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日间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

2020-04-27谢秀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9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蓝光

谢秀萍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600)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新生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有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几率约有60%左右,尤其是早产儿,早产儿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80%以上,其中约有1/4的患儿会发生病理性黄疸。临床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通常是多次短时蓝光疗法,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通常是胆红素水平代谢异常,从而使得患儿皮肤发生黄染情况,通过蓝光照射治疗可将患儿体内的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后患儿的经大便及小便排出体外,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也有研究表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蓝光治疗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可提升患儿的临床效果,改善患儿预后[2]。为证实这一点,本文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经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患儿的年龄为4~23天,平均年龄(12.75±3.46)天;患儿的体重范围在2.3 4 ~3.11 k g 之间,平均体重为(2.76±0.14)kg。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患儿的年龄为5~22天,平均年龄(12.28±3.81)天;患儿的体重范围在2.25~3.14 kg之间,平均体重为(2.73±0.12)kg。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患儿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男女比例等均为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经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纳入标准: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根据生后小时胆红素评估曲线,结合患儿合并高危因素风险决定是否蓝光治疗。排除标准:(1)直接胆红素大于34.2 umol/L。(2)心、肺、肝脏功能损害。(3)有出血倾向。(4)严重呕吐或腹泻表现。(5)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6)其他不适合蓝光照射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同时予以患儿常规护理,治疗措施如下:完善血常规,CRP,PCT,电解质六项,肝功能,G6PD,血糖;有ABO血型不合者加查AB0血型不合溶血病检查。>2周加优生8项检查。在进行治疗中,采取口服补液,两餐奶间口服补充适量水10-20ml/次,减少脱水发生率。护理措施如下:协助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患儿治疗中的补液护理,及时予以患儿补充水分等。

治疗组应用日间蓝光照射治疗,同时予以患儿优质护理,治疗措施如下:患儿每日上午约9时来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下午约18时接回。住院第一日,完善血常规,CRP,PCT,电解质六项,肝功能,G6PD,血糖;有ABO血型不合者加查AB0血型不合溶血病检查。>2周加优生8项检查。每日完成8小时蓝光照射治疗,连续2-5次。采取口服补液,两餐奶间口服补充适量水10-20ml/次,减少脱水发生率。护理措施如下:(1)密切观察患儿的面容状况,评估患儿在治疗中的舒适度,如患儿存在不适症状则应该找到其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2)在采血过程中可适当采取口服甜味剂、抚触以及无营养吸吮等缓解患儿的疼痛感与不适感,尽可能减少常规检查对患儿产生的不适感;控制好暖箱光照,保证符合日夜间的规律;(3)婴儿光疗暖箱的温度和湿度均要在适宜范围,在蓝光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会阴、肛门以及眼睛等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口服补钙、维生素B2,防治抽搐、喉痉挛等发生;加强护理巡护、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及处理窒息、猝死事件发生。同期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新生儿血液进行检查,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4)予以新生儿一定程度的发展性抚触,如视觉、听觉训练等,促进患儿康复,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安抚家属焦虑、紧张等心理,增加家长信任度;(5)加强出院健康宣教,患儿在达到出院标准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与其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在婴幼儿照料、喂养等方面予以宣教,丰富家属的育儿知识,尤其是对于头胎父母的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各个方面的健康教育。

1.3 研究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健康教育、症状控制以及住院环境)、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级别,经治疗后,新生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经治疗后,新生儿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胆红素指标下降但并未恢复正常为有效;经治疗后,新生儿临床症状无变化,胆红素指标无变化甚至上升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应用到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s)表示,行t检验,两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治疗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s)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s)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健康教育 症状控制 住院环境治疗组 40 8.82±0.93 8.42±1.12 8.52±1.26 8.93±1.05对照组 40 7.92±1.36 7.23±1.45 7.35±1.24 8.02±1.03 t 3.4548 4.1078 4.1858 3.9129 P 0.0009 0.0001 0.0001 0.0002

2.3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胆红素水平显著上升,皮肤、黏膜等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则是病理性黄疸,前者通常可自行消退,后者则由于病因相对复杂,通常需要临床有效干预才能消退,无法自行消退,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疾病因素、先天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3]。如果新生儿黄疸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儿的神经发育产生影响,引起听力障碍(胆红素引起耳蜗功能异常有阈值,超过256 μmol/L以上均有可能引起耳蜗功能异常的可能)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等疾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4]。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神经行为恢复、降低致残率等具有重要价值[5]。

新生儿黄疸的常规疗法包括药物疗法和光照疗法,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蓝光治疗。传统方法采用常规住院数天持续蓝光治疗,需住院治疗3-7天,采取静脉补液,减少脱水发生率,口服补钙、维生素B2,防治抽搐、喉痉挛等发生,但此疗法不仅费用高,也会使母婴分离,孕妈妈产生焦虑抑郁,家长依从性差[6]。同时更多的家属因经济原因或社会观念原因拒绝住院治疗,导致患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加重黄疸程度,增加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换血治疗几率、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7]。

近年来研究表明[8]:采用间歇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取得与持续性蓝光治疗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结合日间手术理念,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由此产生。日间蓝光照射治疗采用白天蓝光照射治疗约8小时,夜晚返回家中或者母婴同室,能够达到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退黄效果,而不良反应无增加,安全性好,费用大幅降低[9]。现有基层医院对其开展的安全性有所顾虑,本文研究目的是监测并制定各项安全指标和应对措施,以确保整个诊疗过程的安全高效,易于家长接受,有利于减少换血治疗几率,减少重型黄疸、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同时减少母婴分离,降低母亲抑郁和焦虑指数,有效提升母婴生活质量,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便于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日间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蓝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