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0-04-26韦爱艮

教育界·A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思维导图

韦爱艮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对比性、放射性和质疑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想象阅读、思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1]因此,阅读教学自然而然地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成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的思维工具,一种图文并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它具有将人脑思维形象化的优势,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高效学习的工具。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的对比性、放射性和质疑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想象阅读、思辨阅读,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对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对比性,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运用情感对比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情感表达,饱含着作者或喜爱或厌恶、或高兴或悲伤的丰富情感。运用情感对比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例如,《春晓》这首诗所描绘的意象有好眠的人、欢啼的鸟、无情的风雨、凋零的落花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思维导图(如图1),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对比、品味,理解诗歌中潜藏的意境。

教师还可以将多篇文章聚集在一起阅读,让学生进行对比,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知同辨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元日》和柳宗元的《江雪》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如表1),让学生从诗歌的意境、写作背景出发,展开对人物、事件的品鉴,从而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运用表达形式对比导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文本表达形式,体会语言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表达形式对比导图,展示文本的表达形式和语言内容,架构生动的阅读教学课堂。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下着大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文章用极其生动而又非常朴素自然的语言描述了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表达了对小女孩的同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文章的语言表达为视角设计思维导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几乎冻僵了,擦燃火柴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 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语言极其生动,朴素自然,非常具有感染力。

第二次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 又冷又饿 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语言极其生动,朴素自然,非常具有感染力。

第三次 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渴望幸福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第四次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渴望亲人 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第五次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 与亲人团聚 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脑對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它具有放射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放射式思维导图,让学生更直观、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

例如,《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通过描写猫的“古怪”,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真挚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放射式思维导图(如图2),让学生从基本核心出发,向外辐射,展现相关的记忆要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运用质疑式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2]由此可见,“疑”是引发学生觉悟、引发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的内容、教学重难点,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例如,《狼大叔的红焖鸡》是一年级的绘本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热爱美食的狼大叔想吃红焖鸡(狼在人的脑海中一直是凶残的印象),但是竟然为鸡太太一次又一次地做点心,最后由衷地想为鸡宝宝们做一百块小饼干。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质疑—探究”式思维导图(如图3)。借助思维导图的引领,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可以充分感受到爱的力量,以及用爱去帮助和感化别人的快乐。“质疑—探究”式思维导图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见,“质疑—探究”式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深入探究、品读文本,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将文本的内隐性知识可视化、直观化,不仅能让阅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明)陈献章.陈献章全集(全三册)[M].黎业明,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思维导图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