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槐(外二篇)

2020-04-27管弦

湖南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乌桕楠木

管弦

“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当我在湖南株洲渌口昭陵老码头见到那棵槐时,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这句诗。

只是,我见到那棵槐时,还是初春。她还只能以深灰黯黑的高大树干携着漫散着伸向天空的枝丫,迎着云层里泻出的一缕霞光,伫立在江波烟影中,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默然,静寂。

繁华满天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而繁华满天的时候,也是过去了么?那码头水上喧哗的迎来送往,那街上岸边熟络的吆喝叫卖,那么多的商贩,那么多的居民,那么多可供交易的货品,那么多迎风而展的良田蔬草,分明都被槐凝在了眼中、藏进了心底。更不能相忘的,是懂得她的那些古人,例如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

马殷是应该被铭记的,特别应该被湖南人铭记,他统一了湖南全境,夺取了岭南数州,建立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的政权,史称马楚,又称南楚、楚朝,以潭州(现为长沙)为首都。早年贫困、以木匠为业的马殷,深知贫困之苦,便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商业贸易。昭陵,作为古镇、重镇、驿站,也在马殷的重视下,声名鼎沸,“若知昭陵城,胜似长沙郡,要知街多长,三千六百铺,还除熬糖、煮酒、打豆腐”。

那时候的槐,也如北宋医药学家苏颂所说一样,“处处有之”,常在“四月、五月开黄花,六月、七月结实。”她可食,可饮,可医,可药。“七月七日采嫩实,捣汁作煎。十月采老实入药。皮、根采无时。医家用之最多。”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她:“初生嫩芽可煠熟,水淘而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

于是,饿了,用槐还未开全的花骨朵儿伴米汤或煎个饼吃吧;渴了,用槐刚刚发出的嫩芽儿煮杯茶或泡碗水喝吧;想令容颜美润一点,用槐酿的鲜蜜沾上碾得细碎的花瓣敷面或煎汤喝吧;碰上一些小毛病,槐的作用更是不少的:槐实可以祛邪清热、明目益气、杀虫止痒,槐花可以治失音及喉痹、疗吐血衄血,槐叶可以治惊痫、疥癣、疔肿,槐枝、槐木皮、根白皮可以洗疮、疗疮、祛湿痒、消痈肿,槐胶可以祛风热。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槐,像一阵细雨散落在心底,那感觉如此神奇。

马殷也早就是槐的知己了,困苦时品尝过的槐苗、槐芽、槐花、槐实的美味,早已深深地烙进了记忆。他鼓励老百姓自制槐花饼、槐苗菜、槐芽茶等自给自足和进行市场交易,“以通商旅”,特别是槐芽茶等类型的茶叶,更是得他青睐。他将制茶业、贩茶业作为马楚经济发展的重点,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在全国各地诸如汴州、荆州、襄州、唐州、郢州、复州等设置商业货栈(即古代所称的“回图務”),组织商人收购和贩卖,以湖南产的茶叶换取中原及周边地区的战马和丝织品。按照现代说法,马殷开创了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马楚在茶马交易上获利甚丰,“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茶税成为马楚主要的税收来源。早年做过木匠的马殷还注重发挥槐木富弹性、耐水湿的特点,让老百姓用之建房,让官兵制造船舶,供战事和运输。

那真是槐的鼎盛时期啊。花开叶落,轻舞飞飘,悠悠淌过的流金岁月里,蕴含着多少骄傲啊。槐又很争气,她总是长势喜人,李时珍说:“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规,二旬而叶成。”一下子,就是绿荫遮天了。于是,那样的时候,聚在槐荫下,看一抹轻晖慢慢地铺上远方的山,看轻轻流动的江水缓缓地融进那片光辉里,看远方的乌篷船飘摇而来,稳稳地停在码头,妥妥地收好缆绳,呀,又是大包小包地上了岸到了街边了。挑着的,扛着的,背着的,提着的,脸颊上,飞扬着生动的光彩,身影间,漫溢出清灵的气息。几步绕过槐树,抬眼间露出欣喜,说,啊,槐,又长大长高了。

槐,就是这样教人惦记的,她姣美大气的模样和旺盛长久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吉祥、崇高、庄重的含义,让人们情不自禁地生出一份敬意。早在远古,槐就被当作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据记录周代礼乐制度、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周礼·秋官》记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三槐即被喻为三公。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亦泛指执政大臣。古代汉语中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词儿,例如,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鼎、槐位指三公或三公之位;槐府、槐第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卿指三公九卿;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岳、槐蝉指高官显贵。由于与“怀”同音,槐还被古人寄予了迁民怀祖、怀想招纳贤人义士等文化意义。元代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

马殷的怀念和怀想也是深厚的,他自称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意为降伏波涛,各个朝代中出现过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最著名的当属马援。作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南征往返时途经渌口,历时三载,都屯兵于渌口江边右岸的岭上,后人感其勋德,便将此岭命名为“伏波岭”。马殷踞湖南时,尊马援为先祖,在伏波岭立神祠,名曰“伏波祠”,又称“大王庙”,还奏请唐王恩准马援为昭陵(灵)英烈王,在昭陵建了“伏波庙”。庙的周围,槐的馥郁芳香恒久相随。

只是,在槐香中注视着远方的浩渺江波时,马殷不会想到,他揽于怀下的重要谋士高郁会在929年被他的儿子马希声矫令诬杀,而他也会因为悲愤等原因一病不起,于930年病逝。他更不会想到,他的儿子们会在他逝去后骨肉相残,导致他打拼和驰骋了大半生的王国在他逝后仅二十一年就灰飞烟灭了。最先继位的马希声死后,马希范出场,马希范死后,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等马氏兄弟纷纷瞄上王位,自相残杀的悲剧一再上演,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五马争槽”。951年,趁马楚内乱,南唐派大军攻下湖南,将大旗插上了湖南长沙的城头,马楚从此不复存在。

江山易改,流水无情。而槐,依然挺立着,这世间所有的爱恨得失,仿佛都被她凝聚成一股神秘的力量。槐,还被认为是神异的。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称:“槐者,虚星之精,昼合夜开,故其字从鬼。”他还引用汉代纬书《春秋元命包》之说,“槐之言归也。古者树槐,听讼其下,使情归实也。”据史料记载,明代崇祯皇帝在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率兵攻进紫禁城时,逃往煤山(现为北京景山),选择在一棵槐树上自缢,这是不是也有某种暗合呢?

槐之与昭陵,也有几分灵通。昭陵本叫昭灵,南宋文学家乐雷发游历于昭陵时题诗怀念马援,诗中误把昭灵写作昭陵,昭陵便沿用下来。后来,现代考古学家发现,昭陵的堂皇山上竟然确有古代王宫贵族的陵墓群。灵或陵,也早就昭示着某些意思吗?

而槐的本质,却真是阴柔的。尤其是她在植物学和医药学上的属性,属于纯阴之物,性味苦寒。因此,与槐携手,须有敬畏。食用她时要适量,不可空腹或过量,否则会产生恶心、腹痛、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虚脱、惊厥、意识丧失、呼吸衰竭而亡,特别是身体虚弱、脾胃功能不好、有过敏体质的人,更要禁用她。把她作茶饮时,要搭配一些诸如糯米饼、绿豆糕、核桃仁之类的小点心,以防其寒凉。把她药用时,要事先经过严格的专业炮制,并讲究使用方法,例如,对于槐实,南北朝刘宋时期医药学家雷斅说:“凡采得,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以铜锤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对于槐花,宋代医药学家寇宗奭说:“未开时采收,陈久者良,入药炒用。”

当年,马殷成为君主后,捧着槐芽茶轻饮慢啜时,就喜欢配些点心食用了。从贫困时的饥不择食到富贵时的各种讲究,槐,亲历其间,深解其中味。那么,现在的槐,陪着昭陵老码头时,心中,会浮上怎样一番滋味呢?

微风吹过,我轻轻地转过头,我看见,槐的枝丫仿佛枝枝饱绽了。春天,已经插上了翅膀。槐,又要发出新芽了。

乌桕

乌桕有毒,她的毒,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苦、辛、微温的她,根、皮、叶、子都有毒,大剂量内服或以乌桕木作切菜砧板,均可中毒。特别是在乌桕木做成的切菜砧板上剁肉糜,吃后引起的中毒轻重,与肉糜的剁细程度、肉在砧板上停留时间及进食时间成正比。

看到这儿,大家会不会马上奔向自家厨房,看看切菜砧板是什么木做的呀?还会不会反省,自己是否有过和乌桕亲密接触的经历呢?紧张的空气瞬时从周围升起。毕竟乌桕中毒,也确实是难受的:潜伏期短,大都在半小时至两个半小时内,发病急,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等,少数有四肢和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耳鸣、剧烈咳嗽等,严重时会昏迷、危及生命。

因此,和乌桕交往,要讲究距离。但是,乌桕太美,想要人不去看她想她念她抚摸她,都比较难。她成名很早,在北朝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就把她写进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算来乌桕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她的名字来得响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乌与乌鸦关联,桕是“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乌桕,因为引得乌鸦这样的文采之鸟频频驻足而得名。早在商朝,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乌鸦被奉为神灵之鸟,是一种吉祥鸟、报喜鸟,而非不祥之物,民间对乌鸦的偏见是后来形成的。乌鸦又兼具“忠孝”之品德,是鸟类中的慈孝鸟,很多儒家经典著作都有乌鸦“反哺慈亲”的内容。现代科学研究还证明,乌鸦可能是除人类之外,最具有高智商的动物。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说:“行歇每依鸦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鸦舅”即乌桕,“鼠姑”即牡丹,乌桕、牡丹都是美丽的东西,乌鸦喜欢栖于乌桕树上,也是物以类聚。

于是,丰富、大气、华美、内敛的乌桕常常被热情讴歌。她跳跃在诗词间,南宋文学家陆游看见了她,“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她在北宋诗人林逋眼中灵动,“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她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亲手种植,“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她还是画家笔下之风物,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人佚名的《乌桕文禽图》和《霜桕山鸟图》为例。由此,我们发现了乌桕这高达十五米的落叶乔木之最美时节和最靓部分:深秋经霜后,她披着一身婆娑红叶,远望如早梅挂缀。

是啊,来看看乌桕那状如心型、叶缘圆润、肥而不腻的叶儿吧。在不同的种植环境、气温、光照等条件下,她还会依次呈现出赤橙黄绿之变幻不定的色彩,美得令人窒息。春天里,叶子由最初的点点鹅黄到片片清绿,涌出的那一抹嫩瘦,仿佛用一滴雨水就可以击破。春末夏初,黄白色的细花开出,犹如金色的帽缨,不特别香艳,却庄重大方。盛夏时节,乌桕的叶子慢慢变得青翠,以清凉沉稳抚慰人们的眼。待秋风将乌桕子黑色的外衣脱去,雪白得如同一串串珍珠似的果实露出来后,乌桕的闪亮容颜便露了出来,叶子和叶面上的脉络都变成红色,像一个个昂首挂上枝头的红心,又像一把把热烈燃烧的火焰,还像一笔笔蓬勃浓重的油画油彩。这份红,红得有质感、有层次,淡红、胭脂红、暗红、紫红、酱红,一路洋洋洒洒、稳稳沉沉地铺陈而去,不显山不露水地转换着。微风过处,那红的树叶儿会像天仙般从云层中款款滑出,尽染于屋顶、地上、水面、池中,天地间便滋生出张弛有度的节律和强大隐忍的气场。

这带血性特质的赤红,是乌桕生命的颜色。万千树木中,乌桕应该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早结缘的树木。據传,乌桕是因中国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领蚩尤而生的。当初,古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伐蚩尤,蚩尤遭擒杀。蚩尤被杀戮后,行刑者取下蚩尤身上的桎梏,弃置山野。弃下的那一顷刻,这沾满了蚩尤鲜血的桎梏,竟在山野中迅速生根,茂然成长,长成一片乌桕林,如血似火,宛若生命的旗帜。从那以后,蚩尤的后裔都把乌桕作为自己的图腾。

所以,人们没办法减少对乌桕的喜爱,哪怕她有毒,那毒性还在岁月的蒸腾中日益强大,人们都不害怕,都会巧妙地使用她,达到以毒解毒之效。人们用她治疗疔毒、蛇毒、乳痈、湿疮、疥癣以及传染性肝炎、阑尾炎等,内服或外用,疗效不错,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到过相关内容:“治食牛马六畜肉,生疔肿欲死者,捣自然汁一二碗顿服,得大利,去毒即愈。”人们还把她那有较强利水、消积作用的根皮和树叶,用于水肿、膨胀、癥积、便秘等症的治疗。医药学家们对此也有记载,李时珍说:“乌桕根性沉而降,阴中之阴,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说:“小便不通,乌桕根皮煎汤,饮之。”今无传本、佚文散见于各种医方本草的《斗门方》说:“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一寸,劈破,水煎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

乌桕也始终不渝地陪伴着人们,带着些许烟火味道。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说她:“叶可染皂。子可压油,然(燃)灯极明。”她的果实是制造高级香皂、雪花膏、蜡纸、蜡烛、润滑油等的材料。据说,现代诗人戴望舒《雨巷》中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的油纸伞,也是经过乌桕的果实浸泡后制成的。她的子榨出来的油格外清亮,可以点灯,燃在灶台、炕桌、堂屋、乡场,照亮漫漫黑夜。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这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中,将乌桕油推为诸油品第一,他说乌桕子“榨出水油,清亮无比,贮小盏之中,独根芯草燃至天明,盖诸清油所不及者。”

乌桕,便成了黑夜中的光。这光,透着一片赤红。赤红里,饱含着温暖。乌桕将这份浓浓暖意,化成一颗赤子之心,撒向人世间。

有毒的乌桕,依然令人深怀敬意。

楠木

楠木,在万佛山上也有,是我没有想到的。

万佛山是传说中修身养性的风水宝地,每年观音菩萨生日时,法祖吹动螺号,各洞法师便赶来此地聚会,为观音祝寿,听法祖讲经,来的人数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位,称为万佛会,这一地域便顺理成章地叫了“万佛山”。

这样的山名,真是大气而有度。那天,念着山名,我穿过山前那高大的门坊,慢慢地往山上走。山路不算陡峭,也不算险峻。山中草木茂盛,清新如画。间或,也有小鸟的鸣声传入耳中,清脆,娇柔,犹如一幅广阔画卷的点睛之笔。

一阵轻风吹来,我转过脸,楠木,竟在回眸的一刹那印入我的眼帘,惊艳了碧蓝的天。她树型高大,树干笔直,绿色的椭圆形的叶儿泛着润泽油滑的光,向着天空伸展飘摇着。我不禁缓下脚步,慢慢靠近她,她的清香向我袭来,仿佛一阵清风吻过颈脖,感觉到的时候,竟回不到最初。我看到她坚硬的泛着微微紫光的木质上,流淌着精美的树纹,好似高山流水,隽永,深长。

我知道,我遇见的是香楠。明代学者谷泰撰写的论列古器物、字画、织绣、印宝等艺术品的《博物要览》中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做桌凳之类。”金丝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光照下可以看到树上有金丝闪烁,在古代是皇家专用木材和装饰品,数量极为稀少,价格堪比黄金。香楠的纹理美观,材质没有金丝楠细腻,但也是很不错的材料。水楠,相比较而言是楠木中木质最差的一种,质地较为松软。

轻轻抚着楠木的树干,我不由觉得,楠木生长在这特大型丹霞地貌群、被地理学家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万佛山,真是恰到好处啊,好像一颗恒久绚美的珍珠,正好嵌在一个精致俊雅的盒子里一般,相得益彰。要知道,楠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为材质优良、硬度适中、弹性好易于加工、不易变形和开裂,她是建筑、家具制造等方面使用的珍贵材料;因为外形俊逸,她是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因为木材和枝叶含有芳香油,她是提取高级香料楠木油的原料。所以,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她喜湿耐阴,一般在土层深厚肥润的山坡、山谷冲积地才能生长得较好,土地条件差则不易生长,更不易成林。只有博大精深而生动灵气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培养出体健貌美的楠木,滋养出楠木的品质、气度和胸怀。

带着对万佛山越来越深的喜爱,我继续慢慢往前走,我看到一棵又一棵的楠木对我扬着清润的笑脸。据说,楠木长得越久,就会越发神奇。很久以前,某村庄的几个村民想砍去一棵长了千年的楠木,当时,砍了一半后,发现天色已晚,他们就回家休息了,第二天又准备来砍楠木时,发现楠木被砍的地方又愈合了,连砍三天都是如此。到了第四天,他们正在砍楠木时,楠木旁突然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对这几个村民说:“你们别砍它了,一千多年来,我一直都保护着它,它是你们的救命树。”几个村民不相信老人说的话,抡着斧子继续砍。忽然间,他们都腹部剧烈疼痛起来,且狂呕不止。白胡子老人又说:“這是神树显灵了,如果你们把它保护好,那么你们遇到天灾人祸时,它会保佑你们平安。”这几个村民终于接受了老人的劝告,停止了砍伐,并按老人指点,将楠木叶煎水喝下,身体很快痊愈了。从那以后,村里当有人遇到了困难,便去祭拜楠木,总能逢凶化吉。

这个传说,展示了楠木的强大,也道出了楠木的医疗功效,楠木这辛而微温的树皮和树叶,可以暖胃正气、醒脾祛湿,治疗霍乱吐泻、心胀腹痛、足部水肿、小儿吐乳等症。据传,道教中的大宗师吕洞宾来万佛山小憩时,偶遇砍柴的路人腹痛呕吐,便用楠木的树皮枝叶煎汁给他们服用,很快治好了。人们奉吕洞宾为神,他小憩过的地方也被称为“仙人居”。仙人居现在就位于万佛山南面的一个大洞穴里,整个洞穴由一块断层岩罩着,洞内壁上有许多花纹,犹如浮雕,洞的左边尽头有一间卧室,床前还有一双石靴。民间流传中,吕洞宾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之邀,列入八仙之列。

当然,强大而独特的个体,更需要被人敬畏。楠木就是这样,她不可以被轻易食用。她在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下品”,下品为佐、为使,专主攻击,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而想让楠木驱疾除病,还要用专业方法炮制她之后再煎煮成汁才行。形体消瘦、咳嗽少痰、咽干口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饥不欲食、神疲乏力等有阴虚症状的人,就不要食用楠木了,否则,各种阴虚症状会加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想来,吕洞宾当年应该是深谙楠木之特性的。而有使用禁忌,其实是一件好事儿,可以让我们懂得分寸、懂得欣赏。懂得,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久。

我依然慢慢地往前走着。我更多地看到了楠木。在我走过总长度约三百五十米的万佛山悬空栈道时,楠木在其中约四十米长的透明玻璃栈道之下,用非凡耀眼的枝叶儿,招呼着我。在我登上海拔六百三十五米的万佛山主峰金顶时,楠木披着薄雾,随着层层叠叠千姿百态的大小山峰,以风姿绰约静静矗立的模样儿,对我颔首微笑。

于是,当云海缥缈而来,我轻轻地对楠木说,你要好好的。而楠木,似乎早已幻化成仙灵,瞬间冲上云霄了。

责任编辑:刘威

猜你喜欢

乌桕楠木
乌桕果
山乌桕苗木培育技术
落叶
“南国红叶”山乌桕
乌桕
金丝楠木不神奇
乌桕在江湖
美丽的楠木林
“楠木行动”造起片片“子孙林”
通道县发现湖南境内最大野生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