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4张丽琴

求知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有效应用小学英语

摘 要: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通过探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应用策略,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堂互动;小学英语;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70-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逐渐被家长所重视。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提出,促进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从此,单纯的教学哦模式退出历史舞台,互动教学成为风靡各个学科的教学新模式。

一、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其自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你来我往的互动探讨并通过这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改变“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错误观念,树立“为自己学”的正确观念,并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从容面对以后繁重的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营造积极互助的英语学习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英语知识进行讨论交流,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无形中加强了英语训练的强度,使得学生无法分散注意力,只能聚精会神听取其他人的发言内容,并快速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发言内容。而且,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打破学生埋头苦读、单打独斗的局面,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弥补自身不足的能力,营造和谐、轻松、互助、民主、你追我赶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小学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2.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和物理、数学、化学等自然知识学科不同,它是一门语言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熟练进行口语表达。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说一句,学生学一句,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养成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内容自由表达所思所想,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語教学质量

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意义以及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清晰认知,再加上他们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数小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不爱学习、上课走神的情况。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英语教师灵活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与教师、同学开口交流、交换想法,这就更容易暴露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提升,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互动教学模式益处多多,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是值得小学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生生互动带动师生互动

一只手只有五根手指还尚且长短不齐,一个班这么多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难免也高低不均。因此,教师在应用互动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缩小水平差距,再进行师生互动,以免打击到英语稍弱的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学习“My Family”这一章时,一般来说,教师会先教学生单词的英文发音并解释其中文意思,待多数学生会读之后,教师便会开始通过游戏或者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那么友好,被抽查却回答不上的尴尬很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因此,本文建议在师生互动之前,增加生生互动的环节,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全家福,并在学习单词后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自行以“This my mother/father”的句式介绍自己的家庭。这种小组互动的方式,可以帮助一些英语底子较为薄弱的学生向底子较好的学生学习,让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别人的表达,以便他们从容地参与后面的教学环节。小组互动之后,教师再抽选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互动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互动意愿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改变现状,教师应该调整好心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以优质的教学内容、活泼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互动意愿。同时,死板沉闷的课堂注定是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设计有趣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环节,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在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自然引入教学主题。比如在学习“At the Zoo”这一章时,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可以事先准备十来张动物的卡通版图片,就每张图片上的动物名字进行有奖竞猜,猜完之后问学生在哪里可以见到这么多动物,继而引出“At the Zoo”这个学习课题;当然如果想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快速进入学习主题,也可以直接给学生播放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或者《疯狂动物城》的选段。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了,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意愿也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3.用提问指引学习方向,提高学生互动参与度

平铺直叙的文章总是不如跌宕起伏的剧情扣人心弦,授课也是同样的道理,以抛出问题的形式作为课程的开场总是能收获热烈的反响。例如,在学习“in、on、behind、under”等方位介词的使用时,如果教师将这几个介词的用法总结成规律硬逼学生记住,学生背得痛苦不说,还容易增加记混、记错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将这几个介词如何使用以及有何区别的问题抛给学生,更能开启学生思路,提高学生互动参与度。教师要做的不是将知识嚼得细碎喂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动甚至头脑风暴等方式自行探索问题答案。在学生探索完成后,教师就学生的互动结果进行纠正和补充,并根据探索结果的正确度给予小组不同程度的奖励。这样,便可以改变在学生心目中知识可以“不劳而获”的观念,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成果。

4.学演结合,创建互动课堂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既然是语言,那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交流和溝通,要充分发挥英语的这项作用,需要从词汇量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两方面入手。就词汇的积累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生认单词时辅以相应的肢体动作,以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How do you feel”这一章的教学中,说到“happy”这个词时,教师可做出大笑的表情;说到“sad”时,教师可以做出忧伤的表情;说到“angry”时,教师可做出愤怒的表情等,待所有单词学完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做表情,学生说单词的小游戏检验学习效果。就语言的表达而言,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介绍自己、谈论天气、假期安排的对话片段,与其叫学生盲目地照着书本朗读对话,不如随机抽取学生扮演对话中角色,在课本上的对白说完之后,自由创作发挥,进行接下来的对话。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互动课堂的创建帮助学生找到英语交流的乐趣。

互动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其应用效果因学科特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小学英语来说,用好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提问,学演结合,以扎实的业务功底共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侯晨辉.基于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18-119.

[2]陈延伟.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04-105.

[3]杨 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多元互动模式教学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4]郁平平.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02.

[5]杨娟芳.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界,2016(26):42.

[6]郭志莹.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42.

[7]钱 源.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5(24):143-144.

[8]黄艺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6(33):107.

[9]叶 青.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上旬刊),2018(10).

[10]高 倩.小学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3(27):48.

[11]潘儒莹.小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分析[J].赢未来,2018(15).

[12]杨洁秀.关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4(3).

[13]濮兰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J].吉林教育,2012(23):38.

[14]陆 倩.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课堂互动模式分析[J].学园,2014(34):91.

[15]周伟伟.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5(9):222-223.

[16]高 霞.对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J].校园英语,2016(29):188.

[17]郭宏宏.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上半月刊),2015(2).

作者简介:张丽琴(1977—),女,壮族,广西百色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有效应用小学英语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