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东吴墓考察
2020-04-24廖远韦
摘 要:吉水东南隅,恩赣交汇处,于1991年出土一座东吴时期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构造奇特,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价值,被考古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墓”。通过现场调查、史学研究、现代科技综合应用,考察了吉水东吴墓相关文史和建筑艺术问题。
关键词:吉水东吴墓;汉墓;谭绍;古代墓葬
1 引言
吉水东南隅,赣江与恩江交汇处,一个被称为“三碗斋”的地方,于1991年出土一座东吴时期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构造奇特,经考古专家推测,该古墓为三国时期谭绍之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其结构、布局富有特色,酷似一座异域堡垒,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时至今日,其中仍有许多奥秘待人探寻,故通过史学研究、现代科技综合应用,专门考察了吉水东吴墓相关问题。
2 活动意义
有利于推动吉水东吴墓相关的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吉水东吴墓的形态、构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推动对汉代墓葬的研究,丰富对汉代墓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还原汉代风俗文化,展示社会变迁,推动汉代史学、考古研究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破解古代墓葬不使用黏合剂的奥秘,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的智慧,把握其中的力学结构,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为现代建筑的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3 吉水东吴墓情况
3.1 历史背景
东吴太元元年,孙亮之母、孙权之后潘皇后为宫人所杀。次年孙权去世,潘皇后与之合葬于蒋陵。同年,孙亮即位,册封潘后之姊夫,也就是东吴墓的墓主——谭绍为骑都尉,并授予兵权。
谭绍作为孙亮的大姨父,在孙亮被孙綝所废之后便携带家人回到了故土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一带),安逸晚年,后也安葬于此。
1991年8月,当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九线修建到吉水县时,沉睡千年的东吴墓在意外中被世人发现。
京九铁路需要跨越赣江进行架桥,但在“三碗斋”这片区域,施工队为架桥打地基时发现该地土层异于其他地区,难以开挖,后经爆破,人们发现土中出现古砖,随后经文物部门发掘,东吴墓重现人间。
3.2 吉水东吴墓简介
吉水东吴墓现坐落吉水博物馆内。墓室布局呈“品”字形。墓室主题砖块均为汉代墓葬标志性的网钱纹砖石。墓室由七个部分组成——墓室门、前室、甬道、藻井、耳室、回廊、后室。前室作为东吴墓的主墓室,墓顶近似四棱锥。后室为墓主谭绍棺椁安放处,墓顶采用券进式,顶部正中有一“覆顶石”。各甬道均采用类半圆柱构造。
4 考察内容
①吉水东吴墓墓主人谭绍的相关史料文献记载。
②墓主人谭绍后人的现状。
③吉水东吴墓整体构造特征、结构特征、形制。
④吉水东吴墓力学结构的特殊性。
⑤吉水东吴墓同汉代墓葬之间的共性特征。
⑥吉水东吴墓出土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5 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本次科研活动涉及史学、物理学、计算机学,涉及面较广泛,所需资料量大。故本科研小组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实体书店、图书馆等渠道进行文献资料购买或下载,了解了相关信息。
②调查法。通过对吉水东吴墓多次实地考察、测绘,以把握其形制、结构构造、规模等基本信息,并进行了对谭绍后人现状的调查。
③3D建模、打印法。利用3D建模技术,对吉水东吴墓进行了3D建模,并进行了3D打印,完成了吉水东吴墓模型化的工作,更好地把握其形制、形态、构造等特征。
④假设与理论法。提出多种相关的猜想和理论,为不断深入考证吉水东吴墓的建筑艺术提供方向性的引导。
⑤实验探究法。进行一系列力学实验,深入验证吉水东吴墓的建筑技巧,客观论证吉水东吴墓特殊力学结构促成不使用黏合剂的多种技术推测的可行性。
⑥专家咨询法。通过邮件对南开大學历史学院贾洪波教授、刘尊志教授进行了咨询请教;对吉水县博物馆叶翔馆长和吉安市博物馆李希朗馆长进行了访谈、请教。
6 研究过程
①2019年8月31日—2019年9月初,本科研项目启动,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研读。
②2019年9月12日,开展第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对吉水东吴墓外观进行测量、绘图、拍摄,了解东吴墓的外观特征。并深入东吴墓内部,进行内部结构考察,总体上构建东吴墓结构特征。
③2019年9月16日,根据第一次实地考察结构完成3D建模工作。
④2019年9月中旬至2019年10月初,对现有资料进行更深一步整理归纳,加深对其理解,并提出一系列推测、猜想。
⑤2019年10月21日,完成3D打印,实现吉水东吴墓模型化。
⑥2019年10月底。对谭绍后人进行查找寻访,未果;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发送邮件进行请教,获得答复。
⑦2019年11月15日,展开第二次实地考察活动,进一步考察吉水东吴墓结构特征,调整模型。
⑧2019年11月22日,用白色耗材完成第二次3D打印。
⑨2019年11月底,完成针对吉水东吴墓研究的收尾工作,完成考察报告。
7 社会实践报告
7.1 第一次实地考察
2019年9月12日,专程赴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内的吉水东吴墓进行实地调查。
7.1.1 考察步骤
第一,对吉水东吴墓(以下简称“东吴墓”)外观进行测量、绘图、拍摄,了解东吴墓的外观特征。
第二,深入东吴墓内部,进行内部结构考察,总体上构建东吴墓结构特征。
7.1.2 考察结果
第一,完成简易的俯视图,测量出古墓具体数据,半圆柱体半径约1.5米,台基约1.9米,类四棱锥体高约1.9米(测绘工具有限,或有误差)。东吴墓土层以上部分由7个呈半圆柱体、3个类似四棱锥、1个类似半球体的建筑连接组成。主墓室的墓顶为四隅券进式,再由覆顶石扣在顶部。
第二,发现墓葬砖石的图案为网钱纹,是汉代墓葬的代表性特征,由此可大致可推断东吴墓时间为汉代至三国时期。
第三,东吴墓砖石使用黄土进行连接,部分加入水泥进行加固,根据文物局介绍,系1993年京九铁路修建,东吴墓整体迁建时所使用,原物无任何黏合剂。
第四,主墓室内部砖石发现贝类,作用或寓意待考究。
7.1.3 总结
本次考察工作对吉水东吴墓进行了结构上的研究,大致了解了墓葬的形态、布局,为后续3D建模、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7.2 吉水东吴墓第二次考察
2019年11月15日,再次赴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吉水东吴墓进行调查。再次进入东吴墓内部,研究砖块纹路及其布局结构,对其力学构造提出猜想,并着手策划力学实验,探究东吴墓不使用黏合剂之谜。考察结果如下:
第一,详细观测东吴墓砖块构造布局,东吴墓砖墙采取交错排布,同时砖块顶部刻绘有纹路,具有一定增强摩擦力作用。
第二,东吴墓顶部拱形采取干砌法,以楔形砖配合长方体砖,按照一定规律排布,搭砌出拱形环顶。
第三,对主墓室顶部构造原理有大体上的把握。主墓室墓顶以巨大石块垒成,外部保留石块原貌,而墓室内部被整齐雕刻、排布成正八角形。同时底部以较为厚重的石块垒砌起,倾角较小,顶部以较为轻薄的石板逐步收缩,并最终以较薄的“覆顶石”封顶。主墓室最底部支撑为一纵两横一纵的石塊排布。
8 研究结果
8.1 人文探究
①谭绍。墓主人谭绍,三国时期孙权潘皇后的姐夫,江西庐陵人,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在吴国做官,以夫人姊婿官至骑都尉,九卿之一,掌握护卫皇室安全的重大兵权。东吴太元元年,孙亮的母亲、孙权的皇后潘皇后被宫人杀害,而吴宫后来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谭绍因这场宫廷权位之争失势,便携家人回到故乡江西省庐陵府吉水县城郊谭埠村定居,死后葬在吉水城郊的张家屋下东侧。
②谭绍后人。通过研究查证,百度百科现有谭绍资料疑似有误,其所记载谭绍后人居住住址“谭埠”不存在于当前吉水县行政区划中。同时我们发现,在吉水县,存在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委会潭埠村民小组,即百度百科所记载“谭埠”疑为“潭埠”。根据当地老村长李村长的介绍,原先该地曾有谭氏后人,现已无谭氏居住于此。
③骑都尉。骑都尉属九卿之一,常封予外戚或有军功之人,可掌兵权,历史上曾任骑都尉的著名人物有李陵、曹操。谭绍作为外戚,具备册封为骑都尉的条件。
8.2 科技探究
①古人采用干砌法,不使用胶结材料,搭建出吉水东吴墓,可以有效避免胶结物质失效导致墓室结构崩塌,从而使墓室可以长期保存。
②结构推测。第一,墓室甬道应用拱形构造,按一定规律排列长方体砖和楔形砖,分解受力,达到墓室甬道结构自稳定效果。第二,墓室直立墙壁采用砖块交错搭建,砖块间相互受力,加强墙壁稳定性。第三,四棱锥体的墓顶采用交错排列,层层收缩,将力分散至四周底部砖块。第四,主墓室墓顶外部基本为巨石原貌,内部被整齐雕刻成八边形排列,并层层交错上旋。基部以一纵两横一纵的巨石排列成环形,为主墓室奠基,墓顶底部以厚重石块垒砌,以较小倾角向上收缩,顶部以薄石板向内收缩封顶,最顶部以薄“覆顶石”封顶。
③建模还原。完成对吉水东吴墓3D建模工作及3D打印工作,现有OBJ格式模型文件、白色耗材3D模型、黑色耗材3D模型。
④其他。吉水东吴墓位于江西,由于江西酸性土壤且土壤湿度较大,墓室棺木、陪葬文书等有机物已被腐蚀殆尽,仅存金属随葬品。
参考文献
[1]刘尊志.浅谈区域性汉墓的考古学研究[J].南方文物,2010(4):133-137.
[2]张新超.西汉骑都尉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78-81.
[3]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八卷五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9:851-886.
[4]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第四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韦正.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第三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百度百科.谭绍[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0%AD%E7%BB%8D/6693921?fr=aladdin.
[7]百度百科.吉水东吴墓[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9%E6%B0%B4%E4%B8%9C%E5%90%B4%E5%A2%93/12777565?fr=aladdin.
【作者简介】廖远韦(2002—),男,汉族,江西吉水人,江西省吉水中学史学与博物访古社社长,江西省创造学会创新教育研究所学生所长助理,从事考古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县域中学综合创新教育的社团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8PTZD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