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核心素养
2020-04-27张娥赵华新
张娥 赵华新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是必然选择,也是大势所趋。近期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探索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应对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 数学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34-02
随着素质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社会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被推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教师是教育行为有力的执行者,教育应更注重“育”,也就是培育,不是强加灌输教育思想,而是引导学生按照自然规律发展,找到适合学生自我的方向。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研究是基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将教育教学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
(二)培养数学教学素养的目标驱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拥有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数学学习在义务教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素养和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知识薄弱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熟练程度对课堂教学有绝对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巧妙地组织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让课堂教学知识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高效理解数学知识。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准备公开课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思考如何让听课老师和学生能够耳目一新。如果这样能够更加透彻地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本质,那么无疑会锦上添花,反之则是画蛇添足。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概念本质理解浅显,通过教材和教辅参考书解读有关知识,缺少鉆研能力。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从两个班级各抽取50名学生随机调查显示,有70个学生讨厌学习数学,虽然这份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但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反映,对老师所提问题有新想法但得不到表达机会也导致对数学失去兴趣。这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教学改革仍在进行,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回答问题。
(三)缺乏系统化思维训练
数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数学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时间、课程要求等因素限制了教师授课的深度,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思维的能力。表现为:一是为了保证课堂节奏,常在给出问题后,不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教师直接给出方法。二是在发现问题规律方面,很少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其自主思考探索,教师将上课重点放在总结数学规律和查找结果上,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规律。三是学生在表达个人想法时,由于表述含糊不清,无法引起教师关注,还有部分教师因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引导,致使学生失去思考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身心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外,还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待自己所教学科要有长远的目光。此外,学校也要提供给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帮助教师找到自身不足,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教师的探究意识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精心备课,将每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课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教师在讲课开始的时候,习惯通过复习导入,如果多用情境导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活用数学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能应用于实践,能引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3.改变评价方法
教师和家长应适当转变评价方法,换角度、换方式评价学生,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积极评价与赞许,让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非仅仅源于高分。恰到好处的点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多动手。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动手环节让学生参与,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引导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每一个定义、定理、法则、概念都需要用简单明了又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尊重差异,培养特性思维
针对不同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制定不同培养策略,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要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力争每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这个问题出发去思考、分析。
四、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学会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数学实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
[2]袁志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责任编辑:孙瑶
[基金项目]榆林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探究”(YLKT19206);榆阳区教育科研课题“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YYGH19105);榆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下数学建模的双驱动力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G1606)。
[作者简介]张娥,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