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2020-04-28于晓晶
周 莹,于晓晶*
(吉林市中心医院儿科,吉林 吉林 132000)
由于患儿身体发育不成熟,形气未充;急性腹痛作为常见儿科疾病,腹痛为实性病症引发,疼痛感强,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通常结合病症分类包括内科与外科不同种,我院对小儿急性腹痛内科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展开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 0 1 8 年3 月~2 0 1 8 年1 2 月,研究样本定义为4 2 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儿。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2~6岁之间,平均(3.6±2.2)岁。病程在20 min~15 d之间,平均(6.4±3.2)d。
1.2 方法
临床诊断依据:医护人员询问患儿病史、遗传史、药物过敏史。饮食状态、有无呼吸道感染、用药史。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生命指征、血尿检查,分析白细胞异常现象。确认腹痛位置、病变。
治疗方法:首先,保守治疗。根据患儿病情状态对症下药,若确诊为寄生虫性腹痛可提供驱虫治疗,患儿疼痛有一定改善后准备系统治疗。若确诊为感染性腹痛需提供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患病过程中,患儿排便不畅需给予开塞露。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病症可给予基础护理如:科学膳食、腹部按摩。其次,手术治疗。肠套解叠、阑尾炎、肠扭转等手术方法。
1.3 评价指标
(1)以我院自制量表的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患儿无腹痛、精神状态良好)、有效(腹痛有明显改善,症状逐渐消退;精神状态良好)、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剧)。(2)疼痛分级:0级表示无疼痛感。1级轻度疼痛,无需用药,具有间歇性。2级中度疼痛,对患儿生活产生影响,需提供止痛药,具有持续性。3级重度疼痛,需通过药物止痛,具有持续性。4级严重疼痛并带有休克症状。
1.4 数据处理
SPSS 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x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疗效
2 1 例患儿经治疗后,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疗效
2.2 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
治疗前,1级疼痛4例患儿、2级疼痛5例患儿、3级疼痛12例。治疗后,患儿这一症状有了明显改善。0级疼痛16例、1级疼痛5例、2级与3级疼痛0例。
表2 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
3 讨 论
小儿急性腹痛病因具有多方面性:第一,患儿身体素质差,多发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未成熟,酶活性低,身体免疫系统较弱[1]。婴幼儿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调节能力弱,受外在诱因影响导致急性腹痛[2]。第二,感染。中耳炎、咽炎、肺炎、皮肤感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感染造成消化系统异常。第三,其他要素。患者不合理饮食,喂养量过多也可引发急性腹泻,腹部受凉促进肠蠕动,消化道压力较大引起腹泻。胃酸降低使得食物发酵,形成的乳酸与酸性产生刺激肠道,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本研究中,21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前(P<0.05)。42例患儿均表现为急性腹痛,其中,21例为腹部压痛感、21例无明显腹部压痛感。部分患儿脐周阵发性疼痛,部分双侧腹部、脐周、全腹部、剑突下部位疼痛。在疼痛等级评分方面,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有明显改善[3]。针对急性腹痛诊断,医护人员需认真询问患者家属患儿病史、注意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才能保证诊断准确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患儿急性腹痛症状改善明显,对症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