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疫情防控,“互联网+教育”如何更高效
2020-04-28郭绍青
郭绍青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切断病毒可能传播途径、阻止人员高密度聚集与交叉流动,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校是人员高密度聚集的场所,中小学校学生虽然基本来自同一区域,但家庭的人际网络交互关系复杂,小学生的接送又会带来大量人员的流动与交互。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开学过程是人员跨区域大规模迁移的不可控交织,到校后,教室、宿舍、食堂成为可能传染的重要场所。2020年1月27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意在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教育”所能提供的学习资源聚合服务、教育智力资源共享服务、泛在与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等,为学生在疫情期间不能进入学校、在家庭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保障。但在实施在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合理规划在线教学应用模式,保障在线教学有质量地开展。
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一千多万教师、一亿多学生同时在线,数据并发,是对各类平台的功能、服务水平、三大运营商的技术服务能力与网络带宽承载能力、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检视。各地普遍采用对教师网络教学能力要求低、容易快速组织和大面积实施的直播教学,实现课堂的简单“搬家”,虽然符合开出课程的要求,但对网络传输能力、数据中心服务集群运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根据区域信息化条件建设水平,考虑平台分流,进行网络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免平台崩溃、严重卡顿等问题影响区域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根据辖区学校选择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在线教学技术服务、教师备课支持服务,消除教师与学生的平台使用障碍,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筛选、整合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在线教学活动
在“三通两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引导下,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省市资源服务平台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服务供给实现了多层次、多类态的发展,能够为疫情期间实施在线教学,提供教育系统平台、资源、教学工具等方面的支撑服务。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供给是实现在线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能够获得的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有:知识类教育资源,如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而开发的微课程、数字图书馆、视频片段、教师课堂录像、专题教育资源等;工具类资源,如仿真实验室、几何画板、数字地图、图形工具、学科组卷工具、电子字典等学科工具类资源,以及钉钉、微信、视频会议、智能阅卷等通用工具类资源;智能虚拟学习环境,如融合文字教材、真实情境、虚拟情境、多媒体资源为一体,能够支持体系化、系统化学习的增强现实学习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构建虚拟手术台、虚拟教室、虚拟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各类虚拟学习资源环境,为使用者提供高沉浸感的体验环境,使学习者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获得多媒体的、虚拟信息与真实信息叠加的体验,但这类资源供给少,对终端要求高。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学校过去的经验与应用水平等都影响着在线教学模式的选用与教学活动的开展,短期内大面积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不大现实。当务之急是,组织力量,根据区域或学校所使用的在线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的要求,筛选、组织、整合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体系化、完整性支撑教学活动的数字教育资源包。学校同样可以组织教师教学共同体,开展在线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资源,支撑在线教学活动。
在线教学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发生
简单课堂搬家式的直播教学,可能是学生最反感的方式——从面对面的说教,到网络视频中的说教。在没有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强约束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有效控制,可能出现“机器在线人不在”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发生也存在差异性,与学生的年龄、学习自控力等相关。在线教学不等于直播教学,在线教学是在“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教师从单一的讲授走向设计、指导、帮助、干预等,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依据学科特点,进行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在线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以发生。
教师的“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讲授,而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启发、给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等,只要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通识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活动,都是教师的“教”。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线教学的重点不需要放在讲得多好,而应放在通过在线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使学生的讨论、辩论、交流、阅读、分享等主动学习的行为得以实现。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能力。学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线教学要尽量通过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得以发生。进行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合理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在线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是开展在线教学的核心。
例如,针对小学科学课设计一节主题教学课《蝗虫灾害发生原因与防治》,面向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蝗虫的类型与繁殖生长、蝗虫灾害发生的原因、蝗虫灾害的防治等,以项目学习的方法,进行资源收集(印刷或网络材料)、归纳分析(利用钉钉等软件进行互动资源与资源分享)、撰写研究报告(可以使用在线协作写作工具)、全班分享(利用网盘或课程平台)、在线交流与评价。又如,针对体育课可以设计《篮球运动的产生与比赛规则》,针对数学课可以设计《武汉协和医院N95口罩与防护服消耗量分析研究》,等等。通过主题设计,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运用已经具备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深度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构建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新体系。“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论断表明,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下,“互联网+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特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战略要求。“互联网+教育”正是要推动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网络化教育模式创新应用,探索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实施,会暴露一些问题,但也能够促进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从课堂向网上迁移,这对疫情过后的“互联网+教育”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