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04-26夏雪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心理

夏雪芹

[摘           要]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团体的中流砥柱,为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基于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需要具备素养的分析,对可行的路径方向与路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    键   词]  青年教师;专业素养;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230-02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要形成由内而外的培养和建设体系,从而让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可以胜任教育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要起到各项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科知识、知识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当代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团体共同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要求。

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价值

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多元化、人才年轻化已成大势所趋,青年教师逐渐向核心地位靠拢,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支柱性角色地位也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青年教师的年龄通常在25岁到35岁之间,其思想包容度高、学习能力强,对于各类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接触深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若高校保有优秀且充足的青年教师队伍,往往能更快速、顺利地引入先进、新兴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进而为高校教育体系注入大量的活力元素,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持續进展[1]。

2.青年教师的学历虽然普遍较高,但缺乏长周期、多元化的教学经验。所以,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往往在应变能力、大局观念、理性思维等方面存在欠缺,对非常规学校事务的认知与处理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部分青年教师还表现出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即过于主观、盲目地追求教学创新或设计教学构想,忽视了学生需求、课程类型、教学条件等客观现实情况,进而导致教学方案、教学思路在实行过程中“屡屡碰壁”,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受到年龄阅历、文化环境、生活习惯等特征性因素影响,青年教师的文化观念、心理情绪存在较强波动性,这既是青年教师的优势,也是青年教师的劣势。其优势在于,青年教师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新生文化潮流的能力更强,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及心理差距更小,因此较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亦师亦友的密切师生关系;其劣势在于,青年教师也更容易受负面文化、消极思想的影响,其面对压力、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更弱。

基于以上三点,做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有助于培养和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思想、端正道德修养,从而使青年教师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做到趋利避害、补齐短板,最终发挥出青年教师作为中流砥柱的角色作用,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口碑的树立以及竞争实力的强化创造动力,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化、多样化、优质化的学习支持。

二、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方向

(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素养的培养建设

1.要加强党政素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所以,在思想素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稳固的党政立场与高度的爱国热情,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革命精神、辩证唯物史观等优秀党政思想和国家精神的教育渗透,以塑造一支有信仰、有立场、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和行为的端正性,从而对高校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榜样作用与教育影响,更好地担当起主流“三观”的传播者、党执政的支持者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2.要加强道德素养建设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主题,青年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任务的实践执行者,必须要保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规范的道德理念。在道德素养建设的过程中,应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多个角度入手,对青年教师的整体素养状态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出全面性与针对性兼备的强化策略,如通过案例分析方式开展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情境模拟方式开展规则意识教育、冲突处理教育等,以确保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为高校学生管理、德育建设等事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

3.要加强心理素养建设

上文提到,青年教师的文化观念、心理情绪存在较强波动性,因此有可能在负面文化、工作压力、生活挫折等侵袭下出现消极问题,如畏难逃避、自我否定、职业倦怠等,这既不利于其教学工作的良性开展,也不利于其自身人格的健康维持。所以,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将心理素养作为重要的建设方向。一方面,应定期做好青年教师的行为观察、心理评测、活动放松等工作,与青年教师一起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调节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应做好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教育传递,引导青年教师学习自我心理疏导、自主化解情绪的方法,为其心理素养的主动强化提供条件。

(二)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培养建设

1.要加强知识储备建设

“要给学生一瓶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为了保证课程知识讲得精、讲得透、讲得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青年教师必须掌握丰富、深入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应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专业,开展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知识强化工作,如举办学科讲座、外派教师进修等,以保证教师在知识储备层面做到“知行合一”。

2.要加强教育技能建设

为了防止青年教师队伍中出现“心有知识,口不能言”的情况,还需加强教育技能的建设工作。从目前来看,教育技能建设应包含多个方面,如现代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理念、教育心理技巧、学生管理技术等。通过长期的、多元化的技能学习,高校青年教师能更加从容、灵活地提升知识表现力,调动学生学习心理,优化课程教育结构,进而不断提升“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

3.要加强资源利用建设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与新型教学方法相伴而行,如多媒体资源、微课、网络直播平台、学生管理平台、交互式教学设备等。基于此,为了强化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特征性优势,也有必要将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使用场景、使用方法、功能定位等知识纳入素养培养体系当中。

三、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策略

(一)做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素养管理工作

强化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从主体角度提升高校教育的工作质量,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有必要从培养与评价两个角度入手,做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素养管理工作。

1.素养培养的管理

在建设实践中,高校应着眼于思想素养与专业素养两个大方向,细化落实党政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知识储备、教育技能、资源利用等具体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青年教师素养培养工作。例如,在党政素养的培养实践中,应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党课活动,引导教师群体跟随高校党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政策要求、会议论述,使青年教师在学习感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牢固站稳信仰立场的同时,将“立德树人”“十项准则”等融合、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再如,在教育技能的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开展精品示范课、教育工作研讨会议、教学方法解构教育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在业内优秀教师、专业教育学家的指导下,切实完成思维导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原理掌握、结构解析与实践学习。这样一来,在面对同一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时,青年教师便能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群体特点等情况,制订出更适宜、更有效的教学方案[3]。

2.素养评价的管理

在某一阶段的素养培养工作完成后,高校还应成立专门的青年教师督导小组或评价小组,对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等实际活动中青年教师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监管。例如,可综合校长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发展评价、业绩评测等多个视角,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工作量、上课情况、指导学生实践、学生成绩、公开课开设、网络资源建设、教学改革成效、服从工作安排等指标进行评分考核与权重分析,以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其后,再将该结果与预设标准值进行对比,即可得知青年教师在素养教育后的工作优化水平,也就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再实施进一步的查漏补缺、双向激励,便能使青年教师队伍处在“建设优化→成效评价→再次优化”的闭环趋优状态当中。

(二)建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工作保障体系

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保障青年教师处在稳定、优质的工作环境中,促使青年教师形成高度的工作幸福感与学校归属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高校可建立积极、灵活的福利待遇制度,如按业绩定薪酬、按岗位定薪酬等,以保证青年教师付出与回报的充分對等。同时,高校应积极调查、分析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切实需求,如教学设备落后、购房压力大等,并实施出购置先进教学设备、争取或设立购房补贴等,以使青年教师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其工作以外的后顾之忧。考虑到目前教师队伍中越发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也应组建专门的心理工作团队,对青年教师队伍实施心理知识教育、心理问题咨询、工作压力疏导等有效的支持策略,从而在进一步丰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基础上,降低职业倦怠、利己主义等负面情绪、观念的出现几率[4]。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其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与发展潜力。所以,必须从思想素养、专业素养两个大方向入手,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以确保高校教育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为学生构建积极正向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王莉芬,赵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9):102-104.

[2]王红艳,梁萱.师德建设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意义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7):58-59.

[3]瞿振元.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从何处着力[J].大学(研究版),2018(Z1):14-18.

[4]王凡,蔡阅.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13):129-132.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心理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心理小测试
青年教师“赴考”
心理感受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