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
2020-04-27李玉伏
李玉伏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借助有效课堂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指教师在生本理念下,结合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课堂实施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课堂不仅意味着有趣的教学模式,还代表着丰富的教学环节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以有效课堂的构建为原点,以趣味教学模式为半径,借助有效课堂的组织和实施,逐步帮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有效完善语文学科素养。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视频导入的形式,有效提升教学导入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导入环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引领任务。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通过多媒体视频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观看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段,有效感受到形象化教学资源带来的冲击。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段时,有效地将抽象化的语文知识进行形象化理解,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借助导入环节实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初步认知。可见,教师借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实施教学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探究,深化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探究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与参与中,充分了解课本内容,进而在情境中高效认知和理解语文知识。在情境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中,师生共同高效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文章中何处展示出青头和红头是要好的朋友”这一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存在问题。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你们与自己的同桌分别扮演青头和红头,回顾课文中自己说过的话,看看哪里能体现你们是好朋友?”学生被这种情境吸引住了,积极地与同桌投入情境对话的分析和演绎中。最终,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了文章中表现青头与红头是好朋友的三处具体内容,实现了问题的突破和对知识的理解。
三、互助检测,完善掌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检测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知识的情况,并借助合作学习充分完善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检测知识学习的成果,查漏补缺,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
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后,笔者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记忆和互相检测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使学生在互相引导、互相提醒、互相检测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最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及时检测了知识学习成果,并根据检测结果有效分析了学习漏洞,然后在小组其他成员的监督和帮助下,实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全面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学习能力,需要以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为重要的教学方向,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体验和感受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体验中形成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麗婷.培养核心素养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2]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0).
[3]刘玉琴.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研究[J].课外语文,2017,(12).
[4]范利.重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