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 多管齐下 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保障
2020-04-26
安徽省石台县仁里镇贡溪村毕家冲安置区集中安置79户194人。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和秋浦河上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贡溪、高宝村民大都居住在深山中,交通不便,房屋安全存在隐患,日常生活也带来不便。
“十三五”期间,为了解决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的工作原则,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易地搬迁是基础,脱贫致富才是关键。对此,仁里镇政府采取政企合作、多管齐下的方式保障后续扶持措施。
一、大力扶持富硒芦笋基地建设工程
仁里镇贡溪村位于仁里镇东部,距离县城11公里,东接高保村,西接杜村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有265户、1023人,其中贫困人口278人。该村是典型的皖南深山,沟壑纵横,海拔主要在150—800米之间,全村耕地面积1000余亩,茶园面积1500亩,同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景秀丽。石台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项目区四面环山,无工业污染,环境质量优良,水质条件,灌溉条件优越,这样的资源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优质蔬菜种植,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
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营养价值高,保健作用明显,因此,芦笋产品的产地环境也要求相对高,项目地发展芦笋种植环境优越,通过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带动周边的农户、特别是毕家冲贫困移民户的参与,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极大提高当地贫困移民户的收入水平。同时项目的建成运行,可为移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务工收入。
围绕发展产业促脱贫的方针,在深入调查、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发展辐射范围广、带富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扶贫产业。确保人人能就业,家家有收入,在脱贫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为县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方面,我县从易地扶贫长期贴息贷款资金中拿出27.5万元,用于绿芦笋基地沟渠、基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务工创造条件,增加收入。
芦笋一般在种植次年有少量收获,到第3、4年产量增加,总收获期可达10年以上,绿芦笋种植大棚150个,按每个大棚年平均采摘鲜芦笋500公斤计算,年产鲜芦笋75吨,平均单价8元/公斤,计年毛收入6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利用“良地、良种、良法、良制”,建立“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优质”的芦笋种植基地,打造石台县蔬菜产业发展亮点,促进石台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当地农户流转土地租金收入年达3万元;每年亩用工约需要40人,年总用工2400人,按每工日80元计,可为仁里镇毕家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移民人口带来用工收入19万元,人均用工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目前已有易地扶贫搬迁户薛良权等20余人在此务工,年人均增收约20000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正如毕家冲易地扶贫搬迁户薛良权说的,“以前在高宝山,买东西还要走很长的路,而现在下山了,很方便,在家门口有些活干,能有百把块一天,每年收入都增加一两万,感觉生活更好了”。据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胡茂成说,“目前,芦笋基地的全部用工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这边闲散劳动力较多,而我们也正需要大量劳动力,创造劳动机会,也为我们发展带来机遇。下一步发展模式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把技术推广出去,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增收”。
芦笋基地的建设和扩大,不仅是为了带动搬迁贫困户,就近就利就业,更是增强搬迁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二、就近扶贫车间带动工程
为了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发展,仁里镇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行动,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现有产业发展潜力,积极将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组织动员和吸引各部门、各阶层参与到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在易地扶贫搬迁发展脱贫产业过程中,石台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双合作、五带动实现多赢。
通過与农户茶园管理的合作,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管理茶园727亩,每年初为每个农户或搬迁户发放200元茶园管理补助费,免费提供200公斤茶叶有机肥。新茶上市,公司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优先收购农户或搬迁户的茶叶,使每个农户或搬迁户每年茶叶增收800—1500元。使得提高茶叶品质,发展有机茶园。
另外,通过实现村企股份合作,按照“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分红不担险”的原则,贡溪村、高宝村将2017年扶贫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5万元和选派干部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万元,共计40万元入股依然公司,确保收益不低于8%,确保贫困村集体资产稳定保值增值,其中受益搬迁户有92户。
五带动主要是指土地流转带动、就近就业带动、品牌效应带动、互联网平台带动、基地共建带动。土地流转带动方面,公司共流转周边农户或搬迁户荒山荒茶园230亩,发展采摘体验茶园200亩、黑木耳基地30库存,每年每亩租金300元,让农户或搬迁户年增收6万元。
就近就业带动方面。在茶园基地建设中管理中,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仅去年以来,就吸收贫困户用工360多个,支付补贴等近2万元,其中搬迁户占60%。今年推出公益岗位,招聘搬迁户薛良魁、李成富担任门卫和保洁员,年固定收入15000元;招收搬迁户卢忠春、张照耀、卢友来户等15名妇女负责产品包装工作,日薪水不低于90元。
品牌效应带动方面。公司通过设立农特产品收购门市,吸引周边群众,解决了搬迁户的茶叶、珍珠菜、香菇、木耳、薏仁米等土特产品销路难问题,经企业加工筛选,品牌设计包装后,投放市场,达到提升土特产品品味,增加土特产品附加值,促搬迁户增收的效果。
互联网平台带动方面。通过现有知名B2B、B2C网站,如飞牛网、邮乐网、淘宝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合作,实现产品的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的网络销售,构建物联网体系,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完整的监控系统,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实现查询,完善了产品源头的可追溯性,消费者更加直观了解和展示产品优良的生长环境和制作环节,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和体验性,带动了本地农特产销售,提高了本地农特产附加值和当地搬迁户收入。着手建立手机APP,可以带动搬迁户大学生和年青残疾贫困人口创业。
同样为扶贫车间,石台县通过“省级示范点创建项目”安排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贴息贷款,建设了建筑面积(钢结构厂房)近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引进带动搬迁贫困户就业的一帆竹业有限公司,并购置裁断机、自动雕刻机、竹铲分离机、上下定型切边机、粗细打磨机等设备,建设给排水、粉尘处理、供电等工程,年生产竹勺子3500万把。
项目投产后,当年可生产3500万把竹勺子,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当年可上交税收90万元,实现利润24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项目建成后使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觉地走“规模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社会的稳定,目前已有薛爱娣等易地扶贫搬迁户5人在此就业。同时,通过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种植毛竹的积极性。启动该项目后可解决贫困人口40人就业,为脱贫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负责人说:“目前我们招收的大都是搬迁扶贫户,女工每个月加加班能赚3600左右,男工每月4000上下,另外也为员工购买了保险,在车间不论下雨刮风都可正常开工,员工也都是村子里的人,下班回家离家也近。对于我们来说,同样节省了一笔员工住房费用,实现双赢。”通过裁割、定型、打磨、打孔、高温防腐、包装后即可发货至外省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能找到工作,拿到一份满意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