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标记“我相信”的形成及其意义或功能

2020-04-24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观性句法主观

豁 娟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20世纪末话语标记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这股热潮仍未褪去。如曾立英、董秀芳、曹秀玲、李宗江等就曾据此做出过研究。其中个案研究是学者们青睐的对象。因研究对象不同,汉语中话语标记所指不一。文章对话语标记的概念界定采用史金生、胡晓萍的说法。本文从“真值语义角度出发,以语法上可分离,语义上不具有真值条件,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为界定条件”[1]。“我相信”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删除后句子仍符合句法规则;语义上主观性较强,删除后虽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但会影响语用表达效果;语用上需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发挥语用效果,对语境有依赖性;篇章上具备连贯衔接的功能。从以上特征看,“我相信”可归属于话语标记。

李宗江认为汉语话语标记从来源看可分两类,一是从已经成词的其他语类演变而来的,如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二是从短语或小句演变来的,如“我说”“我看”“我想”[2]。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来谈“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3]。李思旭认为汉语中话语标记的来源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短语先词汇化为词,然后进一步地语法化为话语标记;二是短语由于存在于特殊的语境中,语用原因的驱动临时作话语标记,如“我/你V、谁知道、你知道”等主谓结构的话语标记[4]。“我相信”从来源上属第二类,即从短语或小句演变而来;同时也满足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的演变。

一、“我相信”的演变轨迹

(一)“我相信”的概念义

“我相信”表概念义时,是心理动词,属句法成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相信”标注是动词,意为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语义上侧重主体“我”内心的判断,人称代词“我”与“相信”组合成主谓结构,其后宾语常为名词性成分。

(1)有人问爱因斯坦老婆懂不懂相对论?他老婆说我不懂,但我懂爱因斯坦,所以我相信相对论。(李敖《李敖对话录》)

(2)我一边对她的同情的注视报以微笑,一边说:“我相信你们…。即使我是一条迷路的丧家犬,我知道你们也不会把我从你们的火炉边赶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3)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去听到的东西,今天竟成了我亲自接触到的现实了。(俊山《三月风·来自戒毒所的报告》)

例(1)到(3)的“我相信”是句法成分,“我”是主语,“相信”是谓语,两者构成主谓短语。此时不可去掉,去掉后句子不符合句法规则或意义表达不明。它的语义是“我”和“相信”的加合,凸显主体为“我”。“我”和“相信”之间可插入其他修饰成分,如例(3)。“我相信”的宾语,是较为简单的词或短语,如上例的“相对论”“你们”“自己的耳朵”。

(二)“我相信”意义的过渡

依据张明辉对认知类动词的界定,可将“相信”归为认知类动词[5]。认知动词“相信”自身的语义基础内含主观性,“我相信”后接复杂成分,可带句子,是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关键。此时句子语义表述侧重强调,可将“相信”理解为“认为”义,重点为其后所带的宾语小句。

(4)我不相信鱼龙混杂的说法,我相信鱼就是鱼,龙就是龙,鱼龙混杂才能把鱼龙分开。(麦家《风声》)

(5)“傻瓜,我怎么会不理你?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不管你怎么冷落我,我都不会生你的气、不理你的,因为我相信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有你的苦衷,有你的道理的。”(艾米《山楂树之恋》)

(6)“你知道,我相信除了你别人谁也不会说这样的话。你总是为我着想。我猜不透你究竟看中了我什么。”(萨默塞特·毛姆《人性的枷锁》)

例(4)到例(6)中“我相信”均可去掉,去掉后句子仍符合句法规则。“我相信”此时可做双重理解。一是突出主体“我”相信的是什么,在“我”“相信”之间停顿。如例(4)我不相信的是“鱼龙混杂的说法”,我相信的是“鱼就是鱼,龙就是龙”;二是表明说话人对所说内容包含的情感和态度,“我相信”之间此时没有停顿,目的在于强调,强化前面的焦点信息,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和立场。如例(4)强调的是“我不相信鱼龙混杂的说法”。以上各例都可有此两种解读,这里不再赘述。

(三)话语标记“我相信”

“我相信”因为常用来表示个人的认知和看法,其主观性的进一步发展便有了篇章义,逐渐形成了话语标记的用法。此时主要表现的是说话人对所陈述内容或对象的主观态度,如同英语中的话语标记“I mean”“I think”“I believe”,如:

(7)We…are…being…told…we…have…to…have…five-compartment…sinks,he…said,in…today's…world.…I…mean,a…dishwasher…does…the…job…better.…But…that…is…not…taken…into…account…in…the…Soviet…regulations.…(BCC 语料库)

(8)If,A…is…lucky,customers'…top…priority…in…the…near…term…will…be…immediate…availability,a…need…CA…could…exploit…for…at…least…three…years…that…IBM…says…it…will…spend…rolling…out…System…View…components.…I…believe.…A…is…further…along…than…most…of…the…other…players,"…says…Jim.(BCC 语料库)

例(7)和例(8)中“I mean”“I believe”都是游离于句法之外的话语标记语,都是认知类短语,属主谓结构类的话语标记,与“我相信”相似。如:

(9)如果你关爱社会,我相信,会有一天社会也会照顾你的。(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10)我相信,只要从心开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

二、“我相信”的分布与话语功能

(一)“我相信”的分布与表现

“我相信”表概念义时常位于句首,作话语标记时可居句首、句中和句尾,其中句首、句中最为常见。既可以表主体“我”内心的判断,也可表示“我”对所陈述内容或对象的主观态度,含推测义。具体是哪一种要看后面的共现成分。

当“我相信”带时体成分,如“了”“过”时,动词性强,表概念义。如:

(11)我相信了“犯罪”的存在,也同样相信了鹰四作为“罪犯”的存在。(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12)“你我相知一场,莫非兄还不相信……”“不,我相信过!”黄宗羲突然抬起头,爆发似的大声说。不知是激动,还是痛苦,他的双眼变得通红,并且迸出了泪花。“我相信过!”他重复地说,“我相信过钱牧斋,相信过吕俨若、姜居之,相信过史道邻,也相信过你,可结果又怎么样呢?”(刘斯奋《白门柳》)

“我相信”作独立成分,和其他成分隔开。“相信”自身的认知义,加之语用上“我相信”常作表主观态度的词语,通过高频使用,“我相信”在话语连接中起作用,逐渐成为话语标记,凸显说话人;语义上不具有真值条件,它的有无对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不造成影响,去掉后句子仍旧成立,意义未改变,但相较而言,说话生硬,过渡不自然。如:

(13)习近平指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的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我相信”后接小句宾语时,表说话人的观点。如:

(14)真希望有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带进足球的世界,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人民日报》2015年 5月 4日)

例(14)“我相信”对语句的真值条件也没有影响。“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存在因果关系,去掉“我相信”后句子仍然成立,且语境义未改变,只是不能较明显凸显说话人,也存在过渡不自然的现象。

(二)“我相信”的功能

话语标记“我相信”具有话语组织功能、元语言功能、主观推测功能。

1. 话语组织功能

组织话语是话语标记最突出的功能。在交谈和发表讲话时,当说话人因紧张、忘词或短时间想不到合适的词等种种原因出现卡顿,不能维持话语时,可用“我相信”进行调解,以便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内容。如:

(15)“我没有受过你那样的苦。但是——我也陷入过困境,只是情况不同。我认为——我相信——如果你在恐惧驱使下做出一件真正残忍或者不公或者鄙吝的事情,随后你就会感到遗憾。”(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牛虻》)

(16)“祝你们幸福!”我想象姨奶奶发了慈悲而为我们祝福。我相信…——我的意思是:当我回忆这一切时我相信——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也不张狂,可我就是一直这么想象着。(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7)经过一些年的努力以后,现在将要——我相信——在欧洲某地举行所谓最高级会议了,地球上的各大国,俄国和美国和英国和法国而且可能还有别的什么国家——意大利——或者不管可能是什么国家被召集到那里去决定世界的命运。(《人民日报》1959年5月10日)

例(15)在回答对方的话时,不知该用什么措词比较合适,又怕言语伤害到对方。此时说话者想说服听话者,用“我相信”进行调解,以便后面说的话更加合适,更有说服力。例(16)(17)中“我相信”主要是调节情绪和为接下来的述说创造足够的时间。

2. 元语言功能

元语言功能指的是说话人对于命题内容的情感态度。“我相信”主要表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其元语言功能主要表现为强化前一句话的内容,后面的句子是前一句的具体阐释,或正面或反面。如:

(18)有一个句子,我相信,非常适于做这整串思想之匙的,几乎逐字逐字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因为赫兹只要有机会就会把它宣读一遍。(卡尔·耶勒鲁普《明娜》)

(19)在一个美国人——里根的信使,和一个中国人到过北京后,她表露了她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义更多些。(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例(18)(19)中“我相信”强调的焦点信息分别是其前面的“有一个句子”和“这种感情”,后面的内容是前面句子的展开。

3. 主观推测功能

主观推测功能指的是说话人对于命题内容未来可能性的预测。根据“我相信”句位的不同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我相信”+推测内容;二是推测内容+“我相信”。

(20)有时我们需要可怕的大事件来让我们记住重要的信念:我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帮助关爱社会。如果你关爱社会,我相信,会有一天社会也会照顾你的。(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21)“你好,妈,”阿丽克西斯平静地说,“爸什么时候回来?”“快了,我相信。他知道你明天要早起,答应过不迟到的。”(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

“我相信”自身语义包含一定的推测和推断,所以后面的内容也是推测性的。例(20)中有“如果你关爱社会”这个前提,推测“会有一天社会也会照顾你的”。例(21)同“我相信”+推测内容相比,只是形式的不同。这一表述中,说话人先说出自己的猜想和推测,后加“我相信”表明只是自己的主观猜测,情况是否如此还不确定,“快了”只是说话者在当时场景下的主观猜测。

三、“我相信”的词汇化、语法化与主观化

(一)“我相信”的词汇化

“我相信”的词汇化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四方面。语音上,表概念义的“我相信”中“我”常重读,如“我相信你”。话语标记“我相信”中“我”和“相信”之间没有停顿,已成为一个语音段,此时“我”轻读,同时“我相信”整体也读的轻且短。语义上,“我相信”最初是“我”和“相信”语义的简单叠加,“相信”表动词的“认为正确或不怀疑”义,当“我”和“相信”经常一起出现,就有了主观性的语义特征,此时主要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句法上,表概念义的“我相信”一般出现在句首主语谓语的位置上。后来“我相信”有了语气停顿,不再是真正的主语谓语,只作为主观表达时说话人的态度,并且“我”和“相信”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结合紧密。同时,位置也更加灵活,可出现在句中和句尾,主要表现语用效果。“我相信”的词汇化是其成为话语标记的关键,在词汇化的基础上也伴随着语法化和主观化。

(二)“我相信”的语法化

“我相信”在词汇化的基础上伴随着语法化。吴福祥认为典型的语法化过程包含语义—语用、形态—句法和语音—音系三个过程。语用—语义上,抽象性和主观性逐渐增加;形态—句法上,黏着性和强制性逐渐增加,范畴特征逐渐减少;语音—音系上逐渐减少或弱化[6]。“我相信”由“我认为正确或我不怀疑”义到只表情感态度,主观性逐渐增加;句法上,不能插入其他成分,黏着性强;语音上也由重读到轻读,都体现了语法化的特征,而导致“我相信”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分别为“重新分析”和“语用推理”。

1.重新分析

主谓结构“我相信”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话语标记。“我”与“相信”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逐渐凝固,主观性不断增强而成为话语标记。曹秀玲指出“我V”系列话语标记由主谓结构发展而来,其所寄寓的句子原本是该主谓结构的宾语小句,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源于主谓结构和宾语小句之间的隐形置换,即主谓结构降级为背景成分,而宾语小句上升为前景成分[3]。现对“我相信+NP+VP”进行不同的分析并解释原因,具体如下:

例(22)中有“相信”“VP”两个谓词,在结构上,“我相信”带小句宾语为句子重新组合创造了条件;在语义上,我相信+(NP+VP)和(我相信+NP)+VP都能讲得通。A中“我相信她”中“相信”是心理动词“认为正确或不怀疑”义;B中“她会吃醋的”是个独立的句子,所以“我相信”可以独立,在高频使用下,“我相信”独立到一定程度,最后逐渐变成一个凝固的成分,表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话语标记。

2.语用推理

内在语用推理是“我相信”语法化过程中的主要动因。语用推理发生时,某特定语言成分的固有意义不是必然地虚化和丧失,语言成分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固有意义相似或相关。“我相信”由表概念义发展为话语标记,增加了语用义的成分,也就是“主观性”,即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我相信”的变化过程,可看作在“我认为正确或我不怀疑”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说话人的情感”:[话语标记]=[我认为正确或我不怀疑]+[说话人的情感]。

(三)“我相信”的主观化

例(22)“我相信+NP+VP”由“(我相信+NP)+VP”到“我相信+(NP+VP)”的演变,是主观化的具体体现。沈家煊认为“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6]。通过“我相信”的演变轨迹,可知其语义经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伴随着主观化,语义虚化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反映。

“我相信”中主体“我”自身带有主观性,“相信”是心理动词表认知义。“我”+“相信”组合形成主谓结构的形式自身为主观化提供条件。“我相信”从客观表达具体内容到对命题的主观态度这一过程的变化也是由于主观表达的需要。

“我相信”在交谈中更凸显“说话者”,有缓和语气,避免绝对化的作用。试比较以下两句:

(23)A…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你一定会成功。

…B…只要肯下功夫,你一定会成功。

例(23)A与B相比较,语气更加缓和。“我相信”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有主观性成分,缓和了后面“一定”的绝对性。

因此,“我相信”演变为话语标记主要受自身主谓结构、词汇化、语法化和主观化的多重影响。

猜你喜欢

主观性句法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句法二题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