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

2020-04-25文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初中数学

文磊

【摘  要】数学科目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时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科目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进入初中之后,数学科目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兴趣,从而能够自主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提升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应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单纯的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无味,课堂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比较低,这样学习效率也就无法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明白自己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作为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用尺规作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不应该直接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已知角,而是应该给每个同学发一个直尺和圆规,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推理等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严密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利用尺规作角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自己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规的使用方法。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本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结束后,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实践课程,通过实践,学生对本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一定的差异,。理论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对文字知识的理解,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而实践课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有趣的,学习效率也有较大的提升。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部分的实践内容是“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想大家都对轴对称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个教室中,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的结构?”课堂以这样的形式开始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学生快速进去上课状态。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操作,设计他们认为美好的轴对称图形,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能够加深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并且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看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学生设计出的图形不是轴对称结构,教师应该及时指出,看看学生是不是对轴对称的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通过实践过程,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不理解的地方能够及时解答,进而教学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内容有所增加、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会渐渐失去兴趣,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没有掌握,对他们的整体的数学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教学形式,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数学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而对难度较高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频率的初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先不要介绍频率率的相关概念,而是让学生进行掷硬币操作,并在掷硬币的过程中记下每次掷硬币的结果。然后问学生,掷硬币的结果有几种,学生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两种,再提出下一个问题,掷硬币的结果可能出现第三种结果吗。进行探究性学习后,老师说:“掷硬币不会出现第三种结果,那么掷一枚硬币,结果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这种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学生接下来会思考,掷硬币的结果是正面,这被称为什么事件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了解掷硬币是不可能出现第三种结果的,而且掷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情况是随机的,能够加深学生对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相关概念的理解,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能够产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学习效率将会成倍提升。然后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刚才的讨论环节都包含哪些知识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初中后,数学的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容易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出发,更好的发挥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世界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生活中遇到相關问题的时候也能主动探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秦玉国.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J]. 亚太教育,2019(11):113.

[2]朱天军.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学周刊,2021(02):109-11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初中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