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中人员流动对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及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0-04-27林丽肖LINLixiao陈淑淑CHENShushu陈思思CHENSisi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层流室内空气医务人员

□ 林丽肖 LIN Li-xiao陈淑淑 CHEN Shu-shu陈思思 CHEN Si-si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抢救、实施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由于手术室内空气分布较多细菌,若术中菌落落于患者手术创面,可诱发患者的医院感染,故对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进行控制十分重要[1]。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的空气含菌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应当尽量保证层流洁净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不仅能够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2-3]。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绝对无菌难度很高,仅能相对减少空气含菌量,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近年来,为满足手术室空气质量相关要求,层流手术室应运而生,其能经特殊空气过滤装置过滤空气内尘埃、细菌,减少空气含菌量,满足手术无菌要求[4]。相关研究表明,为确保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质量,需定期实施空气监测,在符合洁净度要求下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手术室医务人员、参观人员存在动态变化,可对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产生影响,即随着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增多,导致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显著升高,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5-6]。基于此,本研究拟就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对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及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控医院感染。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同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内接受手术治疗的14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分为流动组(108例)和非流动组(35例)。流动组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3.75±8.3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5例,骨科手术49例,其他手24例术;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1~10人次34例,>10人次74例;术后住院时间:≤7天61例,>7天47例。非流动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3.84±7.86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15例,其他手术9例;术后住院时间:≤7天25例,>7天10例。纳入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级别属于千级;入选患者的手术均为择期清洁手术;患者年龄均≥18岁且<60岁;患者的手术时间均>2小时且<3小时。排除标准:术前伴传染性疾病及急性、慢性感染性疾病;伴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未登记完整者;非自愿参加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2.方法。在患者进入层流洁净手术室前0.5小时启动空气过滤装置,并于手术开始前和术中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术毕时进行空气采样,其中手术开始前是将空气过滤装置启动30分钟、患者未进入层流洁净手术室时,而术毕则代表开始切口缝合时。通过静态采样法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采样,要求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均穿戴无菌装,并确保采样过程中无人员出入,开始采样时将培养基(90mm/个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别放在术区的中心区(1个点)和手术室四角(4个点)距地面1mm处采样台,控制采样时间是5min/次,将培养基的盖子盖好后结束空气采样,再将培养基置入<37℃的YTH-O80温箱内实施48小时培养,对菌落数进行准确计算,菌落总数(cfu/m3)=50000×平均菌落数/(平板面积×平板暴露时间)。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时间点手术室内的空气含菌量,统计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对空气含菌量、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切口感染评估标准:依据卫生部2016年出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内对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诊断标准进行判定[7]。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和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对比。术前,流动组、非流动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流动组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及术毕时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均明显高于非流动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手术室空气含菌量(,cfu/m3)

表1 不同时间点手术室空气含菌量(,cfu/m3)

2.术中医务人员不同人次流动量各时间点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对比。术前,1~10人次组、>10人次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10人次组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及术毕时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均明显低于>10人次组(p<0.05)。见表2。

表2 各不同时间点手术室人员流动量与空气含菌量(,cfu/m3)

表2 各不同时间点手术室人员流动量与空气含菌量(,cfu/m3)

3.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非流动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0.00%(0/35)显著低于流动组的15.74%(1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术中医务人员不同流动数量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1~10人次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86%(1/34)低于>10人次组的21.62%(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与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与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629、0.738,p<0.05)。

讨论

切口感染作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为外界致病菌经手术器械及空气侵袭切口诱发的感染,其发生和手术切口清洁不当及不良护理措施、未合理消毒、麻醉不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溃疡、红肿及流脓等症状,对手术效果存在严重影响,可导致患者康复延迟,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8-9]。研究结果发现,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切口感染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手术室空气质量佳,患者并发切口感染风险较低,手术室空气质量差,患者并发切口感染风险升高,影响预后[10]。因此,对手术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如定期或不定期对手术室空气、地面进行清洁、消毒,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切口感染;但因普通手术室的空气消毒仅能将尘埃上少许细菌杀灭,难以减少尘埃数量,仅能于短时间维持空气质量良好;而由于空气存在流动性,随着时间推移,手术室内空气质量不断降低[11-12]。

研究数据表明,层流洁净手术室通过安装特殊的、高效的空气过滤装置,净化手术室空气,将空气内浮游细菌、粉尘有效去除,使空气洁净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促使手术室处于相对无菌状态,在防控医院感染发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13-14]。但相关研究也发现,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仍存在细菌分布,且随着时间推进,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可产生显著改变;即相较于术前,术中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显著升高,可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增加[15]。

近年来,随着临床深入研究手术室空气质量相关问题发现,医务人员流动量和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存在相关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手术室内医务人员进出手术室,能将仪器表面及地面上沉降尘埃激起,加之医务人员自身携带尘埃,若医务人员不断进出,可导致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发生改变,增加空气含菌量[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流动组术中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及术毕时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均明显高于非流动组;1~10人次组术中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及术毕时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均明显低于10人次以上组;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与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呈正相关;提示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对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存在显著影响,即随着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增多,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增加,因此,为改善手术室内空气质量,需对术中医务人员流动进行合理控制[18]。

尘埃作为空气内细菌载体,若手术室内空气尘埃含量减少,空气含菌量亦相对减少,手术室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若手术室内空气尘埃量较多,内含细菌相关尘埃可直接沉降于手术区域、手术切口的风险增加,诱发切口感染[19]。研究发现,随着术中人员流动数量增加,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增多,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风险显著增加[20]。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非流动组;1~10人次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10人次以上组;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呈正相关;提示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可对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造成显著影响,即随着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增加,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率升高,故为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减少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十分重要,应避免术中医务人员频繁出入手术室。

综上所述,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和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增多,层流洁净手术室内的空气含菌量也会逐渐增多,进而大幅增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病风险,需对术中医务人员流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和洁净度。

猜你喜欢

层流室内空气医务人员
掺氢对二甲醚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空调节能浅析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基于ARM的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神奇的层流机翼
超临界层流翼型优化设计策略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