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的效果评价
2020-04-27吴泽琦
唐 宏,吴泽琦,祁 欣,王 宇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心肌梗死指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心血管管腔狭窄形成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缺氧性坏死[1]。本病作为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较重,处置不当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案,介入治疗的普及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但临床患者介入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良情绪的产生对病情恢复及预后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甚至不良情绪的出现也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复发[4]。我科采用心脏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6岁,平均(64.17±7.2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63.71±8.1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遵医嘱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及健康宣教、环境护理、饮食及二便护理、吸痰、吸氧护理等。
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心理护理方法,具体方法:(1)心理疏导: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后第一时间进行床旁健康宣教,讲解本病的诱因、发病机制、二级预防措施、住院治疗的注意事项等,与患者分享我科治疗经验及过往的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多种形式讲解 依据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讲解方式,采用图片、口头宣教、视频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3)不良行为的干预:详细询问患者生活、饮食、服药习惯,发现患者的不良习惯并给予纠正,嘱患者充分放松心情,可采用嘱其咳嗽等放松肌肉的方法等。(4)家庭及社会关系干预: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居住环境、对社会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评估患者精神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的亲友加入到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周围的关心与帮助,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促使其积极面对治疗,战胜疾病。
2.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出院前24h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
2.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出院前24h,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4 讨 论
心血管疾病占临床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约15%左右[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重症,临床典型表现为强烈压榨样胸骨后疼痛[6]。急性心肌梗死面积若超过20%以上,则会引发心力衰竭而致患者死亡[7]。因此,如何治疗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接受介入术治疗效果良好,但统计数据表明,术后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紧张不安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8]。
心脏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这已经获得业内一致认可。常规心脏护理干预,主要从心理疏导、多种形式讲解、不良行为的干预、家庭及社会关系干预、饮食及二便护理、服用药物干预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地干预。全方位从患者生理及心理实际出发,满足患者合理的诉求,以期达到最优质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