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2020-04-28李布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缝隙病人研究组

李布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中心卫生院,云南 玉溪 65331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症,发病率高,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研究发现,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很好地护理和治疗,但是,回到家庭、社区后,疾病控制欠理想[1]。为了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笔者选择90例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 0 1 8 年2 月~2 0 1 9 年4 月 我 院 收 治 的 慢 性 心力衰竭患者9 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92±5.83)岁;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41±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主要包括饮食干预、用药指导、体重控制、运动指导等,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研究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首次家访。成功预约后,护理人员到家随访,进行护理评估,监测体质量变化,评估食盐使用情况,了解有无吸烟、饮酒,是否按时用药,通过6min步行试验,测定心功能变化,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病人社会支持系统,评价其自我行为及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家庭作业,如记录每日摄入食盐量、运动强度、不适表现等,预约下次家庭及电话随访的时间。(2)家庭干预。首次家访后1年内,间隔3个月家访1次,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无缝隙管理方案,指导病人遵医用药,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尿量等,鼓励病人多吃含钾食物,利尿剂不宜过晚服用,以免影响休息,指导病人呼吸训练(每日3次,每组动作20次),如深呼吸法和缩唇呼吸等,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康复方案,其中,心功能Ⅳ级必须卧床休息,在床上适当活动关节,Ⅲ级者可在市内步行,Ⅱ级者可在室外适当锻炼,日常饮食坚持少量多餐,避免摄入腌制品和钠饮料,每餐控制量,不宜太饱。(3)电话随访。每2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病人自我监测情况,有无遵医用药,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4)门诊随访。间隔3个月,门诊随访1次,监测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包括4个指标,即社会能力、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情绪功能,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分)

表1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分)

组别 社会能力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情绪功能对照组 0.89±0.21 1.34±0.26 3.45±0.56 1.01±0.35研究组 1.45±0.19 1.89±0.17 4.61±0.89 1.56±0.42 t 5.689 4.983 5.072 4.1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且短期内的复发率高,严重损害机体心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如今,医疗改革大肆推进,“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得到推广,临床护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将医院的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中来,连接治疗中的断点,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家属和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的完整性及不间断性[3]。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采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等形式,进行健康指导,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以此为据,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总之,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缝隙病人研究组
谁是病人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病人膏育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