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2020-04-28白薇

教育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责任孩子教育

白薇

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你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尽职尽力,你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一个负责的人。

这些天,我常和一些家长通电话,听他们讲述如何在这个“非常假期”里拉上窗帘、关掉电视、筛选网课、搭配营养,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督保障孩子那一张“安静的书桌”。 当然,我更看到教育部门、学校老师,一道道通知、一份份文件,竭尽全力“确保、务必、一定”,让孩子们在这段非常假期里,健康、安全又高效地学习。一位网友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一天,天真塌下来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也会拼力撑着马上塌到头顶的天,对学生说:孩子,不要看,不要怕,你的任务是学习,是学习,是学习……”这个调侃令人深思,折射出了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缺失。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与你息息相关。多少人在用汗水和生命保卫着你面前这张安静的书桌。你厌倦烦躁出不去的地方是多少医生和警察想回而回不去的家。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用责任守护着我们的安宁。孩子,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给孩子补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责任课

是时候了,我们该让孩子从书桌前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世界,望着那些看见的和看不见的身影,给孩子补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责任课。

说到“责任”,或许会有人说“孩子还小,哪里懂得什么是责任,长大了再说也不迟”,也会有人说“责任就是口号,写作文可以,做起来就难了”,还会有人说“让孩子轻松一些不好吗?小小年纪让他们背负着责任,活得太沉重了吧”。

上面的说法,恰恰代表了责任教育的三个误区——

一是责任教育滞后化,觉得孩子幼小阶段不能理解什么是责任,等到长大以后再说不迟。责任意识的滞后修复,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再塑品格思想。幼小时不奠定根基,长大后必定难当大任。

二是责任教育概念化,觉得责任就是宽泛空泛的口号,口头上喊喊,不必也不知怎样去落实,责任承担流于形式,这样做极容易造成孩子知行不一、言行不符、敷衍塞责、缺乏担当。

三是责任教育沉重化,把责任片面地解读为单纯地付出、奉献、牺牲,把承担责任渲染得悲情悲壮,忽视了责任承担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命意义的升华,忽视了承担责任的同时获得的使命感和幸福感。这是对责任价值的狭隘曲解,会让孩子对“责任”二字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责任是一种意识,要尽早培养

有人问:“开展责任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分别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在责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上,家庭和学校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工和分别,而是应该组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共同承担起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的“责任”。

责任是一种意识,要及早树立,从小培养。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过度强调智育和学业水平的提升,“唯分数论”“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存在,责任教育的内容颇为不足甚至严重缺失,这一问题令人担忧。钱理群教授抨击的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社会体系的损害是十分可怕的。而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是从小缺乏责任和担当教育的恶果。我们要从孩子的幼小阶段开始,对他们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

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小时候追什么样的“星”,长大后做什么样的“人”。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的座右铭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雕俠侣》中,英雄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孩子有了心怀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才能激发真正向上的动力。有一首歌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解“家”和“国”的概念,讲述“国”和“家”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特殊假期,明星退出热搜,我们尊敬和感激的是那些“逆行的英雄”,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感动了亿万国人,这是对孩子们进行责任教育的最好素材。要教育孩子从他们身上学习责任和担当,由此树立责任意识,让孩子懂得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承担更大更重的责任,去回报国家,回报亲人,回报为我们担当负责的人。

责任是行动,不是空洞的口号和呆板的概念

在目前的责任教育中,有一种误区,就是谈到责任,总是和一些大而无当的口号标语联系在一起。许多人谈到责任,觉得就是举举拳头、念念稿子、写篇作文。学校和家长不知所措,孩子们不知所云。要让孩子懂得,履行责任就要做出具体的行动:在家庭里,替父母分担家务、孝敬老人、呵护幼小;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帮助集体、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社会上,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这些都是承担责任的体现。我们要帮助孩子把“责任”二字从字面上落实到生活里,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讲过这样一件小事——刚上初中时,她负责给两个弟弟缝补衣服。有一天,她不小心被针扎到,手指上涌出一滴鲜红的血珠。妈妈看到后,立即把弟弟们叫到面前,让他们看着敬一丹的手指说:“姐姐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却要帮助你们缝补衣服,帮妈妈分担照顾你们的责任,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对姐姐好。”敬一丹后来说,她觉得妈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特别好,如果大呼小叫地给她止疼或者批评弟弟们不省心,都会让孩子们觉得委屈,从而互相埋怨。而妈妈现场上了一堂责任教育课,敬一丹说那一刻她不觉得手指疼,只觉得自己是一个承担着责任的大人,她很自豪,而弟弟们也由此更感激姐姐、敬爱姐姐。

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责任是行动,既可以是力挽狂澜的果敢,也可以是平凡无名的坚守。在这次疫情中,有一句话被刷屏:“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钟南山院士不是天生的英雄,他通过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才成为行业专家,才有底气和勇气直面疫魔;李文亮也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只是秉着一个医生的职责诚实地说出真相,提醒世人;还有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以及我们身边的那些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超市服务员……他们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职责,履行职责,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的涵义。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你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尽职尽力,你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一个负责的人。

责任是幸福,不要用沉重去异化责任

关于责任,还有一种狭隘的曲解,那就是:凡是担当,必定沉重;凡是责任,必定辛苦。我们看到一些单位或个人作先进事迹报告或者演讲的时候,总会讲到一些悲情的段落,比如:某先进身患重病坚守岗位,某模范因为工作不能与临终的父母见最后一面,等等。似乎不悲情悲壮就不足以衬托英雄模范的高大伟岸。实际上,刻意渲染甚至放大履行责任带来的悲情,也许效果会适得其反。

比如:最近出现了一些诸如“甘肃女护士集体剃光头”“女护士怀孕9个月坚守岗位”等新闻,让人看后心感不适。其实,真正的责任,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伴随着光荣与尊严的。在这次疫情中圈粉无数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睿智自信、幽默乐观,被上海人称作“定海神针”。他一直奋战在医疗最前线,拒绝了无数红包,唯一接受的礼物是一位重症患者康复后送给他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人生的转折。”张文宏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眼睛里流露着幸福和满足,这是对一位医生价值的最高赞誉,重若千钧,胜过千金。

我们要通过这些闪光的事例,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你的能力越大,你能够承担的责任就越大,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你的幸福感就越强。如果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不能承擔任何责任,那么他就是一根“废柴”,活得可怜又可悲。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成千上万的人。要让有你的世界和没有你的世界差异最大化,要让有你的世界变得更好。

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是一条长路,也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家庭和学校都要思路清晰、步伐坚定,要懂得——

责任是一种意识,与理想相伴,会成为孩子前行的灯塔。

责任是一种能力,与行动相伴,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

责任是一种收获,与幸福相伴,会成为孩子价值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掌握本领,更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责任担当。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个美好但不完美的世界,与你有关,与你的未来有关,与未来的你有关。

(作者系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张家口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责任孩子教育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