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性教育视野下的适性德育

2020-04-27周庆模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

周庆模

摘要:适性教育作为个性化的人本教育,关注学生差异,突出个性特征,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淮南第十三中学在适性教育视野下,创新发展了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完善了德育工作新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适性教育   适性德育   导师制

淮南第十三中学于2018年成功创建适性教育特色学校。在创建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的办学思路,创新发展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不断探究完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适性德育。笔者亲历特色创建的全过程,熟稔适性德育的经验做法,现对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德育工作的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一、相关释义

适性教育是一种个性化人本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独特个性,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或教育活动,让学生自由地成长成才。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淮南第十三中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了“适性德育、适性课堂、适性课程体系”三大项目作为办学特色,其适性教育的内涵是适性而教,因性施教。

淮南第十三中学的适性德育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诉求,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抓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淮南第十三中学开展德育活动,实行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逐渐形成“导师引领德育—活动促进德育—评价完善德育”的德育特色。

淮南第十三中学的学生成长导师制有五个关键点:①以調动师生积极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多样人才为“出发点”;②以关注差异,适性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多元发展为“落脚点”;③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为“切入点”;④以导师承包、成长档案、家校合作、谈心辅导、师友关系、个案分析等十项制度为“立足点”;⑤以师生互选,反馈提升为“支撑点”。

二、具体实践

1.以导促学,引领学生习惯养成

淮南第十三中学以导师制为抓手,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整体设计了适性德育培养目标,即培养家国情怀、身心健康、学业合格、特长鲜明的新时代中学生,编印《德育校本教材》;班主任和党员教师担任导师,做好学生发展规划的贴心管家,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将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同时,学校建立信息档案,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填写《导师工作手册》《学生适性发展成长档案》。

2.以践促行,发挥主题活动功效

为使德育工作立体可感、润物有声,淮南第十三中学经常开展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德育主题系列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

首先,开展社团活动,强调适性发展。淮南第十三中学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成立社团,并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辅助指导,学校配合监管,以达到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体素质的目的。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凸显德育特色。淮南第十三中学常年坚持国旗下讲话、课外活动一小时、社团活动、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安全讲座等专项活动,举行志愿帮扶、文明风尚、研学旅行、心理讲座、艺体节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都在悄然浸润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充分展现了学生独特的精神风貌。

最后,开展社会实践,培养传统美德。淮南第十三中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环保行动、观察调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淮南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时,师生齐动员,积极创城,促使学生与社会亲密接触,充分体验,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美德。

3.以评促优,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在《安徽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南》的指引下,淮南第十三中学实施了多元化评价机制,既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进行全面评价,又鼓励各班级根据班情学情自创“星级评选”的个人评价,如“卓越之星”“博学之星”“特长之星”“超越之星”“美德之星”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归纳感悟

淮南第十三中学在适性教育视野下实施适性德育,是一种立足本校实际,依托导师抓手,通过活动刺激、评价激励形成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具有顺应改革的必然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淮南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基于IPA分析法的民办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构想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