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0-04-27费红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讨论组肌瘤出血量

费红霞

(宝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扬州 225800)

前 言

近几年来,子宫肌瘤在我国的患病率持续递增,并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1]。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发生不仅会使患者出现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月经变化,而且还会导致盆腔炎、附件炎等相关妇科炎症的发生,进而危害女性的生育系统,诱发卵巢功能障碍、子宫轴性扭转、不孕等严重并发症[2-3]。为了探讨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本组研究将宝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当做分析对象,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宝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9.28±7.07)岁;平均病程(1.58±0.49)年。讨论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9.31±7.12)岁;平均病程(1.64±0.52)年。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经阴道肌瘤剔除术

完成常规术前准备后,给予患者蛛网膜下腔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促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患者的阴道、宫颈等部位,导尿、消毒并铺设消毒巾。如遇肌瘤生长在子宫前壁的患者,应切开其前穹隆,分离膀胱处的宫颈黏膜,顺利打开其腹膜,并折返进入患者腹腔;如遇肌瘤生长在子宫后壁的患者,应常规切开其阴道后穹隆,打开腹膜直肠返折后,进入患者腹腔。优先探查患者的肌瘤生长位置、数目、大小等,然后在病灶周围的宫体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借助宫颈爪钳夹住肌瘤,并予以剥离。全部切除肌瘤后,常规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耐心探查其双侧附件,并在患者的子宫创面处均匀涂抹生物蛋白胶,妥善安置引流管。

1.2.2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

经全身麻醉处理后,给予患者常规消毒、湿巾铺设等操作。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合理放置举宫器,进而更好地暴露其子宫肌瘤位置。切口穿刺时应选择四孔法,于脐部下缘约10 mm处做纵行的手术切口,利用气腹针穿刺,并建立人工气腹。常规置入腹腔镜,经持续探查及指引,依次做手术穿刺孔,掌握患者的肝胆肠管情况,查探有无腹腔粘连等问题。手术期间,为保证治疗效果,应根据肌瘤的生长位置确定手术类型。如需开展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应切开患者的肌瘤凸显位置,穿刺其子宫肌层,使用大齿钳夹住并剔除肌瘤体;如需开展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直接利用电凝法切断并摘除肌瘤体。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此外,临床还应统计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试验所得数据时采用 SPSS 23.0 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并借助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并借助X2进行检验。若P值未超过0.05,表示差异存在突出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手术指标

讨论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平均手术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30 75.34±10.15 81.16±10.24 26.38±4.17 7.32±1.54讨论组 30 64.28±7.17 62.08±10.14 22.34±4.09 5.08±1.16 t-- 4.874 7.251 3.788 6.3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感染率

经阴道肌瘤剔除术治疗后,对照组出现了6例术后感染患者,占比20.00%;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后,讨论组出现了1例术后感染患者,占比3.33%。讨论组的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性,x2=4.043,P<0.05。

3 讨 论

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帮助女性患者保留其生育功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术式[4]。经阴道肌瘤剔除术的应用虽然具有无伤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该术式暴露困难,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且无法完全暴露患者的肌瘤数目,进而会影响手术疗效的提升。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曲首辉、鲍志敏等学者[5]认为,将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既能缩短机体恢复时间,又能获得良好的剔除治疗效果。

在本组课题中,讨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讨论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在腹腔镜可视条件下开展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触摸探查肌壁间的肌瘤体,减少腹腔刺激,缩短恢复时间,同时还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综上所述,与经阴道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还能促进机体康复,降低术后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持续应用或推广。

猜你喜欢

讨论组肌瘤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文献讨论组与康复治疗师继续教育浅谈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