持以持续发展为使命,以问题导向为核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特色创新为追求,在重构集团办学机制、梳理文化特质、推进课程建设和革新育人模式四个方面展开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呈现出姑苏教育更加美好的办学新样态。

一、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创生”

1.在确立愿景的过程中凝聚共识。

集团确立“耦耕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形成“让师生在传承和创新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的集团办学愿景,以“教学相长,彼此成就”为成长方式,遵循“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原则,追求集团成员校之间各具特色和精神一致的集团文化。在此基础上,集团从“善、勤、实、韧、奋”五个维度制定“双主体”师生培养目标。

2.在扩大共识的过程中鼓励差异。

集团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尊重成员校发展历史,尊重成员校办学特色,在统筹集团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每一所集团成员校的优势,培育每一所集团成员校的亮点品牌,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力求做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集团内各学校逐渐根据各自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明确办学定位。

二、 从“组织互动”走向“制度创新”

1.多中心赋能催生活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团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变革创新,形成“一室四部三中心”的矩阵式管理架构。“一室”是指集团办公室,“四部”包括课程教学部、德育引导部、教师发展部、后勤管理部,“三中心”是指校务中心、教学中心、后勤中心。这样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层级,缩短人际距离,以管理重心下移和结构开放为重要特质,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转变,成事与成人的统一。

集团确定各部门联系人,界定部门职能,通过制度将各部门连接起来,发挥效力。集团从常规管理、师生成长、后勤保障、风险防控等角度,出台了“三重一大”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大教研制度、大型活动组织工作流程、课程资源共享等30项制度,以保障集团工作条线的有效对接,谋求最佳管理效益。

2.双维度评价撬动发展。

在厘清主管部门、集团、成员校间的权责关系的基础上,苏州市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出台了《姑苏区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集团总校长负责权限清单》作为重要的创新制度来推进改革。职权清单通过27条具体详实内容对三者功能重新定位,每个成员校都是一个单独的法人单位,使各基层单位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总校长负责权限清单明确各总校长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推动总校长将工作重心转向对集团发展的规划、引领、服务、支持与协调。同时,立足现实需要,集团构建了双维度立体化评价体系,对集团和成员校进行“40%+60%”捆绑式考核,制定“基础性+发展性”的评价方案,促进集团和学校从单向度传递到多向度互动,单中心指挥到多中心发力,既以双维度考核强化了成熟型学校的带动,又增强了各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从而助推“统筹协同·授权分布·系统赋能”的治理方式的实现。

三、从“知识互动”走向“智慧激荡”

1.聚焦课程与教学特色发展。

一是梳理各校课程体系,使之在逻辑架构上层次更清晰,结构更完整。二是以学科中心建設为切入点分别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创、劳动学科研究中心,以各校优势学科、优势团队为核心,组建学科发展共同体,提炼学科教学主张,推进深度学习,倡导减负增效。三是以成员校优秀校本课程为蓝本,进一步开发集团共享课程,形成互利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共融,学科互补。四是打造精品社团课程,以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为生长点,融合百年的校史与未来发展的需求,打破学校藩篱,尝试师生跨校参加进阶式社团的教与学,从而使集团资源充分得到彰显和利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2.聚焦教师专业发展。

集团分别从文化、机制、路径入手,创设有温度的校园,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建立集团归属感。一是通过“梳理—萃取—融合”的文化引领方式,鲜明勾勒学校“向善”的育人底色,营造以文化人,以事育人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培育生长出新的集团文化。二是利用“解构—重构—聚焦”的组织模式变革,鼓励教师参与民主管理,投身教育改革,聚焦课堂现场,催生实践智慧。三是运用“成长规划—学习实践—成果分享”的教师发展路径,让更多教师明晰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当下努力的方向,在岗位上有担当、显活力、亮本领,在互助共创中感受自己的价值所在。

集团利用项目协同,积极创造彼此关联,彼此成就的共同的研究主题。一是“一师一课题”项目。课题组核心成员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组建跨校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以微型课题的研究带动教师共同发展。二是“一师一命题”项目。集团以苏州市姑苏区学业质量监测大数据项目为统领,鼓励教师参与到对教材的研读,对习题的剖析,对试卷的研制过程中,探索评价方式的改变,以此推动教师学科关键素养的提升,形成集团经典试题资源库。三是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市区级以上学科骨干、优秀班主任为龙头,成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特长学生工作室,从培养管理团队、培养优秀教师梯队、培养优秀学生等方面搭建平台,给予支持。

3.聚焦育人模式的转变。

集团以“一班一世界”德育品牌项目建设确立鲜明的儿童立场,重在研究班级活动、同伴交往、师生关系等隐性文化的培育,持续习惯培养,实施伙伴计划、放大仪式教育、树立榜样典型,推动素养达成。

一是进一步加强校区班级常规管理,加强少先队建设,利用三所成员校的卡通形象“善耕牛牛”“大勤小惜”“优宝”,以“岗位”“仪式”“榜样”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确立学生成长目标。二是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制定班级特色发展目标,开展“主题教室”评比,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表达和呈现。三是进一步倡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民主的班级应有合理的班规、制度和管理方式,教师不再是领导者,师生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共同体,教学相长,相互成就。

四、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研创”

1.积极推进空间研创的特色联建。

校园建筑空间和立面上的教育文化呈现出的育人元素,直接体现学校课程的能力。集团根据成员校各自的特点,围绕已经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善·耕文化引领下的儿童空间研创课程的实践研究”,从校园空间认知、校园空间研究、校园空间创新等维度,丰富儿童的校园生活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研究的领域,满足儿童好奇求真的特质,使校园空间成为学生亲近校史、接触自然、融合学科、创新思维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集团逐步优化、梳理形成校本系列化的主題研究项目,成为学校综合实践研究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凸显“善耕”集团的文化特质。

2.系统规划家长学院的课程共享。

集团以丰富的培训活动、多元的主题课程、规范的管理体系来推进和实施家校共育。集团为推进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设立家校沟通开放日、亲子活动日、家长学院课程,评选好家风等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同频共振,实现集团资源辐射,确保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最大化。

3.不断加强小初融合的教研联动。

善耕教育集团作为苏州市首批教科院融合建设实验项目学校,与苏州市草桥中学组建了初小融合的项目合作关系。一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而言,有更高位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引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言,小初融合,既能让学生享受到中学里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能让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学习的心理、学习的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更柔和的方式贯通小学和初中学段之间的“中间地带”。

集团化办学,就是集智慧、团人心、化困难、办实事、学先进。未来五年,集团内各校将全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探索教育规律,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教育集团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