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

2019-11-16李露露胡国胜范晓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文献论文

李露露 胡国胜 范晓燕

[摘           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导师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上高职院校导师制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并从文献年度分布情况、文献来源情况、研究热点情况、研究内容情况、研究趋势情况依次分析,以期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导师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16-02

一、前言

为更好地进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制研究,加之高职导师制本身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针对高职导师制进行先行研究。相比较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制而言,国内对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以2003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在知网上的高职导师制的文献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五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旨在对高职院校导师制文献做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进行描述,以此了解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的本质性事实和趋势。这一方法通常分为以下几步:(1)选研究样本,设计分析维度,选分析单元;(2)设计类目表格,依据所设计的类目对研究内容归类统計,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客观、系统和量化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本文即按该步骤进行研究。

(二)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文献几乎全来自中国知网。打开中国知网,以“高职导师制”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搜到409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406篇,学位论文3篇)。从中进行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共计得到400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3篇,期刊论文397篇),并以此为研究样本。

(三)内容编码体系设计

本文从五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在统计时将学位、学术论文分别统计,本文分析单元为每个独立的论文或报纸文章。

在对研究内容进行内容编码体系设计时主要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高职导师制相关文献内容编码体系设计为:理论、方法、应用、评价研究及其他。每一类别下的二级类目及其含义在内容研究部分做具体阐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导师制相关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分析

对高职导师制的相关研究始于2003年。葛伟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撰文《高职教育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探索》,作者以所在学校为案例,介绍了一些高职实行导师制的经验做法。之后研究论文数量起伏不定,但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14年,文献数量开始明显上升。

学术论文与论文总数走势趋同,说明学术论文引领着高职导师制的相关研究。学位论文曲线图十分平稳,几乎与横轴平行,表明研究数量在0和个位数之间徘徊,说明高校研究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严重不够,对高职导师制的基础思考还不是很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高职导师制逐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近年来,对其进行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校的改革发展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高校对高职导师制的关注度仍需提高。

(二)高职导师制相关文献来源情况分析

1.期刊来源分析

逐一统计学术论文所属期刊,发现所有论文共涉及188家期刊,涉及期刊总数很多,且这一主题学术论文载文数都比较高,但引文量超过10篇的期刊只有12家。如《教育与职业》最高被引数高达56篇;《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研究》最高被引数都在20~30篇左右。剩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等最高被引数都是在十几篇左右。这说明对高职导师制的研究比较广泛,但研究不够集中,比较分散。

2.学位论文机构分析

对高职导师制学位论文所属高校、发表年份等进行统计,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2009年载文数是205篇,被引数是1篇;2014年载文数是392篇,被引数是3篇。

从上述可以看出,学位论文载文数都很高,但被引数很少。这可能是因为硕士论文数量极少,当研究者想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高职导师制的时候,会倾向于先查阅论文。但硕士论文数的严重匮乏加上被引数极少说明高校对高职导师制的基础研究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深入。

(三)高职导师制相关研究内容分析

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梳理,得出在不同研究方向上高职导师制相关文献研究的数量,根据内容编码体系对每一篇文献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1.高职导师制理论研究

本研究将理论研究分为基本概念、特点、理论探讨、作用、意义、可行性、必要性几个二级编码类别。在基本概念、理论探讨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李晓阳的《高职生导师制:理论设计与实践策略》等。上述文献对高职导师制的共同认识有以下几点:(1)高职导师制是一种制度,与辅导员制、班级授课制各有所长、相互补充;(2)高职导师制最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就业。张爱华等人还提出了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指导意义;李华明、李莉等人提出了建构主义对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理论基础。

在作用和意义部分,相关研究主要分成两个方面:(1)对学生的正向作用,有笔者主要论述了高职导师制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如就业竞争力、自学、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2)对教师自身的正向作用,如对带教教师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作用。

在可行性和必然性方面,周娟等人分别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以高职教育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高职导师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刘婷婷从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导师制的可行性,即选择适合高职特色的导师制类型。

2.高职导师制方法研究

高职导师制方法研究将培养模式、基本策略、机制研究、管理模式包括在内。有关培养模式的研究,代表性的有武春岭等人的《高职“产学制、项目制、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唐昌松等人的《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前一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导向下的“三制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后一研究以某一专业为例,探索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此外,陈述的《高职院校导师制的不同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比较》总结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导师制及特点。根据他的观点,目前,我国高职导师制主要有综合、全程、班级、学业、思想政治、社团、特长生、宿舍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等。

3.高职导师制应用研究

這一研究的大部分文献以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的导师制试点为例,介绍了一些一线做法,包括实施流程、实施步骤等,杨润贤等人在2011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1期中撰文,具体介绍了作者所在学校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该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大多是以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为例,实践做法没有太强的普适性。

4.高职导师制评价研究

高职导师制评价研究甚少,周海龙在《教育与职业》中撰文指出,应以用人单位需求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标准。但只有观点的提出,没有具体到以企业怎样的需求制定哪些评价标准,更不要说具体到评定标准的一、二、三级指标了。

(四)高职导师制的研究趋势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高职导师制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几个热点领域进行,两条主线分别是理论和实践,几个热点分别是高职导师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但随着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质量监控,研究必然也会向着评价、质量监控转移。

参考文献:

[1]葛伟.高职教育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40.

[2]李晓阳.高职生导师制:理论设计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15-17.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导师制文献论文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