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误”而“悟”,收获精彩
——谈平面图形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

2020-04-24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陈卫红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陈卫红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可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错误是难免的事情。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该回避,也不能轻描淡写,应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掌握知识的内涵。而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不清、公式乱用、浮于知识表面等现象,造成形形色色的错误。数学教师应将错误资源变成“宝库”,让学生主动地“找错”“析错”“纠错”,升华认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意义和生命力。

一、巧设“陷阱”,辨伪存真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错误是共性的,学生到某个学习阶段就会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美丽的陷阱”,学生按照自省固有的思维习惯考虑问题,必然会落入其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推理、验证,让学生产生顿悟,推翻先前的判断,走出“陷阱”。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教师出示了一个生活实际问题:王大叔准备用木棍(每根1米长)围一个等腰三角形羊圈,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为8米和3米,需要多少根木棍?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很快,学生们给出了两种答案:当等腰三角形羊圈的腰长是3米时,它的周长就是3+3+8=14(米);当等腰三角形羊圈的腰长是8米时,它的周长就是8+8+3=19(米)。可见,学生们落入了教师所设的“陷阱”之中,是不是这两种形状的羊圈都可以围成呢?很快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当腰长是3米时,两腰之和为6米,而底边是8米长,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无法围成。其他学生也很快意识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应大于第三边,所以周长是8+8+3=19(米)。”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出错,让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吸取教训,避免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同样性质的错误,为课堂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二、活用“错误”,强化认知

平面图形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概念教学。概念是思维的基础,也是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支撑。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由于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本质属性。因此,当学生出现这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暴露原先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甄别,使学生萌发新的理解和认知,透过现象掌握知识的本质,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相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将3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所拼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题目出示后,学生们进行了解答,大多数学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

依据学生的解答方法,不难看出,学生在求所拼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沿用的还是求所拼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先求单个正方形的周长,然后乘3。可见,学生的思维已经陷入了定势,没有把握周长的本质内涵,出现了认知错误。这时,教师并没有草率地评价学生,而是让学生反思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求长方形的周长应该知道哪些长度?课堂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学生们想到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所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们思考后得出所拼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上述案例,学生由于惯性思维,对知识产生了模糊认知,教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反思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填补理解中的缺口,强化了对周长概念的认知。

三、亮出“错误”,掌握本质

课堂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无法生成教师期待的所有资源,包括一些错误。在平面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量出“错误”,搭建“自我否定”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思错、纠错的活动中,获得新的启迪。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升华学生的认知,还可以调整教学起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延伸学习的宽度、深度和广度,从知识源头防范错误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都能准确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题中出现多余的条件时,学生就会出现错误。于是,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如图)平行四边形两条底边的长分别是3分米、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直接入题:可以用5×4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正确,有的学生认为不正确。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讨论后,认为4分米不是底边5分米上的高,因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最长的,斜边只有3分米,直角边自然不可能是4分米,用3×4才对。教师追问:“通过这个错误,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学生们认为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底高对应才行。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故意在练习中植入多余的条件,并直接亮出错误,让学生进行辨别、修正,促进他们掌握底、高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捕捉“错误”,发散思维

错误,在课堂中随时发生,教师应充分挖掘错误中的教育价值,因为有时错误中也包含一些合理的成分,不能全盘否定。数学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分类,系统地处理,让“错题”变成“例题”,使其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平面图形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散思维,展示“真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设计练习:在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14×52-52÷2×4。可见,3.14×52计算的是圆的面积,52÷2×4计算的是正方形的面积,将正方形分成了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思路很清晰,步骤也很容易理解。突然有学生说:“还可以用3.14×52-102。”显然,这样算是错误的,但教师发现这样算又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教师追问:“正方形的面积应怎样算?10米是正方形什么的长度?”学生接着说:“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10米是对角线的长度,102÷2才可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应该用3.14×52-102÷2。”学生说完后,班级响起了掌声。

上述案例,在学生解题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抱着正确答案“一锤定音”,而是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主动修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总之,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都是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领悟方法,学会反思,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并形成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增值。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剪正方形
周长与面积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小长方形找朋友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