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规划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方法探讨

2020-04-26赵永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德育工作德育

赵永刚

[摘           要]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为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方向以及观念,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水平。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中为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从职业规划的渗透方面加强重视,基于此,主要就中职德育中职业规划渗透的作用以及职业规划的现状加以阐述,然后探究职业规划渗透德育的措施。

[关    键   词]  德育;职业规划;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6-0124-02

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实际教育工作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德育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将职业规划与之紧密融合起来,创新德育的模式,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中职德育中职业规划渗透作用及职业规划现状

(一)中职德育中职业规划渗透的作用

中职生的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阻碍,学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只是要关注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德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的弊端,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新的德育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1]。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为能将德育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这就需要将职业规划渗透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从而能够为学生有目标地学習起到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打下基础。

(二)中职德育中职业规划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生在职业规划层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是体现在自身在职业规划的意识层面相对薄弱,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劳动者,对于自身的身份认识不明确,对未来的发展也比较茫然。学生缺乏自信心以及缺乏奋斗心是比较鲜明的,自主创业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在整个社会中处于竞争劣势,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感[2]。中职职业规划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融合,德育和职业规划结合的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德育效果。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中职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能从整体上提升中职职业规划的质量,这就需要从积极创新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只有改变现状才能为学生德育的效果呈现打下基础。

二、中职德育中职业规划渗透的措施

提高德育的质量,教师要能及时转变教育的观念,传统的德育观念已经和实际的教育工作不相适应,在职业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从以下几点措施的落实加强重视。

(一)强化职业规划意识,科学引导

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将职业规划工作良好推进,要充分注重从德育工作的优化角度出发,注重在职业规划的渗透环节加强重视,从这些基础工作方面强化,才能真正为实际工作目标实现起到促进作用[3]。中职德育中要能和专业化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就业意识积极强化,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以及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责任心要进行强化,通过诚信的工作态度和合作、敬业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专业能力素养提高打下基础。德育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和职业规划进行有机结合,充分重视从评价体系参考社会人才的要求,德育评价工作能以合格的社会技能人才为标准,在不同的专业以及年级的学生心理层面加强重视,注重阶段性开展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强化,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养。德育工作的质量提升,通过和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量化德育目标,把德育工作积极渗透到各学科中去,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学生能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4]。

(二)注重专业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为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环节加强重视,将职业规划和德育进行有机结合,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德育知识学习的质量,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5]。中职生德育工作实施中融入职业规划,要能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素养提升为目标,教师在指导的积极作用层面要充分发挥,注重和学校专业设置的特色相联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落实,促进学生自律能力提升,帮助学生能够学会管控自我情绪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责任意识方面进行强化,促进学生能对自己负责,从而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让学生填写职业规划以及设计表,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状况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结合下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从而才能提高德育的质量。

(三)活动参与,树立正确职业的态度

德育工作开展中和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6]。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模式的优化方面要充分重视,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中通过将职业规划与德育紧密融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如通过组织体育以及文艺活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会和人进行相处,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也能更加紧密,成为一个团队,让学生能从参与活动当中重新认识自我,这对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有积极作用。中职生往往会在第二学期的时候思想改变比较大,比较容易出现不同情绪,有的学生烦躁,有的学生忧虑,这些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会产生影响。德育中教师通过将职业规划能与之紧密融合起来,促进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创新学习形式,渗透职业规划

德育工作质量提升,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优化教学的过程,从而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在其中设计相应的职业规划,这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将职业规划和德育课程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体验到职场的生活,把知识和生活以及工作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和优秀学生接触,向优秀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养,能够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职场,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德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对社会活动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能够将实践材料和德育课程相结合,为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打下了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会有更多的感触,为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提升也能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激发[7]。

三、结语

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从德育层面进行积极优化,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将德育中职业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提供动力,这对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积极意义,能促进德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基于模块化的中职德育探讨[J].农家参谋,2020(23):177,273.

[2]张振武.浅谈中职教育中的德育建设[J].文学教育(下),2020(10):172-173.

[3]杜藝.新媒体时代下中职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17.

[4]扎西吉.就业视野下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45.

[5]唐三运.结合职业要求 探索中职德育模式[J].湖北农机化,2020(8):111.

[6]宫娜娜.职业规划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J].职业,2018(29):103-104.

[7]刘雪贝.以职业规划为方向的中职德育措施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9(10):5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德育工作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