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2020-04-24王夏萍

求知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引导策略

摘 要: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简要总结书籍的中心思想。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有时很难坚持认真地读完一整本书,由此观之,如何让学生用踏实的态度进行有效阅读,并对书中某些章节产生自己的感悟是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谈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引导方式与方法,并对其重要性及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阅读;整本书阅读;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76-02

我们从日常阅读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只有读完一整本书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态度,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小学阶段提升语文水平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体会到名人大家的深邃思想,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塑造端正的“三观”。但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视频图片以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小学生,就连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摆脱手机静下心来读书。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明确书籍的重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进行书籍的类型选择和阅读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造阅读环境,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大多数小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催促和监督一般不会去主动阅读,我们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一个特定的阅读环境。所以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读书氛围的熏陶下,可以让学生尽可能投入阅读中去,走进书籍世界。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阅读的感受,并进行观点的分享,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读内容与自己的观点想法相结合,做到有效地读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每周拿出一节或者两节语文课作为专门的阅读课,根据教材内容选定阅读书籍,在课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一起进行阅读。教材中的一部分文本往往截取的是原著的片段,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对教学内容做补充,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原著作者的思想,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文本内涵。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当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谈一谈阅读的感受,互相交流自己从书中学到的内容。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选择内容适当的书籍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教师书籍题材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选择内容呆板生硬而富含哲理的书,学生会难以理解,且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会更加读不懂,那么这样的书籍肯定是得不到学生的喜爱的。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生更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小说或者是一些充满想象的神话故事,同时一些没有营养价值的网络小说和漫画等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兼顾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书籍来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不能过于死板也不能过于随意,在选择书籍时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优先选择名人著作

中外名人著作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其价值不言而喻,蕴含着最富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最为显著。读就读好书,因此教师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书籍和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价值。

2.教师采纳学生意见,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选择

学生在对在自身兴趣范围之内的书籍接受度要更高,教师在选择书籍之前要征求并尊重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比较喜欢哪些类型的书籍,不可主观臆断地进行选择。例如学生喜欢小说一类的图书,教师可以选择《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学生喜欢漫画类的书籍,教师可以选择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书,例如《走遍中国》。

3.根据文本进行选择,回归教材

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如果利用语文课进行阅读,我们就要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有意义,而不是泛泛而读,所以阅读的内容要与教材文本相贴近,为教学计划服务。其他书籍的阅读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计划安排,让学生合理地阅读,为课堂内容做出有益的补充。

三、教师制作“阅读卡”来指引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方向

“阅读卡”是指教师对一本书中较为关键的内容所提出的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主要作用在于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阅读,从而指导学生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表层阅读,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以及锻炼学生学会实用的阅读技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时不会迷茫。

教师在题型的设置上可以考虑问答式、填空式、选择式等方式,具体情况要根据所选书目的内容进行選择。例如学生读的是《鲁滨孙漂流记》,那么教师可以选择表格式题目,让学生写出鲁滨孙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学生在阅读时进行随手记录,在读完之后就会对鲁滨孙漂流的来龙去脉有所掌握,从而读懂故事内容,这样在继续挖掘故事背景等问题时就会更加清晰明了。“阅读卡”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篇幅不宜过长

内容过多会让学生觉得有很大的负担感,将阅读当成完成作业就容易丧失阅读的乐趣,所以一张阅读卡上三到五个题目是最为合适的。问题的选择上要求教师要注意从整本书进行考虑,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同时也要注意对书中细节的把控。

2.具有可选择性

对于高年级来说,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每一个学生在看书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阅读卡的设置要注意题目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感触的题目进行回答。

3.要注意题目由浅入深

如果阅读卡通篇都是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的话,也是起不到预期的作用的。例如,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教师可以先由人物的特点逐渐深入整本书的内涵,可以先问学生“你觉得书中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后再问“当你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时,你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进行反思,从而考虑到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样会让学生深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深刻思想。

四、阅读书目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师生共读

一些语文课文也是节选于一些经典书目,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会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因此教师也可以选择将课上所学课文的来源以书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选择与阅读,学生可以抽出时间阅读原著,这样会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且经过教师对课文的精心讲解,学生再阅读也会少了很多阻碍,在阅读时产生新的感受。例如在学完《骑鹅旅行记(节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这本瑞典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本书整体格调较为欢快,讲述了很多关于旅行的小故事,是属于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的书籍。教师完全可以和学生在课上一起读书,并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例如在阅读《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时,教师可以采用预测式的方法。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后,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主人公会选择去哪里?”然后让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继续发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整个阅读过程按部就班,保持一定的节奏感。这样能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和谐,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彼此促进,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五、讲授阅读技巧,制定阅读规定

阅读不仅是从头看到尾那么简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辅以一定的阅读技巧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年级的小学生更适合“精读”这个方法,需要在泛读的同时继续对重点内容进行阅读,但重复阅读过于枯燥,学生失去兴趣后便不愿继续阅读下去,且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很容易出现阅读不认真,态度敷衍等问题,教师要制定一些规定对学生进行约束,否则无法收获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阅读时必须留下“痕迹”,即圈出畫出自己觉得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是对于一些优美的句子要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手脑并用,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在书本上,也有利于边读边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长时间的阅读,经验增多,自然会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为防止学生随意勾画,教师可以在读书分享环节向学生进行提问,如“请你说出画出某一个词语或语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好的部分哪里打动你?”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对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做出检验。此外,每读完一本书,教师要让学生写一个简短的心得体会,来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教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布置相关的题目作为周末作业,让学生进行练笔,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

六、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引导的意义分析

1.帮助学生找准阅读的方向

有一个清晰的阅读目的,学生就会有紧迫感,一本书的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目标进行约束,学生很容易坚持不下去而中途放弃。所以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从而从书本中净化心灵,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将理解能力推上一个台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非常爱读书的,正是因为博览群书,所以语文综合素质要比其他的学生高出很多,语文成绩自然也不差。读整本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话语中的含义,渐渐地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看,小学高年级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之后的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学习中,阅读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将整本书的阅读作为一个阅读体验过程,让学生重新燃起对文学的兴趣,体会文学作品深邃的内涵,重振对语文学习的强大信心。

[参考文献]

[1]马俊红.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定位——以《海底两万里》为例[J].文教资料,2018(29):37-38.

[2]倪 莉.“手账式”创生阅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新样态[J].语文教学通讯,2019(36):49-51.

作者简介:王夏萍(1977—),女,福建厦门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引导策略
抓关键 提高小学阅读质量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孙凤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