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赵孟頫楷书书风创作《古诗五首》

2020-04-27马斌斌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赵孟頫楷书用笔

马斌斌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现当代书坛之风以能够表现自己性格意趣的行草书最为多见,而工稳见功夫的楷书佳品极少,更不用说是赵体的楷书。在历史上,赵孟頫作为宋朝皇裔,而且还在士大夫阶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却成为了屈膝仕元变节儒林的一员,时人为这种做法所不耻,加上人品与书品的结合,因此很多人看赵孟頫的书法就是媚而俗是没有骨气的,所以有一段时间他的字特别令世人摒弃。

站到一个客观的角度上,赵孟頫对中国书法传承发展之大不容小觑。他提出了复古思想,希望将书法回归晋唐,所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在赵字中都有体现。赵孟頫书法流传甚广,后世学他的人有很多,如元代康里子山,明代董其昌,清代的乾隆帝等。我通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学习,对赵孟頫楷书有所理解与感悟,故决定以此书体进行创作。

1 楷书《古诗五首》的创作表达

1.1 课题的分析

这个课题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创作风格。楷书是五体中的君子,正气沉稳,潇洒而不失风度。而赵体楷书特点则是骨肉停匀,严谨有度,楷中带行,字态端庄秀美,顾盼有致,神采焕发。

其次是创作内容。书法本身就是下笔即来,挥手即成。可是,在行家里手的眼中,书法风格与书写内容应该是相契合的。篆书的高古三代之气,隶书的金石气,楷书的工稳,行书的活泼,草书的豪情潇洒,每一种书体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内容。赵体楷书的特点是优雅,这和朗朗上口的爱国古诗才是最佳匹配。本次创作选取了古诗五首: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为国家甘愿牺牲自己的情操;秋瑾的《对酒》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顾炎武的《北古口》也是感时伤怀;陈子龙的《三洲歌》《渡易水》表达了国家破碎,心里的悲壮之情。这些诗句用在现在非常合适,居安思危才能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学习和掌握了这些诗让我对我的祖国更加热爱,对我们的美好生活更加期待,我相信这些伟大而富有深意的爱国诗会指引我以后的前进方向。优美的字书写爱国的诗,给人的情怀,让人们沉醉在赵字的儒雅,沉醉在诗句的深意之中。

1.2 创作说明

书法作品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用笔、结构和章法等都是作为视觉的对象而存在的。在此期间学习了赵孟頫的《湖州妙严寺记》和《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在这两本字帖中体会到了用笔的严谨性、结构的韵律变化和章法界格的搭配,这三个赵体字的重要组成。再加上我对其他楷书的理解与感触,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将其融合在我的这幅作品之中。

古语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所以赵孟頫有高超的书法水平就必须要有师承,赵孟頫楷书早期以隋代的智永和南宋赵构为师同时向上取法二王等人,这样极大增加了赵字的用笔灵动性,《空相寺碑》就是此时的代表作品。其后赵孟頫的书法又加入了李邕的笔法就到了他的书法过渡期,在此期间他的代表作品是《萧山县重修大成殿记》。最后在赵孟頫书写《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时笔意完全倾向于李邕,董其昌有题跋“熟视李北海《岳麓寺碑》,乃知此碑之逼真,尤是集贤偏师耳。”而此时赵孟頫的楷书书法也达到了成熟期,代表作就是《妙严寺记》。

《湖州妙严寺记》和《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这两个作品是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这两幅作品笔意密润,圆浑沉稳。他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唐楷严谨的法度,而且吸收了晋楷潇洒的气韵,在强调用笔中不为守法而受约束,是其高明的地方。这些都与他当时远离政治的心境有关系,以平常之心写雍容之字。

1.3 赵孟頫楷书用笔、结构及章法

赵孟頫楷书取法唐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赵孟頫在楷书书写中不拘泥于唐代森严的法度。他在楷书书法中大多简化了唐人的书写,首先在用笔上融入了行书的笔意,在起笔上,唐人多藏锋逆入而赵孟頫则是露锋顺入;在转折笔画上,唐人多顿笔调锋赵孟頫则用转笔直下变方为圆。这样的书写可以加强赵字笔画之间的顾盼联系,正所谓笔断而意连,使楷书变得灵动。但是这样书写,行笔处多平铺直叙,一拓而下,缺失了节奏感。为了加强楷书的节奏,赵孟頫在写捺画时强调了一波三折;在横画上出现了起笔后陡然提笔再按笔至横末;在写撇画是尽显粗细变化,用这样增加提按的方式来加强节奏感的字有很多,如《妙严寺记》中的“大”、“所”、“妙”等字(图1-1)。

这种富有变化的用笔是我本次学习的重点之一,但是过犹则不及,在本次创作中我会不时添加此技法,增强字的书写感,将赵字的流动美表现出来。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在此中也可以多加体会。本次创作多运用赵孟頫应该有的笔法,而减少自己的习气,以此使得整个作品在单字上更接近于赵体。

在结构上赵孟頫依旧是淡化唐人楷书的结构特点,变李邕欧阳询的险劲欹侧为匀称平稳,变柳公权的法度森严为温文典雅。启功先生曾说,在书法中碑板书是最难写的,因为碑板书会让书法字体变得呆滞,而赵孟頫运用晋唐之笔将碑板写的灵动,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在结构的空间分割上,赵孟頫加入了很多行书才有的并笔粘连,让笔画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如在《妙严寺记》中的“事”、“绝”、“能”等字中出现了笔画粘连,使得空间分割不那么的呆板,又增加了一层灵巧性。(图1-2)

图1-1 《妙严寺记》单字

图1-2 《妙严寺记》中并笔粘连单字

赵孟頫的结构使得原有的用笔更加灵活,而笔画粘连和行书也是密不可分,由此让我体会到赵孟頫在处理字内关系时的考虑,字内关系要想灵活就应处理好空间的分割与变化,这也是我本次创作的重点,我相信没有笔画粘连的赵体字是没有生气的。在创作中,我不断进行修改打磨将“声”、“碛”、“即”等字部分笔画进行粘连,达到了我预计的效果。

赵孟頫在处理章法上,多用界格的形式,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整体的灵动性又可以照顾到楷书的工稳脾气,使得整个楷书作品活灵活现。

字与字之间大小粗细绝对的大小一致,这是楷书中人们经常的误区,而在赵体字却有着很多章法上的对比关系。例如在《妙严寺记》中“使推广此心一切时中,饶益有情,大作佛事……”,在赵孟頫书写时,“使”、“推”、“中”、“饶”、“情”字较大,而其他字较小;“切”、“作”、“情”、“佛”字较粗;“广”、“心”、“事”字较细。这种大小粗细的对比,让赵孟頫的楷书增加了节奏感,像音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非常优美(图1-3)。

图1-3 《妙严寺记》局部

图1-4 《古诗五首》创作作品

既然学习赵孟頫的书法那么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学习,不论是他的用笔结构还是章法。在本次创作中,大小的对比,粗细的对比,在我的作品中都可以体现,不再是原来的大小一致粗细相同的感觉了,这使作品有了活力与生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感觉。

2 创作

在创作时,我尽全力去用赵孟頫的意境去创作。首先在选材上,我采用六尺条幅的米黄色粉彩书写,其次按照赵孟頫的书写习惯打上黑色的格子,横25行,竖6列,每个格子尺寸约7厘米见方。以作者为分组,计划分成陈子龙、顾炎武、秋瑾和龚自珍这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空一格,空格用红色的颜料书写作者和题目。作品左下角留14个格子空白的长条作为落款盖印。落款书体采用赵孟頫的行书,这样就可以让整幅作品都充满了我所师法对象——赵孟頫的气息,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最后就是书写,赵孟頫书风很明显,把握住赵孟頫楷书的气韵与法度即可。整幅作品创作完毕会有一张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这样能再现赵体字的气度。

3 楷书《古诗五首》创作体会

古语云“取法乎上”,强调的就是传承。王羲之传承发展了钟繇和卫夫人;王献之传承了王羲之……赵孟頫又继承了二王的路数并且发扬光大。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呢?在对赵孟頫的学习中让我广泛涉猎,使得我对赵体的理解不仅仅单一针对赵孟頫甚至还扩展到了欧体、李北海的字。这也给了我启示,在学习一种书体的时候有必要去学习一下风格相近和师承者的字,摸清脉络,理清头绪,这样书法才不会出现局限性。没有这次赵楷创作的经历,这些体会将无从谈及。

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对于赵孟頫楷书的掌控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创作过程中,我翻阅查找了诸多资料,对于理论知识和技法都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钟情于赵孟頫的书法作品,通过这次创作对于这位伟大的书法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他的生平事迹和书法风格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将对于我以后的楷书书写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后人不断地对它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赵孟頫楷书用笔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