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0-04-26杨华芝金海燕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杨华芝 金海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本院接收的4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44例健康者,并纳入常规组。测定其心肌损伤标志物Mb(肌红蛋白)、cTnI(心肌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研究组Mb、cTnI、CK-MB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Mb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70.45%、77.22%、75.00%、88.24%;cTnI为100.00%、68.18%、82.28%、75.56%、100.00%;CK-MB为97.14%、63.64%、75.95%、63.64%、88.00%;Mb+cTnI+CK-MB为85.71%、93.18%、91.14%、94.44%、84.09%。结论: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Mb、cTnI、CK-MB,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为临床有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提供可靠参考。

【關键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43-0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典型病例可通过心电图、病史予以确诊。但多数患者初期表现并不典型,且实验室结果提示非特异性,心电图也未出现特异性变化,故而容易增大临床诊断难度,造成不良预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肌损伤标志物成为了临床早期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监测、诊断患者病情,而且还可以预测患者复发、预后判断,临床意义十分重大[1]。故而本文以4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与44例健康者为例,研究分析了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本院接收的4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包括24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3-44岁,平均(16.5±5.5)岁。另选取44例健康者,并纳入常规组,其中包括23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3-45岁,平均(16.6±5.7)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用于分组对比。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受检前曾服用过抗凝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采集常规组清晨空腹静脉血2ml,研究组则在发病后,采集其静脉血2ml,离心,血清分离,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其心肌损伤标志物Mb、cTnI、CK-MB予以检测。参考范围:Mb为0-70ug/L、cTnI为0-0.5ug/L、CK-MB为0.3-4.0ug/L。

1.3 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Mb、cTnI、CK-MB水平对比见表1

2.2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诊断价值见表2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表现并不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导致心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紊乱[2]。该病的病理过程为:早期感染病毒而直接损伤心肌,后期免疫紊乱而损伤心肌[3]。通过情况下,血循环中并无cTnI,心肌受损之后的1h会出现,14h后可达到高峰,比CK-MB更早,可持续2周或2周以上。cTnI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68.18%、82.28%、75.56%、100.00%,特异性偏高。M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较低的特异性。心肌受损后2h内,就会出现在血循环中,若是患者存在骨骼肌或肾功能障碍,血循环之中的Mb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Mb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70.45%、77.22%、75.00%、88.24%,特异性偏低。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之中的CK-MB,在患者发病后8h内不断上升,在临床诊断心肌损伤过程中,特异性较高[5]。CK-MB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63.64%、75.95%、63.64%、88.00%。除此之外,Mb+cTnI+CK-MB联合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3.18%、91.14%、94.44%、84.09%。由此充分证实了心肌损伤标志物Mb+cTnI+CK-MB联合诊断效率更高,值得临床将其作为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首选。

参考文献

[1]李雁卓,徐琳,张群辉.心肌损伤标志物辅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4):11-14.

[2]陈志伟.心肌炎患者血清BNP及cTnⅠ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6):625-627.

[3]罗玉兰,叶久明,胡世蓉,等.动态心电图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03):293-297.

[4]黄晶,李国慧,黄慧,等.病毒性心肌炎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检验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29-3333.

[5]朱芳静.联合检测cTnI、MYO和CK-MB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40+42.

猜你喜欢

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
Survivin与Smac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CA125单项与多项肿瘤指标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