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开阔性之于中小学校长管理的理论意义

2020-04-26覃爱萍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覃爱萍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初管理者和执行者是中小学校长。教育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关键所在,教师及校长的管理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解读思维开阔性的内容及应用,探索思维开阔性在中小学校长管理中的作用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思维开阔性 中小学校长 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15-02

一般各地区教育局针对自身特性,制定了不同的关于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制度。而思维开阔性在中小学校长管理中并不是一种制度和定性要求,而是依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定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思维[1]。本文探讨思维开阔性与中小学校长管理的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一、思维开阔性与中小学校长的选拔管理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校长能力水平的提升及培训要求中提出,中小学校长拥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抱负。在中小学校长管理上,首先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校长任职前需通过校长资格认证,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思维开阔性的考核尤为重要[2]。思维开阔性的意义在于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过程具有开放性,现代信息化要素被引入现代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机制中,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管理者和人才有深层次接触,有利于中小学校长选拔脱离传统制度桎梏,使中小学校长不仅局限于“持证上岗”,而是真正地符合当代教育的要求,与时俱进。

二、思维开阔性与中小学校长能力资格的管理和培训

中小学校长管理的一大特性,就是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使中小学校长能够真正掌握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公众认可程度。关于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培养方式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3]。而在思维开阔性要求下,中小学校长能力资格的管理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以实践经验、互动交流、成功案例的展现等多种形式来扩展和提升[4]。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对中小学校长的考核方式是年度考核,通常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校的公众影响力等角度来分析比较校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5]。思维开阔性的重点在于思维的解放和对旧思想的升华,中小学校长能力考核不再是单一化的结果验证[6],而是将中小学校长的个人影响力带入中小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中,以阶段性成果和目标性结论为依据,判断中小学校长对学校教师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影响,全方位地对中小学校长的能力进行检验和考核。思维开阔性注重中小学校长能力的持续提升,增强了中小学校长自我提升的动力[7]。

三、思维开阔性与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的管理

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被纳入整体考评制度中,以分值的形式,具体体现在中小学校长能力的总和评级体系中。这种评价和管理方式,很难体现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的内涵,不利于中小学校长能力的提升[8]。思维开阔性在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明确了中小学校长管理中综合素质的内容和含义;第二,打破分值制的管理手段,在角度互换的情形下进行管理;第三,构建新的综合素质管理平台,以教师、学生的评价为主,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9]。由此可见,思维开阔性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开阔性体现了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性能力;而综合素质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素质和修养。思维开阔性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使中小学校长的思维从评分制度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指导管理工作。

四、思维开阔性与中小学校长思想的管理

思维开阔并不意味着中小学校长的思想可以不受限制。思维开阔的核心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学教育及其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政治思想,这是中小学教师管理的首要要求。在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校长必须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规定和要求。思维开阔之所以在中小学校长管理的政治思想中发挥作用,是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部每年会依据社会需求及人才层次结构而对教育方针和政策作出调整和重新规划,思维开阔要求中小学校长不能以传统的“以不變应万变”的思想来管理学校。第二是管理思想。中小学校长的管理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中小学校长在过去实行行政级别划分式管理,具有一定行政级别,但也从侧面限制了中小学校长的能力提升。第三是实践思想[10]。实践是验证中小学校长能力和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当代教育中,思维开阔在实践思想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想的开发和挖掘上。思维开阔,意味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人员管理,而是涉及中小学校长个人能力及个人素养的综合管理。在中小学校长岗位职责的划分上,除了基础条件中要求的德智体美劳的职业素质外,还表现为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学校为整体开展学校文化宣传和学校自我魅力展示等多方面。

五、结语

一个学校运行的关键,在于校长的能力水平,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人物,也是学校发展的领头羊。领导者对于集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且领导者的决策直接影响结果的成败。思维的维度是人们自身无法测量的,只能通过实践和生活反映和体现。思维的开阔性决定了一个人能力及面对困境和问题时所作出的决策的正确与否。由此,思维开阔性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管理、能力资格的管理与培训、综合素质的管理和思想的管理皆有重大意义,我们应重视思维开阔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万芳.愿景管理视角下我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7):3-5.

[2]杨志成.使命与梦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管理走向新时代:为《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而记[J].中小学管理,2017(12):7-9.

[3]史利平,肖庆顺.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科研管理意识[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2):33-35.

[4]董艳娜.中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痛点”研究[J].科教导刊,2019(6):15-17.

[5]徐汶.简述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的必备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6):10-11.

[6]叶新志.浅析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J].中国职工教育,2013(5):15-17.

[7]薛维学,夏长春,杜世碧.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三纲”“五常”: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书育人,2018(10):25-27.

[8]陈发军.职级制改革中的中小学校长人事管理政策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8):18-20.

[9]李静.论中小学校长的文化管理使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4):8-9.

[10]程先国.基于转型视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探析[J].教育视界,2019(5)11-13.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